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要闻 > 正文

诗文兼书法读本《运河颂》 深情笔墨 礼赞运河

诗文兼书法读本《运河颂》 深情笔墨 礼赞运河
2021-07-12 11:32:0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诗文兼书法读本《运河颂》

深情笔墨 礼赞运河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讲好运河故事,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7月8日,中国辞赋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许结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创作的诗文兼书法读本《运河颂》,在第十一届江苏书展上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暨签售活动。

“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邗沟,为大运河挖下了第一锹,扬州由此成为2500年大运河的‘生长原点’,这是江苏人的光荣与骄傲。以笔墨礼赞运河,是我们江苏书法家义不容辞的使命。”面对读者,孙晓云表示,“没有大运河,哪有今日江南的繁荣富庶?哪有这么多璀璨的文化哺育我们的成长?运河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太平、安宁和自豪,作为一位书法家,我唯有以一笔一画,深情地赞颂她。”

深情笔墨 礼赞运河

《运河颂》书影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摄/光明图片

《运河颂》即祖国颂、人民颂

“与自然河流不同,大运河是人工开凿出来的,它在祖国大地上流淌千年,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一个奇迹,蕴含了丰厚的人文情怀。”许结介绍。

《运河颂》的选题花了将近半年时间。全书共有“东方史诗”“运通南北”“春江花月”“上善若水”“千年文脉”“万古流芳”6个篇章,分别从大运河开凿、功能、自然、人文、治理、传承6个方面提炼、遴选历代与大运河相关的经典诗词赋文60篇。

为庆祝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落成,孙晓云特意从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60篇诗文中精心选取了5篇进行书写。分别是:唐代杜牧的《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铺展开“初旭红可染,明河澹如扫”的运河风光;宋代杨万里的《过奔牛闸》,记录下“一行二十四楼船,相随过闸如鱼贯”的河运盛景;元代傅若金的《直沽口》中,“兵民杂居久,一半解吴歌”之咏,和明代李东阳《天津八景·吴粳万艘》中的“长江西上接天津,万舰吴粳入贡新”,成为大运河脉通南北、促进交流的生动写照;清代蒲松龄《泛邵伯湖》,定格了“夕阳光翻玛瑙瓮,片帆影射琉璃堆”的绝美一刹……五首诗歌,五幕图景,拼接成千年运河不断生长流淌的壮美画卷。6月16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仪式上,这幅长4.34米、宽0.585米的书法卷轴被捐赠给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永久馆藏。

“大运河的话题是永恒的,也是变动的,由古开新,无不赋予时代的精神。”许结在《运河颂》序言里写道。从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中,可以读出运河的兴衰——国家分裂时的衰败,祖国统一、繁荣昌盛时呈现出来的欣欣向荣。许结认为,行走在21世纪新时代的大道上,国家对运河的治理、保护、再造都彰显了创造的伟力。国家大运河公园建设有序推进,运河周边的生态环境优化有目共睹,大运河从南到北焕发生机,成为沿岸人民生产生活的乐园。所以说,《运河颂》即祖国颂、人民颂。

深情笔墨 礼赞运河

《运河颂》书影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摄/光明图片

让传统文化像运河水一样在人们心中流淌

通过书法抄颂大运河诗词曲赋,既记录了地理上的大运河,也歌颂了文化之运河。读者阅读其中,感受书法遒劲隽永、造微入妙的艺术魅力,体会其所蕴藏的中国文化精神,走近流淌千年的大运河。

孙晓云介绍,三万字的《运河颂》,是她利用春节假期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夜以继日,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完成的。她期待通过中国传统经典与书法的结合,能让更多人在阅读古典诗词的同时欣赏书法,在学书法的同时又能阅读经典。

这些年,孙晓云书写了二三十万字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包括《四书》《道德经》以及历代的诗词歌赋、家训家规,还有近几年和许结教授合作的《中国赋》《诗意江南》这两部作品。她表示,一般人写书法都是从楷书、行书练起,所以她的作品多选用楷书或行书来书写,便于更多的人辨识、临摹学习。之前的《四书》《道德经》和家规家训都是小楷,《运河颂》是诗词歌赋,比较浪漫,所以采用的是行书书写。

江苏书展举办了11届,孙晓云参加了11届,这在众多作家中是绝无仅有的。每次她都会与读者分享创作体会、签名售书,“签名售书是为了检验我的书法作品,大家能不能接受,大家的接受程度和欢迎程度决定了我将来努力的方向。”孙晓云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更广泛地普及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像运河水一样在人们心中流淌,让书香墨香传播得更久远。

(责任编辑:姜伟)

为您推荐

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第四届消博会顺利进行

2024-04-12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