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教育 > 高校 > 新闻速递 > 正文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2021-02-06 17:59:03 来源:中华网河南

近年来,信阳农林学院食品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以“新工科”建设为指引、以“第二课堂”为抓手,从基于问题、基于行动、基于体验、基于创新的角度,打造“学实赛创”(教学+实习实践+专业竞赛+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食品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一、以教学为基础 强化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1、瞄准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定位 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我院在新工科理念下,结合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对高校转型发展提出的“四转到”要求,瞄准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定位,依据当前食品产业的发展需求和趋势及地方行业经济发展特点,在进行完善的市场调研和就业形势分析的基础上重构了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课程模块与体系。以实现人才培养的“四个转变”为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新时代的教育理念。重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四部分构成。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验(实践)、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实践课)、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创业实践。

整合课程门类及内容。根据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新形势下对“新工科”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整合课程门类及内容,突出学生“双创”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一是增加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如全程实验的《食品微生物检验》课;二是以专题的形式增加特色农产品资源与安全控制类课程,例如《茶食品与安全控制》《水产品与安全控制》等;三是结合新工科理念,将“工程制图与设计”改为“工程制图与CAD”,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操能力中的作用。四是以实践技能培养为目标,优化课程和实习实训项目,通过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调研,确定相关专业所需具备的实用实践能力,精心选择符合要求的实习实训项目,整合相关课程,使课程更加符合行业需要。

构建专业基础课实践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构,构建了实验(践)课、课程实习、综合实训、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了部分专业课程的课外实践环节,完善了包含课程实习、劳动实践、生产综合实习等环节在内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实践环节学时占总学时的35.5%。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必修总学分。为突出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我院结合新形势下对新工科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当地企业、行业的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本专业获得资格证书列表,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获得相关专业的1项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探索和推行适应职业制度需要的专业认证体系,如HACCP认证、ISO认证等。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等各种食品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并在所涉及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内容。实践证明,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是其提升专业素养、获得实践技能的过程,帮助其增添了就业的砝码,2020年,我院食品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全校第一。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2、改革课堂教学 促进教与学相互转化

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与区域优势,鼓励教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如《烹调工艺学》《面点工艺学》等实操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师结合OBE理念,采用“三步”教学法,即先运用“慕课”进行基础技能线上教学,引导学生对课程初步了解;然后教师现场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关键技术、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与技巧,使学生直观理解产品制作技术;最后学生分组亲自实际操作,并经任课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使学生全面掌握和熟悉产品制作过程和关键技术。

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聘请同行技术能手、专家来校现场指导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赴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等,如学院综合考虑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将《食品发酵工艺学》《肉品工艺学》《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等10余门课程采取到企业参观和实训的形式进行开展。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树木离不开园丁,树人离不开教师。加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在,也是办学的基本工程。多年来,食品学院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院双师型教师占比64.86%。

完善教师保障制度。教师发展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发展的动力,而制度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院已出台《食品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及《食品学院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食品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实施管理办法》等,从学院专业与课程建设经费中支持立志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热情与动力,以制度保障的形式将教师的培养管理规范化、高效化。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一是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学院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一结合、两培养、双促进”(一结合:党建工作和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两培养: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双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的工作思路,把基层党建工作和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入选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达标建设项目;三个教研室均被评为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二是紧抓教师继续学习与锻炼不放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保证理念的与时俱进。选派骨干教师到信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疫局、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育人能力;选派中青年教师到河南农业大学、台湾侨光科技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开阔教师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三是重视实战在教师技能提高和素养中的作用。学院每年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和教案、课件单项评比,近年来,学院教师共获得省级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一是重视企业、行业技术能手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中的作用。聘请鸡公山酒业总公司高级酿酒师、商城炖菜协会副会长、信阳市饮食文化协会会长等食品领域相关企事业技术能手到学院和青年教师一起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对青年教师实践育人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二是结合地方特色加强团队建设。近几年来,学院组织优势团队,围绕信阳菜的的传承与发展,依托学院“河南省技师定点培训机构”“信阳市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信阳市餐饮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等平台,开展信阳菜产业及餐饮业科技服务工作,带动信阳菜品牌建设,助力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河南省技术能手王宝刚老师带领团队参与信阳菜标准的制定、信阳菜发展推广及信阳菜从业人员的培训,其服务范围已经涵盖信阳一市八县,同时和企业一起将信阳菜的文化元素、制作工艺与标准编写入《中国烹饪通史》,助推信阳菜发扬光大。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二、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食品专业具有实践与应用性强的专业特点。实习实训既是锻炼学生实践本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又是实践效果实现的有力保障。学院“以实践与创新技能培养和就业”为目标建设一批多元化实习实践基地,大力探索实习模式改革创新,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1、建立多元化实习实训基地

