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教育 > 高校 > 新闻速递 > 正文

河南高校学子三下乡:开展乡村调研,助力新农村建设

河南高校学子三下乡:开展乡村调研,助力新农村建设
2020-08-09 16:11:16 来源:中华网河南

为更好地传播弘扬红色文化,大力推进新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8月1日,郑州财经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青春向阳”红色文化宣讲团出发前往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万滩镇杨岗村,开始为期五天的“红色文化宣讲、乡村调研、慰问贫困户”等三下乡活动。

河南高校学子三下乡:开展乡村调研,助力新农村建设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如火如荼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新农村的发展。如何抓住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推动农村面貌的改善与发展,郑州财经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青春向阳”红色文化宣讲团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万滩镇杨岗村,深入群众,走访了当地居民,了解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住宅面积偏大,造价较高,建筑基地浪费现象严重。

在杨岗村,一家一户高高矮矮的房屋围绕在绿油油的农田中,农村住宅建设缺乏规划性,加之不合理使用土地以及节约耕地的意识的薄弱,导致当地耕地面积减少,出现了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在走访中实践团了解到,在当地政策规定的宅基地建造面积以外,屋前屋后的场院、自家圈地围起的栅栏等有的居然超出了宅基地的面积,严重浪费了耕地面积。

此外,由于攀比心理,当地农村还出现了独家独院的小洋楼,很多家庭是为了孩子结婚而购买的新房,而当地青壮年大多数都外出打工,平时很少回来,所建造的洋楼根本无人居住,而老年人由于身体不便,又不愿居住新房,而由于农村老宅基地的无偿使用,当地农村居民往往各自建房,并不购买由政府出面建造的新房。造成“一家两房”的现象出现,宅基地越占越大。大量住房面积过剩,导致土地利用率极低,本来就少的耕地面积仍在日益减少。

二、住宅建设科技含量低,公共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差

据当地居民介绍,村政府在规划时,只注重房屋建造的选址,而缺乏对居民点公共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在调查中,实践团发现,当地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少,只在当地村委会旁有一处全民健身公共设施,严重制约了农民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前提,而当地农民住宅规划不合理,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较为普遍,据相关人员介绍,现在的社区建设中已经出现了因缺乏规划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如排污管道的铺设,因为缺乏规划出现了道路硬化中没有考虑到预铺管道的情况。甚至部分地方出现没有道路硬化、场地绿化、卫生洁化,而雨水污水任意排,脏物垃圾随意倒的现象随处可见,出现“进门是新房,出门是水沟”的尴尬场面。

三、当地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农民思想不到位

在实践团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接受调查的大多数都是妇女和老年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普遍,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新的问题。由于当地大多数年轻农民外出打工,在家留守者以妇女和老年人居多,生产能力低下,新农村建设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群众普遍反应,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不愿回家种田,导致下一代也是如此,长此以往,十年、二十年以后的农村怎么办?而留守在家农村青年,缺少农业知识,技能匮乏,导致今后的新农村建设无人来做,出现农村人才断层现象。

河南高校学子三下乡:开展乡村调研,助力新农村建设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对新农村规划并不是很了解和支持,农民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和建设积极性的低下,也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障碍。当地居民“随遇而安,小富即安”的思想较为严重,而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让农民了解不到规划的好处,不规划的危害。甚至看不到眼前的利益而反对,一些好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落实起来很困难。

在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中,要把抓住“新”的涵义,握好“新”本质,应该本着切实维护农民权益,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原则,不搞形式主义,不要盲目攀比,真心实意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在实际建设中,不只是修了新路,盖了新房,更要在公共环境的改善与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方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同时培养造就一批既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又具有专业技能,知法懂法的新农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急切需要。而当代大学生去基层当村官,既可以锻炼自己的才干,增长经验,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农村,服务大众,扎根农村,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美丽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魏豪 高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