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教育 > 高校 > 思政理论 > 正文

“双高”引领 提质培优 强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

“双高”引领 提质培优 强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
2020-11-13 10:56:30 来源:中华网河南

2019年3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个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安阳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以“双高”为引领,着力提质培优,立足安阳,放眼全国,

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今年8月,学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成功获批河南省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立项单位,为跻身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双高”引领 提质培优 强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

一、以“双高”建设为引领,科学推进专业群建设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基本载体和重要基石,也是推动高水平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和内涵提升的动力。我校将高职教育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和重点产业体系,服务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安阳市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围绕高职教育职能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特色取胜,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重点打造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特色鲜明的专业群。

坚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长远发展,院校如何实施专业群建设尤为重要。我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是河南省最早开办的航空类专业,是全国6个开展 “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培训2+1模式促进校企合作试点”的院校之一,拥有河南省唯一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考试河南考点CCAR-66部和民用航空维修培训机构CCAR-147部及维修机构CCAR-145部,有4名国家级CCAR-147考官作为专业群领军人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是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在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中获得省赛一等奖,2018年该项目获得国赛一等奖。基于此,我校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为核心,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基础,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骨干,努力打造与区域建设同频共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群,并不断优化“1+7”专业“雁群”布局,充分发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高水平专业群的“头雁”功能,引领电子信息类、机械工程类、交通运输类、建筑工程类、经济管理类、护理康复类、中医中药类7个专业群共飞,构建“以优势专业为核心,以特色骨干专业为支撑,以新兴专业为驱动”的专业群发展模式。

坚持高规格定位。明确办学定位和特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经过5—10年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其核心内容是质量提升、多元办学和类型特色。”因此,“类型特色”无论从国家教育结构优化还是从职教质量提升角度看,都是一项基本任务,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必须在基于类型特色打造上下功夫。我校立足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先进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以高规格和有特质为前提,构筑航空、机电、护理、中医中药等全省前列的定位,通过强势专业冲击全省专业学科最前沿。

坚持高标准引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标准体系,完善标准落地的工作机制”。实施“双高建设”,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标准建设,以高标准完成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自“双高”计划启动以来,我校全面落实国家标准和区域性标准,并积极开展标准的研究工作,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掌握和运用纳入标准建设,通过研究和实践开发具有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特征的一系列标准,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高水平专业群带头人标准、高水平骨干教师标准、“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等等,并进行标准认定,推进我校“双高”建设做到目标明确、标准可依、规范可循。

坚持高质量发展。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高职教育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紧密对接产业链,以适应和配合国家“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战略实施为导向,在育人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产教融合的推进和深化,尤其是要注重提高产教融合的质量。我校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深化行业领先企业双元育人机制,做到入学即入职,上课即上岗,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流程。将安阳千亿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精品钢及深加工等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教学内容。创设工厂化教学要素,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创新实施任务式、项目式、理实虚拟化教学模式,做中学、学中做,多岗实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人才。

二、以“双高”建设为引擎,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是一种开放式“跨界”教育,其主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强调专业知识的应用性。推进“双高”建设,要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围绕实践组织教学,围绕整合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围绕服务实践进行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

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推进“双高”建设,要求高职教育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我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把校企合作与特色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相结合,实行“双元协同、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北京翔宇、陕西金宇、全丰、安钢、翔宇医疗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发挥一体化办学优势,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有机衔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开发“1+X”证书培训课程、新型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教材及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加快“学分银行”建设,积极推进培训课程与学历课程学分互认、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制定学时学分记录规则,引导学生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存储、积累学习成果和技能财富,研制具体的学习成果转换办法,按程序受理学分兑换申请,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免修部分课程或模块,促进双证融通、能力跨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抓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创新和发展是“双高”建设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需要整合行业企业资源、专业资源、课程资源、颗粒化资源四层次资源,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我校积极完善全覆盖、立体化专业群教学资源体系。一是建设优质“颗粒化”教学资源,聚焦产业和特色岗位群,融合前沿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先进元素,开发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所有教学环节的资源,从而覆盖专业群所有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点,包括虚拟仿真、视频、音频、动画、文本、图片、PPT等类型,新建5000条以上优质“颗粒化”教学资源。二是创建在线精品课程,吸纳典型企业案例,结合专业教学内容,打造高质量在线精品课程群。三是构建立体化专业教学资源体系,采用结构化方法设计,自上而下、逐步求精、模块化设计、结构化构造,使教学资源体系标准化、线性化,在丰富改进自有教学资源库的同时,牵头组织相关院校建立联合教学资源库,形成资源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建职教联盟。

