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一场比赛
而是一个逐渐熏陶
不断内化的过程
为推动幼小科学衔接
落地见效
宣传推介更多
幼小科学衔接的河南经验
今天
小编为你带来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
园长张秋萍
河南省实验小学
校长王献甫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的思考和做法
张秋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十佳中小学校长,河南省首批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河南省教育专家,2021年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
王献甫,中共党员,特级教师,河南省教育厅首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管理人才,河南省政府督学,河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小学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河南省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专家组副组长。
张秋萍:主动衔接,自然过渡
“幼小衔接”这一话题于幼儿园而言并不陌生,早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之前,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就在“向小学输送优秀毕业生”的目标指引下,前行在探索幼小科学衔接的道路上。
自文件出台以来,幼儿园在认真学习和解读的基础上,对标文件要求,找准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被动性、割裂性,以及缺乏连续性的问题,打破“各自为政”的工作状态,联动小学、家长、社会共同打造适宜性的幼小衔接教育生态,优化主动衔接路径,实现幼小自然过渡。
主动对标小学,深化四项准备
幼小衔接不是盲目的衔接,而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开展。
1.身心准备。对小学充满向往、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和健康的身体是适应小学的基础。从体质辨识到有针对性的营养配餐、从单一食谱到九种推荐食谱的制订、从成人健康管理到幼儿自我健康管理,幼儿园食育探索的创新成果让孩子们的视力低常率、在园服药率、体弱儿人数逐年降低,身高、体重均上率逐年提升,为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幼儿园充分利用周边小学资源,经常带着孩子们参观小学,并与孩子们一起模拟小学,从感知小学教室环境,到认识小学生的文具、学具,再到对小学课堂时长的适应,让大班幼儿对上小学充满期待。
在运动方面以晨间入园为例,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以供幼儿自主选择,打陀螺、拔河、投篮、跳马等,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运动大王”,大班很多孩子能够将篮球投入3.05米标准高的篮筐中,一分钟跳绳140个以上,几乎达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水平,甚至有孩子一分钟能跳184个。
2.生活准备。生活准备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但实际上我们在多年的跟踪调查中发现,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是快速适应小学的关键。
多年来,幼儿园依托食育生活化课程建设,探索了一条适应幼儿身心特点的生活准备路径。从托班开始就在背景儿歌中引导孩子自主穿脱并尝试整齐叠放衣物;在进餐活动中孩子们自主盛餐、按需添餐;在饮水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自主选择适宜的营养水;在争做亮眼宝贝的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爱护眼睛;在时间系列主题活动中,感受一分钟的时长,学会管理时间;在丰富多彩的耕读研学活动中激发孩子的劳动情感,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
3.社会准备。“执务活动”是幼儿园在社会准备中的创新路径。在大班与托班、小班“混龄活动”中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大班哥哥姐姐像小老师一样照顾托、小班弟弟妹妹,体验了成长的喜悦;在“光荣值周班”活动中,大班幼儿自主认领环境养护、帮厨、动物饲养等各项小任务,在行动中提高任务意识;在与同伴一起策划、准备“周末小舞台”演出的全过程中,增强了交往合作能力;“国旗系列主题活动”与小学的升国旗仪式遥相呼应,幼儿在合作主持升旗仪式、观看升旗过程、跟唱国歌、聆听国旗下的生动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诚信、友善等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
4.学习准备。学习准备不是抢跑学习小学的知识,抢跑可能会让孩子暂时在学习成绩上领先,但是以牺牲孩子对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为代价的,从长远来看反而伤害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为什么提前学过小学知识的孩子在一、二年级成绩领先,却随着年龄的提升而逐步下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幼儿园聚焦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创建了幼儿阅读中心,投放数万册优质儿童读物,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自主游戏中鼓励幼儿勇敢探索、多元表征,提高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专注倾听、大胆表达。
主动搭建平台,形成四方联动
1.与儿童共情成长。对于将要迈入的成长新阶段,孩子们可能会憧憬、可能会期待,也可能会担心和紧张,这都是面临新环境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能因为成人已顺利度过这一阶段而淡化成长路上的难题,忽视幼儿的心理需求。
相反,我们通过主题谈话、绘画等形式引导孩子表达自己上小学的担心,邀请曾经毕业于我园的小学生回到大班,与弟弟妹妹面对面分享经验,揭开小学生活的神秘面纱,解答孩子们心中的疑虑和困惑,为孩子们树立成长路上的榜样。
2.与小学共研难题。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在学习生涯中虽然有学段划分,但是学段与学段的衔接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回望前些年的幼小衔接工作,由于没有与小学老师同步共研,错失了双方教师的前期互动和高效准备。随着联合教研平台的搭建,双方教师以对方为镜看清了本学段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在幼儿园入学准备课程、小学适应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中的不足,更加明确了幼小科学衔接的方向、内容和实施路径,达成了科学衔接的共识,为双向精准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与家长共育儿童。家长不仅是孩子教育生涯中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家长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参与者、支持者和评估者。幼儿园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家长访谈、家长微型工作坊、家长讲座、家园午约和晚约等多种方式,线上沟通与线下交流相结合,聆听家长的声音,搭建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让家长带动家长,科学育儿。
4.与社会共担责任。幼小衔接不仅是家庭、学校,也是社会非常关注的焦点话题。为进一步扩大科学幼小衔接的影响力,幼儿园主动邀请河南广播电视台女性节目《新月亮船》主持人陶真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向公众分享了关于幼小衔接的经验与看法,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吸纳更多的人宣传幼小科学衔接理念,真正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儿童从来不是懦弱的、无知的、胆怯的,相反儿童是强大的、勇敢的、自主的。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要同样相信儿童的内在生长力量,通过适度放手让学习主动发生,实现教育无痕、衔接自然。
