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日揭晓,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获评。这是西藏自治区继1991年拉萨曲贡文化遗址、2014年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第三次有考古项目入围,也是第一次由西藏本土考古机构独立承担完成并入选的项目。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于2017年12月被首次发现。它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桑达隆果即藏语“桑达沟口”。该墓地墓葬分布密集,多样的墓葬形制和大量的出土器物,呈现出西藏西部早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项目负责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伟表示,桑达隆果墓葬的发现和发掘,对探索西藏史前文化和西藏西部早期考古学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拼版照片:上图为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西区航拍,下图为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东区航拍。(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跨越千年的历史见证
经碳十四测年得知,桑达隆果墓地的使用年代为公元前366年到公元668年,跨度长达千年。
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类在生存、发展上都面临着极限的自然挑战。因此研究人类什么时候以及怎样、如何长期在青藏高原上生存和发展,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界都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
“在对桑达隆果墓地发掘的整个过程中,最出乎大家意料的就是,在西藏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广人稀的地方,发现了一处延续千年的复杂墓葬,出土了丰富随葬品,证明了当时、当地的社会复杂化程度和与周边人群的文化交流程度。”何伟介绍。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出土的金挂饰。(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这一千多年里,桑达隆果墓地表现出了不同时段的考古学文化特征,大致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公元前200年之前,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是复杂社会的初兴时期;第二期为公元前200年至公元600年,这一时期在富有阶层里出现了一小部分身份地位特殊的人群,掌握着除财富以外更多的权利,表明这一时期可能是政治实体形成初期;第三期为公元600年以后,考古学文化特征基本继承上一期,但在遗迹、遗物数量、种类上明显减少。
何伟说:“在桑达隆果墓地和其他地点,都没有发现公元668年以后的类似遗迹。该遗迹所承载文化的转移或改变,将是未来考古研究的方向。”
文明的构建与交融
据了解,桑达隆果墓葬与此前在象泉河周边发现的同时期遗址、墓葬保持着主体一致、核心相同的考古学文化特征,它们共同组成了象泉河文明,并且在吸收了翻越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横断山脉而来的文化元素后,再向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辐射延展。
何伟团队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公布的,并且能够展示“古象雄”王国文明的文物共有14件,其中有10件发现于西藏阿里地区,且7件出自桑达隆果墓地。由此看出,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600年之间,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已经形成了文化面貌、内涵上相对一致的考古学意义上的“文化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应当与史籍记载的“古象雄”政权及其文化相对应,并且可能以象泉河流域为中心,向喜马拉雅南北两麓的周边区域辐射和延展。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出土的青藏高原木俑。(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桑达隆果墓地出土的大量遗物中,青藏高原木俑具有代表性。这些木俑在青藏高原被首次发现,其形制特征与新疆吐鲁番一带墓葬出土的木俑相同。这一墓地的考古发现,为探索西藏西部早期社会结构、生活模式以及西藏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新疆、中原等地交往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
何伟说:“从公元前300余年开始,人们在此地大规模聚集,期间经历了政治实体萌芽和生产生活发展,来自其周围包括尼泊尔北部、印度北部、中国新疆、中国西藏拉萨和山南腹地,以及中原的文化,在这里交融汇合。公元600年以后,桑达隆果墓地不再被使用,结束了人们在此地的活动。”
四年“饮冰” 成果斐然
首次发现桑达隆果墓地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札达县文物局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发掘与研究活动。2020年底,该项目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并于今年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通过西藏考古团队的发掘和研究,这50多座墓葬展示了西藏在这个时期与喜马拉雅山南麓、新疆、中原等区域相互交流的事实。”终评会评委、郑州大学副校长韩国河说,“这为西藏是我们民族大家庭一员给予了证明。”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出土的银质鎏金面饰。(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巾帼不让须眉,作为一支女子考古团队的领队,何伟四年如一日坚守在考古工作一线,最终带领团队从全国1300多个考古项目中突出重围,让古老辉煌的文化展现在世人眼前。
何伟说,桑达隆果墓地的发掘和考古研究工作远未结束,还有很多考古方面的实际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何伟说,团队还需要继续做桑达隆果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包括对陶器、金属制品的修复等。
西藏桑达隆果墓地考古活动还在继续。未来的故事,更加令人期待……(记者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