教材与教法学法改革。推进“双高”建设,势必要推进教材与教法改革创新,我校对接主流生产技术,不断吸收行业发展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创新教材形态,积极开发专业教材、特色教材,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利用好思政、历史、语文等统编教材,逐步建立三年大修订、每年小修订的教材动态更新调整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我校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根据生源多样化特点,推行“课堂革命”,加强实践教学,鼓励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实情,开发面向企业生产实境,集研发、示教、生产、实践、考核于一体的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方式,充分运用3D 虚拟仿真、FLASH 动画、视频图片、云班课等手段,建设体验性的师生互动和学习交互环境,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积极建立“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实训基地并健全实践实训基地运行机制。邀请行业政策制定者、企业专家、创业人士、技能大师走进校园,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第二课堂,创建了以课程、课堂、实训、竞赛、成果孵化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教学体系。

“双高”引领 提质培优 强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

三、以“双高”建设为基础,构建新型学生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是指以学生为评价对象, 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并对其改善和发展给予指导的过程。学生评价体系是影响教育模式最重要的因素。有什么样的评价,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双高”建设中,我们要积极构建学生个体、家长、学校、社会、企业、第三方一体化参与的新型学生评价体系。

新型评价体系应强调学生成长获得感。以往的评价主体主要是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学生是被评价者,处于被动地位。“双高”建设中,我们要完善高职分类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提倡把文化和技能相统一,把社会评价、学校评价与学生自我成长评价相结合。尤其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学生自身的获得感、成就感、价值感,为走向社会、持久服务与引领专业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新型评价体系应强调服务社会需求。“双高”建设情景下,人才培养应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融合生产实境、生产项目、职业发展,实行1+X证书制度,同时注重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等的全面提升。近年来,我校以试点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未来学校将对接国家行业产业政策,服务区域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战略转型,以安阳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精品钢及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对人力和智力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性、实用型人才。

新型评价体系应强调学生就业需求。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等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强调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制定职业适应性测试标准、规定测试方式,是双高建设下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本质要求,应当按照用人单位和就业部门的需要, 科学地选择适当的评价内容和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手段, 引导学生追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牢固的职业意识, 以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娴熟的职业技能, 打造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校培养了一大批品德品行好、技术技能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毕业生。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97.51%,平均就业对口率达到 74.87%,毕业生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

新型评价体系应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应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学校、企业、行业和第三方组织机构协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形成包含教学大数据、教学督导和学生评价的内部评价体系和包含社会服务能力、毕业生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的外部评价体系。

四、以“双高”建设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培养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职业院校必须利用好政策导向,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策略,从师德师风、体制机制、教师培养等方面,强师资之基,固教育之本,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学“双师型”、科研“应用型”、服务“专家型”的高水平专业化师资队伍。

“双馨”计划培植优良师德师风。高水平教师是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教师。我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大力弘扬“正道、厚德、强技、尚新”的校训精神,践行“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校风,恪守“敬业、垂范、博学、善教”的教风和“勤学、多思、务实、敏行”学风,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个性化的评价、书香型的学校塑造,演绎和构建激扬生命的学校精神文化,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务实重干”的安职精神深入人心。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实行师德师风承诺制,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成具有崇高职业理想和高尚职业道德的师资队伍。

多管齐下培建合理机制。制度是风向标指挥棒,起着导向作用,没有健全的配套机制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做保障,很难实现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因此要不断完善教师引进、评聘、考核等制度,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对教师资格标准、教师认定、教师培训、考核、评价和激励予以制度性明确,多措并举努力提升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用制度来规范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调动激发教师积极性,促进高水平专业化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