幼小科学衔接
是一场幸福的双向奔赴
幼儿园和小学
两个主体缺一不可
小学可以在其中
发挥什么作用呢
一起来看
河南省实验小学的探索
▼
王献甫:从生命萌芽的历程去思考幼小衔接
为了深入贯彻省教育厅《河南省推进幼小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河南省实验小学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新时代生命教育”为理念先导,积极破解幼小衔接中的困境,全面落实行动转化,努力推动入学适应性教育,开展了零基础教学、减缓坡度等教育实践研究,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健康成长,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价值。
彰显生命成长关怀的幼小衔接课程规划
适宜生命萌发的环境,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生命的尊重、理解、关怀、信任、成全……以促进生命的发展为基点的幼小衔接课程,让教育为生命服务,让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体现着对初入小学儿童的浓厚人文关怀,做到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在迎接一年级新生的准备时间里,学校根据新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围绕了解环境、规则、交往等主题,设计出了开学第一个月的幼小衔接校本课程。
1.熟悉校园,爱上新“家”
《校园探秘》课程让学生拿着学校的地图去探秘教师办公室、经纬农场、校医室、少先大队部等场所,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校园生活,增加小主人翁的体验。
2.学会交往,认识同学
《我想和你做朋友》课程用图画和游戏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与身边的同学交往;《课间这样玩》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度过一个安全、有趣的课间十分钟……
3.遵守规则,文明有礼
老师们录制了小学生好习惯系列课程,《上下楼梯靠右行》《课堂专注会倾听》《音量管理好方法》《文明如厕讲卫生》……从小处入手,将学生需要培养的生活、学习、行为、交往好习惯用视频讲解的形式展示出来,有趣味性和针对性,配合实践练习,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加快适应校园生活。
激发生命成长活力的幼小衔接课堂教学
在生命启蒙期,要特别保护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未知的好奇。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开始逐步培养儿童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
根据哈克教授的幼小衔接断层理论,幼儿园到小学中存在“关系人、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期望水平和学引环境”六个断层问题,学校密切与河南省实验幼儿园进行双向深度研讨,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适度性和趣味性,建立一套适合零基础幼儿学习的课堂教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减缓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衔接坡度。
在幼儿园、小学老师共同开展的观课评课中,大家正逐步探索一套不同以往的课堂模式:
特点一:慢节奏。零起点教学不是零基础,授课之前要充分了解学情。课堂容量不要太大,慢一点,适合儿童特点。
特点二:游戏化。游戏化教学是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让学生在“学玩结合”中去思考,去体验、去攀登,寻找最好的自己,在快乐生长中提升生命的质量和价值。
特点三:多探究。让儿童多动手动脑参与课堂探究,保护儿童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以课堂探究提高儿童思维质量,帮助他们学会深度思考问题。
保护生命成长潜力的幼小衔接作业设计
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渴望听到拔节生长的声音,就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作业是让学生实践所学知识,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激发求知欲和创造力的学习工具,决不能成为那只“拔苗助长”的手。
在“双减”大背景下,学校把作业改革作为有效驱动幼小衔接的“牛鼻子”,以目标明确、内容生动、操作性强的多学科融合性探究作业代替书面作业,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保护儿童学习潜力。
1.做一做。动手制作生字部件卡片,在拼一拼中巩固生字;主动搜集自己在生活中认识的字,制作识字剪贴报;画一画自己学过的拼音字母;创作自己的英语小书……
2.找一找。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玩扑克牌练习口算,种瓜种豆认识科学……各学科都为幼小衔接设计了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
3.练一练。在家里进行体育锻炼、劳动实践、阅读浸润、好习惯培养也是成长性作业的重要内容。
尊重生命成长差异的幼小衔接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更多的是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要看见他们的不同,差异就是资源,在教育评价中保护每一个孩子要进步的信心。
1.课堂评价多样化。课堂评价形式多样,在黑板一侧设置课堂学习效果评价图,读书、写字重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2.综合评价更全面。设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综合性评价,读书小博士、文明礼仪小标兵、体育锻炼小明星、劳动小能手、环保小卫士等激发学生全面发展。小小音乐家、小小科学家、小小书画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
3.个人评价有改变。将班级学生个人的柱状成长图变为按小组展示的班级成长树,消除横向比较,展示团队力量。以人为本的评价方式,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的舞台,勇敢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放飞自己。
凝聚生命成长共识的幼小衔接家校协作
相较于传统教育,生命教育更关注个体而不是知识与技能,关注生命价值而不是学习结果。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目标和追求。首先,教师和父母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和温暖的家庭氛围,给予儿童充分关爱和关心。
1.家长会引领、导航。学校通过线上家长会,云端相聚,沟通交流,与家长达成生命教育共识,共同引领孩子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孩子生命的质量。
2.班级群互动、分享。建立班级微信群,制订云端家访制度,与家长进行细致沟通,倾听家长心声,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3.志愿者参与、体验。邀请家长志愿者进校体验,参与配餐管理,近距离体验孩子入学后的小学生活,让家长们看到学校的努力,积极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4.家长专家授课、共育。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看,开设家长专家进课堂课程,请有专长的家长到校给孩子们授课,家校社协同育人。
“幼小衔接”是关于生命萌发“双向奔赴”的历程,下一步,我们将在幼小衔接的持续探索中,精准发力、双向发力、科学发力,帮助孩子迈好关键的一步,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生命的精彩,相信每一位老师都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幼小衔接
从未像现在一样受到重视
从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到幼小衔接攻坚行动
从幼儿园单向准备
到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正在逐步全面铺开
看完张秋萍园长
和王献甫校长的分享
你对幼小科学衔接
有什么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