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古籍和遥感资源影像中,过去的长城什么样?和今天看到的有何不同?由北京市文物部门组织开展的一项“北京市延庆区长城资源基础信息复核项目”将会告诉你答案。
由北京市延庆区文物管理所发起,北京建筑大学、长城保护公益组织“长城小站”等共同参与的“北京市延庆区长城资源基础信息复核项目”,旨在通过历史古籍及影像分析、实地探访等方式,核清目前延庆境内长城资源状况,以对长城历史研究及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15日,在北京建筑大学举办的北京长城文化节长城文化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上,该项目的参与实施方“长城小站”正式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参与长城相关历史文献及影像的分析复核、技术平台建设等工作。
延庆境内的明长城达179.2公里,约占北京长城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八达岭长城。“由于年代久远、战争等多种因素,部分长城城堡、烽火台已经消失,无法了解其旧时风貌。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摸清长城‘家底’,对过去的长城资源调查资料纠错、补新。”“长城小站”相关负责人李献说。
据悉,这一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内完成,其间将使用航空摄影、激光扫描、计算机建模、大数据管理等技术。同时,调研成果与经验也将形成手册与报告,为北京长城沿线其他地方开展长城保护工作提供借鉴。(记者 魏梦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