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学 > 正文

人生何故尽悲欢——读阿根廷短篇小说集《永远的查科》

人生何故尽悲欢——读阿根廷短篇小说集《永远的查科》
2021-05-08 09:39:2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阿根廷作家曼波·贾尔迪内里曾赠予笔者一本他写的短篇小说集《永远的查科》,他表示这是一本纪念家乡的书籍。

“永远”或许是作家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查科的刻骨记忆,是他步入古稀之年对家乡的礼赞。除去多年海外和外省的漂泊生活,曼波将大半生奉献给这个阿根廷北部的省区,他坦言对这片土地有着复杂的情感和眷恋之心,他见证了这里的悲欢离合,也目睹了不堪回首的同乡往事,“既爱又恨”四个字或许最能体现曼波对故土的特殊情感。

小说集中16个故事的时间跨度为40余年,曼波用平实的文字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看似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琐事,却通过设置悬念、制造疑点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发读者思考,戛然而止的结局更让人唏嘘不已。

40年前,曼波以笔名参加侦探故事大赛,担任评委的有里卡多·皮格利亚、奥古斯托·罗阿·巴斯托斯和博尔赫斯等重量级拉美作家。曼波的作品从三千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提名为最佳故事之一,然而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和翻译家博尔赫斯却给出“结尾处呕吐情节不幸成为这个好故事的败笔”的评价并投了反对票。40年后,曼波将这个名为《安德烈斯·洛佩兹的游荡》的作品重新编辑入书,并作为开篇,讲述了医生安德烈斯以卧底身份潜入劫匪车内帮助警方将劫匪擒获归案的故事。安德烈斯医生假装行医帮劫匪疗伤包扎,在凶残的歹徒面前他小心翼翼,医治全程都紧绷神经,倘若警方未及时赶到或出现丝毫差错他便会命丧黄泉。在唯美的大师博尔赫斯眼里,结尾处的呕吐情节缺少让人回味的表达效果。但这大概是安德烈斯医生的生理反应,加上紧张情绪的宣泄以及因秉持正义导致三个生命消亡的愧疚。这或许是情感最直接、最真实的表达,而且它开放式的结局在小说集的若干故事结尾处都有所体现。

《科兰车站》同样呈现了没有结局的结局。主人公“我”每个工作日早上都会先推瘫痪的挚友路易斯在科兰车站散步,之后再去上班。这样的习惯持续了三年,直到“我”看到路易斯充满祈求的眼神,那是寻求解脱、希望“我”将他推向铁轨的信号。二人此前早有约定,若两人中有一人患重病,就由健康的一方帮助患病之人结束痛苦。每次经过车站路易斯都央求地看着“我”,“我”无数次准备实施约定却总是放弃。“我”备受精神折磨,不知如何是好,决定去另一个城市找朋友诉说内心的挣扎。故事以“我”买好机票结尾,但他是否找到解决办法却成为一个谜,开放式的结局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人在体察人类情感的同时,思忖人类精神焦虑的出路。不选择或许成为最好的选择,曼波开放式的结局或许是为路易斯命运设置的最佳答案。

与戛然而止的开放式结尾相对应的是出人意料的结局,它们给人意想不到的冲击,却又在情理之中。曼波自传色彩的故事《鲍勃叔叔》便是一例。20世纪70年代,曼波和流亡瑞典的老友在纽约相会,闲逛时惊喜地发现了一家以自己意大利姓氏贾尔迪内里命名的音乐公司,曼波和公司董事长成为忘年交,还认定对方是一战后流散世界的贾尔迪内里家族的亲戚,便称他为“鲍勃叔叔”。叔叔总是追问曼波关于巴塔哥尼亚的消息,直到去世前才说明原因:一战中,被叔叔杀死的德国士兵临终前坦言,去南美的巴塔哥尼亚生活一直是其心中所愿,巴塔哥尼亚这个名字几十年来一直纠缠着叔叔,他希望曼波能陪同他前往巴塔哥尼亚。叔叔未达成心愿便去世了,故事的意外结局略显遗憾,但这遗憾或许又是叔叔有意为之,战争杀戮带给叔叔的伤痛隐藏在他奢华的生活之后,他不愿提及巴塔哥尼亚的原因,是他对德国士兵心怀愧疚,想帮德国士兵了却心愿却又难以面对自己犯下的罪行。

人们常说文学来源于生活,故事的离奇情节和意外结局往往基于变幻莫测的人生百态。

《收获时节》中可怜的外乡人找不到工作,花费一半积蓄讨一杯酒喝却被排外的查科当地人殴打,他本想趁查科省最好的收获季节谋生赚钱,却毫无缘由地死在了拳脚之下。“收获”是对冷漠残忍之心的反讽揶揄,是对生命逝去的悲叹。《背叛者》中丈夫默默忍受妻子与自己好友多年的背叛,屈辱终于在一次意外事件中爆发。车祸导致偷情的情人双双瘫痪,丈夫在照料二人的生活中释放仇恨,他折磨两个失去自理能力的人,而这一对情人含情脉脉的对视却将他的妒火和愤恨推向顶点,他一把火烧毁了房子,任妻子与好友葬身火海,多年来心中的羞辱、嫉妒和痛苦随火焰燃烧殆尽,之后他默默走向警局自首。理智之心常常抵不过情感的冲动,人性的脆弱总在矛盾激化的一刻暴露出来。

16个故事原型有发生在查科地区的事件,也有受到曼波他乡经历的启发,但它们映射着人类情感的本质和阿根廷社会生活的真相。故事人物经历了爱情、背叛、亲情、悲伤、孤寂和死亡,给读者带来震撼和启示。阅读《永远的查科》中的每个故事,总能引发读者的强烈好奇心,让人紧随情节一探究竟,看似未完的开放式结局又让人浮想联翩。此外,曼波时常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现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故事中的人物虽然大多遭遇不幸却总能在不幸中寻得尊严,以各自独有的方式对抗不公,小人物身上却充满了力量。

或许和故事本身一样,人生本就没有完满结局。曼波这部《永远的查科》就是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细致描摹,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作者:孟夏韵,系外交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