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对进一步发展全省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加快建设体育强省提出了目标和任务:到2025年,河南要力争迈入体育强省行列,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现代化体育强省。未来,省内的公共体育场馆将延长开放时间,执行免费、低收费政策。同时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掌握1—2项运动技能。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河南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以上。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体育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体育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体育强省。运动健身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生活内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8‰以上。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先进行列。培育和引进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更优、更强,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之一。体育文化更加繁荣,对外交流更加活跃。
在具体任务层面,《意见》提出,河南省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健全全民健身工作机制,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建居住小区按照规定配建社区健身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交付;老旧小区要积极创造条件配建健身设施。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70个以上体育公园,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所有县(市)建成“两场三馆”(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县、乡、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推进省体育综合训练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依托各地自然条件,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户外营地、研学旅行基地、体育培训基地等,打造新型生态田园休闲度假健身综合体。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鼓励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统筹体育和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建设,强化疫情防控、避险避灾方面的功能。加快公共体育场地无障碍设施建设和适老化、适儿化改造。
同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群众性“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品牌赛事,推动县域足球普及发展。挖掘、整合黄河沿岸体育资源,打造具有黄河特色的系列体育赛事。开展冰雪、网球、电子竞技、轮滑、街舞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
在深化体教融合领域,要建立体教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多元化开展青少年、幼儿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掌握1—2项运动技能。拓展校园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体育科普研学等活动。规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鼓励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整合体育系统资源和社会资源,推动体育场馆设施免费、低收费向学校开放。在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选派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俱乐部专业人员进学校指导体育锻炼,解决学校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和训练网络体系,定期举办全省综合性运动会和学生(青少年)运动会,鼓励社会力量承接、组织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
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方面,河南省要引进重大赛事活动。未来,河南省将积极申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引进2—3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精品体育赛事。加强与国内外体育组织合作,引进国际体育组织落户我省。鼓励各地承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满足群众观赛需求,提高区域发展知名度、美誉度。持续办好WTA郑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继续申办国际乒联巡回赛,发挥体育在推动开放中的积极作用。
《意见》还就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出了具体方向,其中提出要积极促进体育消费,丰富体育消费供给,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定制、体验、场景等体育消费新热点和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等体育消费新业态,拓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运动技能培训等体育消费新空间。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执行免费、低收费政策,开发多样化体育健身产品,提供培训指导服务。扩大体育健身消费券发放范围和规模,开展“运动河南”体验活动。推动洛阳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优化体育市场营商环境,完善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加大对体育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人民群众体育消费权益。
同时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掌握1—2项运动技能。
12月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对进一步发展全省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加快建设体育强省提出了目标和任务:到2025年,河南要力争迈入体育强省行列,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现代化体育强省。未来,省内的公共体育场馆将延长开放时间,执行免费、低收费政策。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河南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以上。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体育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体育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体育强省。运动健身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生活内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8‰以上。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先进行列。培育和引进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更优、更强,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之一。体育文化更加繁荣,对外交流更加活跃。
鼓励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在具体任务层面,《意见》提出,河南省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健全全民健身工作机制,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建居住小区按照规定配建社区健身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交付;老旧小区要积极创造条件配建健身设施。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70个以上体育公园,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所有县(市)建成“两场三馆”(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县、乡、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推进省体育综合训练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依托各地自然条件,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户外营地、研学旅行基地、体育培训基地等,打造新型生态田园休闲度假健身综合体。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统筹体育和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建设,强化疫情防控、避险避灾方面的功能。加快公共体育场地无障碍设施建设和适老化、适儿化改造。
同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群众性“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品牌赛事,推动县域足球普及发展。挖掘、整合黄河沿岸体育资源,打造具有黄河特色的系列体育赛事。开展冰雪、网球、电子竞技、轮滑、街舞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
在深化体教融合领域,要建立体教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多元化开展青少年、幼儿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掌握1—2项运动技能。拓展校园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体育科普研学等活动。规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鼓励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整合体育系统资源和社会资源,推动体育场馆设施免费、低收费向学校开放。在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选派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俱乐部专业人员进学校指导体育锻炼,解决学校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和训练网络体系,定期举办全省综合性运动会和学生(青少年)运动会,鼓励社会力量承接、组织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
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方面,河南省要引进重大赛事活动。未来,河南省将积极申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引进2—3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精品体育赛事。加强与国内外体育组织合作,引进国际体育组织落户我省。鼓励各地承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满足群众观赛需求,提高区域发展知名度、美誉度。持续办好WTA郑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继续申办国际乒联巡回赛,发挥体育在推动开放中的积极作用。
《意见》还就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出了具体方向,其中提出要积极促进体育消费,丰富体育消费供给,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定制、体验、场景等体育消费新热点和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等体育消费新业态,拓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运动技能培训等体育消费新空间。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执行免费、低收费政策,开发多样化体育健身产品,提供培训指导服务。扩大体育健身消费券发放范围和规模,开展“运动河南”体验活动。推动洛阳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优化体育市场营商环境,完善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加大对体育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人民群众体育消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