我院以“互惠互利、双向共赢”为原则,从校企双方利益为出发点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教学方面,邀请企业技术能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参与实习实训课程开发,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到企业开展教学活动等;科研方面,校企联合申报项目,共同开发新产品;技术服务层面,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等,通过多层级的合作实现共赢。目前,学院建有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和稳定的3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2、加大校内实践平台建设

目前学院建有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信阳市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餐饮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河南省技师培训项目基地、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多个实践平台,依托平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实践育人质量。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3、强化“三段式”实习模式

学院采用校内实习、校外教学实习和实岗训练实习三个阶段的实习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第一阶段的校内实习,主要在实验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获取专业技能证书等。第二阶段的校外教学实习,主要进行岗位练兵,即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锻炼,掌握岗位职责,熟练岗位技能。第三阶段的实岗训练实习,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及管理能力。

4、打造高效的实习基地运作和管理模式

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是否能有效发挥作用,基地的运作与管理模式至关重要,学院筛选出3-5个长期深度合作的基地,由校企双方领导及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组成实习基地建设委员会,委员会建立规范的运作制度,负责学生实践教学安排、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保障实习基地的高效运作和管理。同时,以实习基地建设为契机,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集技能培养和技能考核为一体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齐头并进。

三、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多年来,学院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促进学生知识体系建立,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检验平台。学院通过加强以学科竞赛为主的第二课堂建设,弥补了综合实训的不足,同时也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开拓大学生创新思维,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

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院选拔并培养了一批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工程背景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学科竞赛指导小组,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持。指导教师利用社团活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指导小组教师指导并组织学生先后参与了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河南省大学生饮料产品创意大赛、河南省大学生中秋月饼创意大赛、河南省大学生“冬至”饺子创意大赛等一些列专业性强、水平高的国家及省级食品类创新创意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近两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各类食品专业大赛共计46项,其中国家级奖4项,省级奖45项。其中在2018年和2019年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取得了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和一等奖的好成绩。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四、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强化教学做合一理念

在新工科背景下,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教学做合一的育人理念,教与学均以“做”为中心展开,而“做”更加强调的是创新与创造,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契合生活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近年来,食品学院以“三融合”的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

1、创业教育与课程学习相融合

学院在食品科学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烹饪工艺与营养三个专业中各遴选出一门核心课程,围绕课程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教师以“立德修能”为导向,将课程教学目标分为专业技能、问题解决、学习创新、责任情怀与职业素养五个方面,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编写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素质、思政元素与课程学习有机融合。我院教师编写的具有相关改革内容的教材《食品微生物学》即将出版发行。

2、素质拓展与技能培养相融合

针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养成和专业技能提升,学院成立食品科技协会、食品烹饪协会等专业社团,配备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指导协会开展主题活动、技能训练等。同时,针对学生创业素质技能提升,学院连续5年承办校园“食品文化节”,为学生提供了施展专业技能的舞台,有利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3、创新创业与实战技能相融合

为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学院出台《食品学院师生创新创业类竞赛管理办法》,以校企合作项目、学生自拟有潜力的创业创新项目等为依托,设定相应的额外学分,并由企业和学院共同颁发证书。同时学院结合专业特点,依托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餐饮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等平台,开放食品焙烤实验实训室、烹饪与营养实验实训室,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为学生指导实践教学,鼓励并支持学生们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我院学生在2016年、2018年及2020年均获得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近3年来有7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学实赛创”四位一体 培养食品新型应用人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迈进新“食”代征程中,我院结合专业特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实赛创”的协同效应,突出创新创业思维的锻炼、能力的提高、心理与品质的打磨,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现代新型食品专业人才。

(作者系信阳农林学院食品学院院长 邢淑婕)

(责任编辑:new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