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鑫,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教师。2021年,牛鑫和他的团队与济源市鑫科矿山电器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煤矿井下高压电网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该项技术在同行业达到先进水平。
近年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产学研融合,强化技术合作与技术转化,积蓄科研力量,引领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10余个科技创新团队为2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
产学研结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作为济源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强化使命担当,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着力在提升技术、培养人才、转化成果等方面下功夫,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学院聚焦济源有色金属循环经济、装备制造、纳米杂化等产业优势,积极建设产业技术对接平台、技术创新枢纽等。近年来,学院先后与济源艾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光子芯片探测器协同创新中心”,与济源富士康等企业联合建设“国家级精密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河南远大电力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济源市电动车智能充电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与济源市准源精密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国家级光通讯连接器精密制造实训基地”等。
着力打造区域特色智库。2019年,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济源发展研究院,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建设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中心,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服务区域改革发展大局。学院主动围绕济源示范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产学研发展目标,成立济源白银珠宝产业培训学院、济水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砚艺研究中心、孙思邈中医药研究所、济源冶金化工创新研究院、济源电子商务研究所等6个产学研机构。
近年来,学院成功举办两届科技合作与服务交流大会。2021年,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专业与产业接轨、实训与生产结合、人才与企业对接。不断加强校企科技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已累计签订技术服务合同27个。
创新机制积蓄科技创新力量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持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学院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整合科研资源,强化科研团队、研发场地、仪器设备、配套资金等要素保障,建立了“高纯镓基材料重点实验室”“合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工业废弃物高值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组建市级科技创新团队36个,积极推进教育链与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
学院紧紧围绕济源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精选一批科研项目和研发平台,制定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十项具体措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与济源市鑫科矿山电器有限公司、河南水云踪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济世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设立13个技术研发中心,与企业进行深入技术对接,发挥科研团队优势,整合实验、生产场地等资源,全力推进研发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学院拥有一支由教授、学科带头人以及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近50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教学专家、省级教学名师40余人,双师型教师180余人,济源大工匠2人。学院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5个,荣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多项,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30多项。
科技赋能引领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校内配套科研制度22项,启动科研培育计划和重点科研项目资助计划,每年投入300余万元进行重点扶持。学院还组建科研团队,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项目重点开展研究。
近年来,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1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近200篇;科研资助与奖励经费超660万元;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0多项,横向项目27项;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301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共415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获得省级以上综合荣誉5项。学院先后被授予“济源市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先进单位”“济源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由于多年的努力积累,学院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各类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2021年,学院获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成为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等获得依托资格的2828家单位中的一员。学院也成为济源首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通过开展联合研发,为济源企事业单位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提供了机会。
作为一所地方院校,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将努力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排头兵和先行者,成为科学研发的重要阵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鸿斐 李滟)
标签: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