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学 > 正文

鹤壁:卫贤镇赫含珠村驻村第一书记郭法利: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

鹤壁:卫贤镇赫含珠村驻村第一书记郭法利: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
2018-11-26 15:35:17 来源:中华网河南

2015年9月,农行鹤壁分行的郭法利来到浚县卫贤镇赫含珠村任驻村第一书记。3年过去了,村子变了,郭法利也变成了村民嘴里的老郭”“他郭叔”。郭法利说,他要把村民的事当成他的事,努力办好。

扶贫因户施策

“他郭叔,一会儿上俺家吃饭,孩子和他爸想和你说说话。”10月17日,记者进村采访时,村民杜连爱拦住郭法利说。

得知记者来采访,杜连爱赶忙说:你可得好好采访他呀,别的不说,他给俺家办的好事都说不完。”

原来,杜连爱家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3口人,她本人肢体四级残疾,70岁的老伴儿患有慢性病,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唯一的收入来源是三亩地。

“老郭可是帮了大忙,帮俺办了低保后一年能领1900多元,小额扶贫贷款分红一年1500元,公益岗位月收入500元;入股企业每人每个季度分红60元……”杜连爱说,除去医药费,一年还能攒下1万多元,日子越过越好。

“不光是她家,村里的贫困户都觉得日子有奔头儿。”几位路过的村民也纷纷说起家里的变化,“这老郭真是把贫困户当自己人,成天往家里跑不说,哪家有啥事,他比谁都清楚,不信你考考他”。

记者连问了七八家贫困户,家里有几口人、分别多大年龄、名字叫什么,就连孩子在哪里上学、成绩如何,郭法利都清清楚楚。

“村里的每一户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想让每一家都过上好日子,就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郭法利笑着说,这叫“因户脱贫”。

吃水灌溉不再难

“刚驻村时也不容易,吃了不少闭门羹,也被呛声过好多次。”郭法利没有告诉记者工作多繁忙、条件多艰苦,而是讲了两件让他“心里一酸”的小事。

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走访了解村里情况,郭法利挨着走访了几户,都吃了闭门羹。“不是说现在有事,就是说不太方便,实际上是不愿意和你聊。”郭法利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人听到驻村第一书记前来走访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不管你是第一书记还是第二书记,就想知道啥时候能打好井,把浇地的问题解决了。”

一天走访下来,郭法利心里酸酸的。想着来为老百姓办点事,但大家都不信任我。”这让郭法利明白了村民真正需要的是少说空话多办事的干部。

从那天后,郭法利转变了工作方式,他脱下了正装,换上了和村民一样的衣服。到饭点便端着碗蹲村民家门口和大家聊天儿,下午村口闲聊的人很多,像这样的“聊天儿大会”他从不缺席,“让村民觉得我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我才能知道他们最关心什么”。

得知大家迫切需要解决饮水和灌溉问题后,郭法利便与水利部门协调,为村民打了一眼200米深的饮水井,并免费引水入户。“原来吃的水有一股奇怪的味道,现在吃这井水,好着呢!”一位村民说,村里为她家铺设水管,她没有花一分钱。除此之外,去年和今年连续打的8眼80米的深井也解决了村里1200亩耕地的灌溉问题。

“以前村里也有几口井,只有30米深左右,抽一回水,下回再抽要等2个多小时,浇一亩地得十天半个月。”一位村民说,现在很快就浇完了一亩地。

环境更美了

干净的街道、洁白的墙体、整洁的院落,无不让记者觉得这是一个人人讲卫生、家家爱干净的村落。记者感叹村里的环境美,郭法利说,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

“你看村口的小广场,以前就是个垃圾堆。”郭法利说,刚驻村时,村道崎岖不平,雨天更是难行。村里的生活垃圾也是到处乱扔,有的村民家里到处都是杂草,住的是危房。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郭法利多方联系争取资金。改造危房、硬化道路、粉刷墙面、安装路灯、设置垃圾箱等。一项项举措落实下来,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看到谁家不太干净,郭法利就会主动帮他们打扫卫生。“时间一长,村民们不好意思,就自己打扫了。”过年的时候,郭法利想办法为村里弄来了50盏灯笼,并为家家户户发放了春联,村民们喜笑颜开。

天气炎热时,郭法利为村民们发放香皂、毛巾、洗发膏、桌布等生活用品。如今赫含珠村的村民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家比一家干净,一家比一家亮堂。大家也都觉得,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才是真的舒服、幸福。(李佳 供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