方舱里00后播音员的嗓音,是武汉这个春天温柔的声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士贾娜染病康复后第一时间提出了归队申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篇篇动人的故事,都来自他们笔下。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长沙的作家们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以笔为媒,传递爱和温暖,为“逆行者”呐喊,为志愿者点赞,凝聚起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能量。
青年作家率先启动抗疫宣传
1月22日正值腊月二十八,长沙青年作家胡汀潞在潇湘诗会丝网发表署名文章《餐桌之上的“罪与罚”》,率先启动湖南省文艺抗疫宣传。
随后,长沙市作协面向全市作家发出号召,呼吁大家与国共呼吸,与国同命运,用心创作优秀作品。
这一天,长沙市作协副主席纪红建马上从老家赶回长沙,采访了湖南第一位援鄂医务人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专家吴安华的妻子李凤云,同时电话采访了吴安华等,并在次日创作7000字的短篇报告文学《长沙行动》,记录长沙抗疫过程中感人至深的人和事。稿件经新华社发出后,立即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24小时内在新华社平台的阅读量超过120万,产生强烈反响,《湖南日报》也以整版篇幅进行报道。
随后,长沙多家媒体平台纷纷开设“艺术长沙·抗击疫情主题文艺创作辑录”专题,对全市文艺工作者反映长沙防控疫情行动正能量的优秀作品进行宣传展示。全市各区县(市)融媒体中心迅速跟进转发,并对辖区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短短一段时间,长沙文艺界创作了一大批抗疫作品,涵盖文学、音乐、曲艺、书法、美术、摄影、篆刻等多个文艺门类。其中,长沙作家们发表原创诗歌、散文、通讯、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1100余篇。
报告文学作家挺身抗疫前线
2月26日,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作家小分队一行四人前往疫情中心武汉采访,其中两名来自长沙:一位是纪红建,另一位则是长沙市作协会员曾散。
这一去就是30多天。直到4月初完成阶段性任务,两人才返回长沙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抵达武汉后,两人在中央指导组宣传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深入采访创作,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民警、后勤保障人员。虽然整天马不停蹄,但两人动力十足。
30多天里,42岁的纪红建深入武汉的医院、街道、社区、隔离点,采访各方人士130余人,写下采访笔记40余万字。短篇报告文学《生命之舱》《春天的声音》《武汉“转运兵”》《一个武汉民警的春天》《湖南援鄂第一人》《战地芙蓉》等,陆续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人民文学》《芙蓉》等报刊。
其中,《生命之舱》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有评论认为:“纪红建用最朴素、真挚的笔触,将方舱医院从诞生、建设、启动到收治患者的故事娓娓道来,感染了无数读者。”《一个武汉民警的春天》在全国公安系统反响强烈,公安部、湖北省公安厅、武汉市公安局等均对此进行了重点推介。有读者表示,这篇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武汉,看到了武汉真实的奉献者,他们像医务人员一样,是这个春天最值得赞美的人”。
在这场抗疫斗争中,纪红建发现许多细节不为人关注却令人感动,于是他将更多的笔墨放在细节处:“我觉得,通过‘小人物’、小细节,能更加具体而有力地再现温暖,反映中国面貌,凝聚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34岁的曾散,是此次武汉之行年纪最轻的作家。围绕“温暖人心”,他进行了一系列暖色调的创作。发表在《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的《甘心》《爱的温暖与力量》《温暖的光》,给人以暖意融融之感。
他作品的另一个关键词是“青春”。《甘心》中,只身一人骑单车4天3晚,逆行300多公里从老家返回武汉抗疫一线的青年女医生甘如意是95后;《爱的温暖与力量》中,大年初一,从长沙开车逆行武汉做志愿者的郑能量出生于1992年;《温暖的光》中,心怀感恩,从汶川来到武汉支援的女医护人员佘沙、张琴都是95后……
一个多月里,曾散完成了《生命的节点》《迎风吐蕊朵朵花开》《湘水北去》《雷神山的沸腾》《决战雷神山》等一批中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刊发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等主流媒体。
扎实的采访,为两人构建的长篇打下坚实基础。目前,纪红建关于抗疫题材的28万字长篇报告文学《大战“疫”》、曾散反映青年抗疫的18万字长篇报告文学《青春脊梁》均已完稿。两件作品均被列为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即将出版。
多名作家深入基层参与疫情防控
疫情期间,长沙多名作家也积极响应号召,深入街道社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毅然“逆行”。
3月6日,长沙市作协主席唐樱带队进驻文源街道,进行为期10天的科普宣传、人员管控、送爱心物资、筹抗疫物资、助复工复产工作。
白天在街道忙忙碌碌,晚上则伏案灯下,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身边那些感人的点点滴滴。
“刚到文源街道天鸿社区的时候,我因为血压升高而出现了眼出血情况。但看到社区党总支书记蒋新辉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吃了一惊:‘您的眼睛是怎么了?’蒋新辉微微一笑,用沙哑的声音说:‘抗疫嘛,熬的。’”
在她发表于各大主流媒体的纪实文学作品《社区抗“疫”者》中,唐樱细心地记下了这个小细节,并感慨地写道:“在街道驻点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身影。他们奋战一线、满腔热情,舍小家、为大家,用一颗颗火热的心,让滞留隔离人员感受到家一般的踏实与温暖、温馨与和睦,也谱写出湘鄂一家亲的生动图景。”
长沙市作协理事、岳麓区作协主席王丽君刊发多期抗疫作品,组织抗疫网络诗朗诵,并将视频传至武汉相关平台。她深入基层采访创作的作品《白衣战士》《苍穹之下共呼吸》被广泛转载,《呼吸治疗师》入选“春雷纪实”抗疫作品集,即将出版。
长沙市作协会员黄跃新扎根望城区丁字街道双桥社区,鲁丹则和爱人一起,同时投身抗疫战斗。
跟长沙的志愿者和基层工作者一样,他们每天穿着红马甲,穿梭在工地、园区、企业、乡间小路,用脚步丈量着生机勃勃的土地,用担当守护着百姓的一方安宁。
跟长沙的志愿者和基层工作者不一样的是,他们在参与基层疫情防控的同时,充分发挥所长,用足笔墨力量,为“逆行者”鼓与呼,为抗疫工作贡献光和热。
见习记者 赵嘉伟 光明日报通讯员 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