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教育 > 高校 > 新闻速递 > 正文

首届炎黄学高端论坛在郑州举办

首届炎黄学高端论坛在郑州举办
2020-11-01 17:52:52 来源:中华网河南

10月30日-11月1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信阳师范学院共同举办的首届高端论坛在郑州举行。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校炎黄学研究院院长徐光春,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高以忱,湖北省人大会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副厅长刁玉华,省社科联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水潮,校长李俊,副校长刘彦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特别顾问赵德润,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任大援等领导专家和信阳师范学院院办、党委宣传部、学科办、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学报编辑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开幕式由校长李俊主持。

首届炎黄学高端论坛在郑州举办

张震宇在致辞中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表示欢迎,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希望在研究中深刻把握炎黄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加强炎黄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信阳师范学院联袂举办首届炎黄学高端论坛,是贯彻落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信阳师范学院以敏感的政治意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开展炎黄学研究,寻民族文化之根、溯民族文化之源,以学术的使命和担当,成立炎黄学研究院,与学界专家组建学术共同体,提升炎黄文化研究质量,力推炎黄文化研究学问化、学科化,取得重要进展。希望各位专家献言献策,推动炎黄学研究进一步深化,助力炎黄学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收获更大成果,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贡献!

刁玉华在致辞中指出,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根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源流,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已经沉淀为整个民族心理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信阳师范学院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以学术的视野开展炎黄学研究,成立炎黄学研究院,邀约国内高端人才,高起点构建学术高地,科学规划,有重点地突破,炎黄文化正在转化为学问,一个新的学科在学者们的辛勤努力下逐渐展现出清晰的面貌。他强调,炎黄学的学科建设之路,还有复杂艰巨的工作要做,希望信阳师范学院按照学科建设的要求做好系统性的工作,一是聚合队伍,多渠道延揽人才、培养人才,建设一支多学科融合、优势互补的学科队伍,打牢学科建设基础;二是加强学术研究,凝练方向,突出重点,多出有分量、有特色的成果;三是认真做好课程和教材建设,打造规范成熟的炎黄学教材,推动炎黄学真正成为走进大学、甚至中小学课堂的课程;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发挥炎黄学育人的功能,做好炎黄文化的普及工作,扩大炎黄学的社会影响。

李俊在主持开幕式时回顾了学校炎黄学研究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炎黄学学科建设,探究中原学与炎黄学之关系,更好地将炎黄文化研究从“学问之学”提升为“学科之学”。

本次论坛议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炎黄学概论’座谈”“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炎黄学学科群建设的策略、路径和方法”“中原学与炎黄学之关系”等。在研讨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王魏、王震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高以忱,《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梁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乃诚,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沈长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炳海,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伏俊琏,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杨华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畅谈炎黄学研究的真知灼见,有共鸣,也有争辩,有碰撞,也有共识。刘庆柱建议在研究中加入遗传学最新成果;任大援建议做到文明互鉴,一以贯之和重视文明基因;王巍希望更多吸收考古学的资料,增强《炎黄学概论》一书的说服力;徐光春认为黄帝和炎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炎黄是个符号,是炎黄文化的代表,表示既要搞教学版《炎黄学概论》,也要搞大众版《炎黄学概论》;李炳海指出,有的地方还需要减,有的地方需要加,对炎黄文化研究要有个动态的、历史的把握;杨华认为研究炎黄应该把问题分层次,科学设定学科核心的问题和边界以及建设路径,建议把炎黄学放在中国史下面的专门史中;沈长云指出要实事求是,坚决避免概念的混淆;等等。

在闭幕式上,徐光春作了总结讲话。徐光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他认为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导文化、核心文化。他从文化之源、文化之脉、文化之魂的角度系统阐释了炎黄文化的特质,之所以强调文化之源,是因为“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之所以强调文化之脉,是因为:“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之所以强调文化之魂,是因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这一上古时期历史发展的主导人物是炎黄二帝,炎黄二帝率领先民们创造的炎黄文化,作为黄河文化的先导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初始纪元,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徐光春对信阳师范学院关于《炎黄学概论》的编纂和在大学开设炎黄学公开课的做法表示赞赏。他认为,炎黄学的研究就是一项历史性的创举;在大学中开设炎黄学公开课,也是一项没有做过的创举;把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相互促进,这也是创举,是炎黄学研究、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朱四倍 魏豪)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