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高校,赤峰学院以服务赤峰市区域经济发展为使命,紧紧围绕赤峰市及其周边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转理念、转模式、转路径”的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实践,培养“靠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赤峰学院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57年的赤峰师范学校。2003年,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赤峰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赤峰分校三所高校合并,并吸纳赤峰卫生学校、内蒙古幼儿师范学校部分优质资源组建成赤峰学院,成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2012年,在国家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下,学校开始走向转型发展之路。
构建主干学科、优化专业结构、统筹发展学科专业,解决学科与专业设置缺乏规划、层次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
学校办学定位由教学型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服务由“主动融入赤峰、服务地方”向“立足赤峰,服务地方”转变。坚持需求导向,持续夯实基础学科,重点发展应用学科,积极培育新兴学科,壮大“考古学”“口腔医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充分发挥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主干学科的支撑作用,统筹专业建设和发展。按照“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原则,通过“拓、升、改、停、撤”等措施,推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调控专业规模,优化专业结构。2016年以来,学校紧密结合地方重点行业和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新增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等12个专业;调停戏剧影视文学、生物技术等7个专业;重点发展大数据与科学技术、集成电路等新工科专业及生物医药、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形成教师教育类、医学类等6大专业板块。
“口腔健康交流中心”揭牌仪式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实施过程,解决教学培养体系不能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
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由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向“校企合作”“校—研—行—企”多种培养模式转变,创新和拓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建成自治区级一流专业14个,资建学院的“赤峰学院‘校—研—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项目被评为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
借鉴OBE理念,采用“倒推法”,打破传统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做法,理性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由行业专家审定后付诸于实施。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以124项“双改”立项、234门示范课立项等方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内涵建设、转变教学模式和转变考核方式的“112”工程,由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智慧教学、第一第二课堂结合教学、线上线下结合教学、自主学习等多模式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单一性评价、多次评价向过程性、形成性、多元性评价转变,完善评价体系,建成自治区级一流课程30门。多层次转变路径,创新教育实施过程,思政课程创新“打开方式”,推行原创“1234”教学模式改革;学期调整为3学期制,在每学年初增设一个为期4周的实践创新学期,主要开设实践操作类、创新创业类课程;实验教学由单一理论教学、验证性教学向实验、实习、实训全方位结合进行调整,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师范类专业实习采用“U-G-S”(政府、大学、中小学校三方联动)模式,由专业“统一管理—定点实习—单向评价”向“集中管理—混合编队—巡回指导—多元评价”进行调整;综合实践由单一的毕业论文模式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艺术展演、实习医院综合考核等模式进行调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赤峰学院学生在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专业赛道东北华北分区赛中获佳绩
多渠道引培师资,及时出台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条件建设,解决管理制度及教学保障跟不上的问题。
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建立以教师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教学咨询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目前,专任教师总数中博士占比21.9%,“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21.7%;借助国家留学基金委ISEC/AISEC项目,培育中英双语师资242人,占比24.18%,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需求。及时修制订教学管理制度和文件,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出台后,2018年一年内修制订教学管理类文件50余个。每年投入3000万元左右用于采购实验实训设备,借助学校成为“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契机,新建实验实训大楼4.2万平方米,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硬件和场地保障。
赤峰学院与蒙东云计算中心合作共建“大数据产学研示范基地”
构建七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进评估认证工作,解决质量监控不能形成闭环的问题。
学校设置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教学信息员委员会等多个专门机构,依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质量循环改进理论,建构了包含决策、目标、标准、支持、监控与评估、反馈、调控 “七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020年物理学顺利通过师范专业认证。在积极推进评估认证过程中,对标评估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和行业标准,在人才培养各环节、教学管理等各方面不断创新和改进,使“七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相互衔接、循环闭合、持续改进。
随着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5年,各专业学生专业课平均学分绩点提高了17.3%;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141项,自治区级奖项461项,市级奖项27项;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4篇,参与发表论文166篇,其中4名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10名学生在SCI参与发表论文10篇。作为专利第一、二发明人发明专利15项,参与专利发明10人。近5年,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5项、自治区级70项、校级314项。就业质量、毕业生发展、服务地方、用人单位评价逐年提高。近5年,初次就业率平均每年达80.84%;毕业生考研率平均每年达4.4%;用人单位评价满意率平均每年达91.35%。
2016年,赤峰学院被确立为全区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学校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学校成功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做出了建设赤峰大学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战略部署,描绘了学校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2022年,赤峰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朝着创建赤峰大学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