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多忙,我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看书。”如今已升入大学,但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毕业生王玥仍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孙立志老师带领我们在阅读中感悟先哲们的思想和情怀,潜移默化渗透到了我的言行举止中。”
立足三尺讲台25年,深圳二实语文教师孙立志初心不改。作为2020年广东“最美教师”、2021年南粤优秀教师,他以“音乐语文”“经典阅读”“生活写作”作为“桥梁”,不断探索构建以“快乐·生活·效益”为特质的“乐美”语文教学体系。在他的引导下,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品味文学之美,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将阅读、生活中的所感所悟进行写作表达。
快乐课堂让学生享受语文之美
“语文学习一定不能是苦的,文学是美的,是有色彩、有韵律、有温度的。”孙立志将歌唱朗诵艺术引入语文教学,调动学生丰沛的情感和想象力,去感受文学的美。语文课上,他根据教学需要,借助片段清唱古典诗词与经典歌词,或播放自己录制的100多首歌曲和朗诵作品。学生在同唱古诗词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像听评书一般,原来味同嚼蜡的古文,变得妙趣横生了。”学生关卓婷记得,有一次课堂上学生提到子贡,孙立志信手拈来,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学生再现了一次子贡连环游说。
“语文教学内容是美的,形式是美的,过程是美的,语文教学应生活化、情境化、实践化,促进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思维、美的言行。”为了将枯燥的文言文变得吸引人,孙立志紧紧结合课标,在教学中穿插历史典故,用一个个小故事引出哲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历史人物故事在课堂上信手拈来,背后是孙立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厚实的文学功底。他热爱研究历史和文学名著,著有近百万字的个人专著,还在微信公众号“立志书苑”上,推出十几万字的人物评论原创推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首先自己应该是一个真正热爱阅读与写作的人。”
“名著新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读书要读出自己的问题,读出自己的创见。”在孙立志看来,读书实际上就是从调动感情、引发感性认识,到思考、促进理性认识,最后形成自己见解的过程。其中,思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他强调,与其花很多时间阅读大量书籍,不如精读几本经典,深入思考、吃透细节。
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孙立志举办“新名著阅读”等活动,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经典。“带着思考,在精读中,看见了不一样的名著,不经意间的措辞,可能隐藏着难以发现的真相。”“新名著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叶海婷阅读经典的兴趣和探究热情,还提升了她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当下,由于高中学业相对紧张,部分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名著阅读。部分教师往往提供碎片化阅读素材,让学生阅读。孙立志建议,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可以以人物为主,为学生精选推荐相关章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物,进行个性化阅读。
打通写作与生活的界限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学习立身处世的智慧。我教语文,希望学生成长为有学养、有高度、有见地、有情怀的人。”孙立志认为,经典阅读能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生从经典阅读中,了解古人真性情,树立高尚的人格精神。学生知晓历史的纵横捭阖,还能懂得行事谋略,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等方法,培养情商。
“现在写作文不再令人头疼,反而成了一件美事。”经典阅读带来的对人生、生活的思考,让王玥有了表达的欲望,开始喜欢上写作。
“写作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一种生活的需要、生命的需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态度或某些生活的感受。”孙立志认为,阅读让学生对人生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将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灵感,激发学生的写作表达欲望。
如何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他主持开发《中学生创意作文训练》课程,通过生活化的作文训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该课程获评“深圳市好课程”。一年多时间,班级48名学生共创作1000余篇优秀作品,还以此为基础出版了高中学生优秀文集《梧桐花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连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