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学 > 正文

师者情怀与诗韵——读张伟非虚构作品《师韵》

师者情怀与诗韵——读张伟非虚构作品《师韵》
2020-02-13 13:07:06 来源:光明网

孟繁华

张伟曾是我的业师,大学期间她为我们讲授外国文学。她对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文学的研究造诣深厚。季羡林先生在她的学术专著《多余人论纲》序言中对张伟的研究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她对俄罗斯文学“多余人”的研究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读过此书,我们对来自彼得堡的“多余人”形象,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后来,我又读到了张伟的《姥姥的遗产》。在这部非虚构作品中,我们认识了她的另一面——学者、教师之外,她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姥姥的遗产》中,广袤无垠的东北大平原,不止有满天冰雪和冷漠荒寒,因为姥姥的存在,那里更有人间无限的暖意。在张伟笔下,姥姥的遗产就是关于人性的遗产,关于爱的遗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姥姥的遗产不止是留给张伟一个人的,也是留给读者的。

非虚构作品《师韵》是张伟的新著,也有人说这是一部“教师随笔”。无论是“教师随笔”还是“非虚构”文学,文体界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师韵》从一个侧面描绘、记录和书写了她从教50年的心路历程和对教育工作的切身体会。书中,作者从育人到教书,从备课到讲课,从批改作业到论文选题,从答疑解惑到论题确立,从帮助不同类型学生成长到教师的自我修养,全面展现出她的教学生涯以及隐含其间的社会历史,几乎涵盖了教师工作的所有重要环节。

《师韵》也从一个侧面讲述了她对教学理念的不断求索。张伟的教学生涯极为丰富,她先后执教于黑龙江大学、长春外国语学校、东北师范大学、莫斯科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校不同,面对的学生也不同,但是,平等地对待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教学相长的理念一直没有变。热爱教学、热爱学生,说起来容易,能够长久坚持实在太难了,但张伟老师做到了。书中的很多细节今天听来几近天方夜谭。比如第二章中那个爬几十米高烟囱的孩子,拔河比赛中那些男女“混合队员们”,那个纠正了老师错误发音的学生……这些曾经的学生我们不知道他们现在哪里,也不知当年老师对他们的情感和关爱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起了怎样的作用,但对读者而言,这些动人的场景或许也曾发生在你我身上,很容易引发对学生时代的追忆和情感共鸣。

张伟精深的专业修养也通过本书传递给我们。俄罗斯大理论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大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这些作家、理论家们的修养、情怀和文化信念,构成了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也构成了张伟教学的重要内容。他们作品中蕴含的博爱、人性和高贵的情感,在张伟老师与学生杨光关于“博爱”的论文讨论中,都有迹可循,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对俄罗斯思想文化史的认识也上了一个台阶。

为师者的情怀和诗韵在这部书中展露无遗,想必对读者和今天的教育工作者都会有所启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