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基础和成果为依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职教二十条”以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谋划学校新阶段发展目标任务。根据河南教育强省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有关目标和要求,针对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兄弟院校发展改革的经验,对照学校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转观念、调结构、补短板、上层次”总体发展思路,着力在新学年深入实施“1+3+6”工程的工作安排和具体部署,为学校提质增效,再上台阶制定出了发展“路线图”。
坚持一个引领: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学校发展高质量。一是扎实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二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三是深入开展“两化一创”强基引领活动。四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建设三个校园:即巩固文明单位、安全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果,打造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智慧校园 “三个校园”。一是优化育人环境,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二是筑牢安全防线,打造平安校园。三是推进融合应用,建设智慧校园。
开展六大提升:即聚焦关键环节,深入实施发展理念、治理能力、师资素质、教学水平、基础保障、建设成果应用“六大提升”行动。
一是提升发展理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新时期发展目标,吃准吃透“职教二十条”的改革要求,对标对表“双高计划”指标体系,直视自身短板和问题,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科学规划2019-2022年改革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河南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河南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集团(联盟)、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等省字号、国字号机构和组织在学校落地,不断巩固和加强学校在全省、全国职业院校中的优势地位和影响力。
二是提升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推进议事、决策、督查等机制创新,以学校章程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管理队伍结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细化职责分工,促进“三定”方案落实落地,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完善职称评聘方案,积极发挥职称评审作为人才评价的杠杆作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竞争与激励机制,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深化绩效工资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体现教职工价值的招聘、薪酬及岗位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在全院上下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深化教学诊断与改进,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对照5个诊断项目、15个诊断要素、37个诊断点,创新和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培植学校内生力量,实现校内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三是提升师资素质,切实提高育人质量。继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内培与外引并重,积极做好职教专家、中原名师培育工作,积极探索进人、用人机制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聘任技能大师、教学名师到校任教,加快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实施教师分类、分层次、分阶段培养,依托教学技能竞赛和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等组建“优秀人才储备库”,将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培养与出国培训、项目申报、评先评优相结合,做到名师从库里出,高级别项目从库里选,激发教师成长活力,冲击省级以上荣誉。继续采用内外结合的教师学习培训模式,积极推进教师境外交流学习,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是提升教学水平,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加强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监控,进一步落实校系两级领导及任课教师相互听课制度,以二级院系教学检查为重点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积极作用,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持续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大力开展校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积极组织和推荐教学团队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能力比赛,形成比赛、示范、反思、提升“四位一体”竞赛模式,推动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力争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取得突破。
五是提升基础保障,筑牢发展根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加快推进郑东校区二期项目,完成学术交流与职业鉴定中心工程报建手续和工程招标,确保年底完成地下停车场及人防工程的基础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图书及数据库资源建设,利用假期做好各校区教学楼及学生宿舍的小规模修缮工作,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探索新体制下的后勤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与能力;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办好师生满意食堂,加强医务所建设,提升医疗条件和保障能力。
六是提升国家优质校建设成果应用能力,形成发展良性循环。对国家级优质校建设项目进行梳理,建立项目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对项目建设收尾和后续开发情况实施动态跟踪,及时掌握建设进度,适时公布完成情况和建设成果;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项目要深化巩固建设成果,拓展应用范围,充分发挥项目成果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和作用,形成建设、使用、评估、修正的良性循环。(魏豪 黄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