校企联动培育优质师资。建立“校企互通,人才共用”机制,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依托航空66部考点、147部培训基地、中兴智慧学院、格莱学院等校企合作基地共同培育教师队伍。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课教师的办法,支持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同时,采用专业课教师全员轮训、进厂进车间、到实践一线等多种形式,依托企业、实践实训基地参加职业技能训练和培训,参加企业技改和生产全过程,加强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合作与培养,推动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同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形成互动交流机制,校企联合,校企共建,优势互补,实现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的“校企共育”。

积极引进培坿优渥资源。引进人才是助推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我校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制定灵活、有效的柔性政策,积极聘请、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近年来,先后聘请南京师大教授笪佐领、华北水电水利学院博士张红涛、郑州航院博士陈近平、航空专家冯志民等,引进高水平人才张国英、张洪军等15人,下一步将努力争取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室10个,进一步从行业企业选聘优秀企业家、工匠(大师)30名,担任学校“产业教授”、客座教授,建成一支由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专兼结合、多学科专业融合、省内领先的教学创新团队。

搭建平台培养青年人才。实施“安职青蓝”计划,以“教学名师团队”“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发挥传帮带、师带徒的优良传统,注重老中青结合,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由学校、企业双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培养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我校将和企业共育8大专业群学科带头人,建设3-5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通过示范课、观摩课、教学技能比赛、教学信息化技能培训等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通过举办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教案比赛、说课比赛等系列赛项以赛促教,强化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培基固本,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打造双师梯队。

“双高”引领 提质培优 强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

五、以“双高”建设为纽带,灵活运用校企合作力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重要特征之一,专业、产教深度融合是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从学校单一治理走向社会多元治理的一个重要路径。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将“提升校企合作水平”作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双高”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于激发行业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我校把大力推进“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工程作为建设与发展“双高”的“生命线”,通过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以高水平专业群发展为依托,建设高水平产业学院,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与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服务地方经济,助力豫北振兴。以建立健全校企融合机制为重点,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政产学研多元主体一体化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学校与陕西金宇航空公司和安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三方成立河南金宇航空有限公司,实现了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改革新突破。政企校三方合资成立的河南金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我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大胆探索,共建民用航空器维修CCAR—147部和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考点CCAR—66部取得成功,CCAR--66部被民航总局批准为河南省唯一考点,优化了“人才供给端”,弥补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使得我校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走在了全省前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主动融入区域校地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发展,以“共建、共育、共管、共享”为原则,高标准建设一批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资源利用质量和育人质量。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180多家,与中兴集团共建安职-中兴智慧学院,与华为共建华为ICT学院,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及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产学研示范基地。积极参与组建职业教育联盟(集团),充分发挥集团成员单位各自优势,围绕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新兴产业,合作攻关,主动参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政策咨询、软科学研究,全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

六、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职业教育院校应加强校本数据中心建设,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满足学校实现信息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的需求,规范、引导新形势下的信息化工作。

实施“智慧安职”工程。我校大力实施“智慧安职”工程,建设教育数据共建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融合打造线上虚拟校园与线下实体校园良性互动的信息化环境,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以信息化作为我校“双高”建设的内生变量,融通技术赋能的职业教育创新精神,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学校教育教学、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推进“三个一”建设。建成一个可视化大数据中心,持续推进云平台、云计算建设,为学校高水平发展提供综合性、多维度统计分析,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智慧化。打造一个内部质量管理平台,在线跟踪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阶梯成长,实现各层面管理工作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以信息化实现绩效考核现代化,引领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构建一个智慧型师生服务体系,通过构建全域化、智慧化服务体系,实现校园全域无感知漫游,精准个性化服务,优化网上办事大厅全终端使用体验,充实办事事项,围绕制度落实,将形成的工作流程全部纳入网上办事大厅。

实施硬件提质工程。在已有“智慧安职”建设基础上,完成虚拟化集群及相关设备优化扩容建设,全面筑建牢固可靠的信息化基础。通过可视化运维中心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运维管理水平,保障学校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达成强化主动监控,实现集中管理的目标,能够定位故障,快速恢复系统运行,掌握运行质量与效率,规范运行管理,有序开展维护,支撑、引领驱动我校现代化进程,为“双高”建设助力续航。(作者:安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庆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