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优秀教师走向卓越之道

优秀教师走向卓越之道
2022-06-29 09:08:09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任勇的《教育教学的辩证之道》是一部全新思探的力作,教你如何把握好理想与现实的“度”,教你怎样用智慧处理教育教学的相关细节。这是一部从课堂教学到教育研究的教师用书,也是助力教师成长、提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用书。作者结合当今教育教学的现状,就教育教学中教师常常感到困惑的一些“关系”,从37个方面“度”的把握问题,论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为广大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把握教育教学的“度”

何谓“教育教学的辩证之道”?任勇在本书的“自序”中讲得十分明白:“‘辩证之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即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的情况。教育教学把握好‘度’才好,这也许就是教育教学的辩证之道。”“教育教学的辩证之道,其实就是我们试图寻找‘辩证’话题之间的‘黄金分割点’。”只有理解和把握教育教学的辩证之道,才能更好地遵循教育本质和教学规律,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对立统一的矛盾,是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通过彼此的相互限制而得到相对的统一。生活中的矛盾无处不在,而教育教学亦是如此。在本书中,作者列举了37个对立的词语进行一一剖析,对“度”的把握也恰到好处,让人在且行且思中悟道。

“示弱”是一种教育艺术

常言道:开卷有益。开宗卷首的“示弱与示强”立马吸引了我的目光。先从家庭教育写到学校教育,二者皆有其共性。作者开篇就引用在家庭教育理论中,被广泛认同的一个观点:“家长会示弱,孩子才会强大!”并诠释道:“父母保护、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但要想教会孩子独立与自信、责任与感恩,就必须要与孩子剥离开来,给他留出足够的空间,再用示弱的方式推动孩子成长。”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太强势的父母会让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使孩子在成长路上缩手缩脚,在大事面前没有主见,产生胆怯和自卑心理,缺乏安全感,甚至还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长要学会“示弱”,学会调换身份,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号施令。这样,孩子才能独立自主,逐渐地强大起来。当然,家长的“示弱”也不能毫无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要帮孩子拿主意,毕竟家长比孩子有更多的阅历。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会示弱,学生才会强大。教师的“示弱”,其实是为了把学生托举得更高,让学生更有自信力和成就感。作者也特别强调:“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示弱’,不是无能的表现,它是一种态度,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风格,一种教育艺术。”对此,我深以为然,也深有体会。记得我将近50岁时,多媒体教学开始盛行,与年轻教师相比我已错过最佳的学习时间,因此在课堂上一用到多媒体教学,我就感到束手无策。班里有一些学生是“电脑高手”,每次要用到多媒体上课,我都让他们上讲台来操作,以便施展他们的才能。学生对此也十分乐意,信心满满,学习就更有劲头。我的“示弱”换来的是自己的亲和力和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强项,能够让学生信服,而学生也不会因我的某种弱项而瞧不起我。

有“示弱”,必然就会有“示强”,师者,当“示强”时可“示强”。任勇说:“教师之强,可以体现在其学识特征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不断获取的新知识上,可以体现在其人格特征的为人师表、举止优雅、追求完美和律己宽人上,可以体现在其教学特征的情知交融、心灵相悦、动态生成和真实有效上。”教师的“示强”,不能高高在上,傲视学生,要拿捏好一个“度”,让学生能够从心底里崇拜和欣赏教师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示弱”也好,“示强”也罢,都是一种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

教师的智慧之道

“双减与提质”,是当今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的敏感话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尤其是“减”与“增”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比较棘手的困惑。在这个章节中,作者从“学生负担,辩证看待”“轻负高质,积极践行”“‘双减’之下,教师何为”等三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双减’,就是要把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在我看来,也要把学生负担轻的提起来,这应是‘双减’的题中之义。”“‘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注重当前和长远相统一,往深里做、往宽里做、往严里做、往远里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此外,他还强调了“双减”,呼唤教师为思维而教:“为思维而教,是教师教慧之道。”“为思维而教,是学生智学之道。”“为思维而教,是教师探究的新领域,是教师发展的新内涵,是教师教学的新标准,是教书育人的新高度,更是‘双减’之下的教师之为。”“教师若能‘为思维而教’,进而指导学生‘为思维而学’,再以教师的力量促进学校‘走向思维教育’的话,那么学生的思维力‘加’了,进而学生的学习力‘加’了,‘双减’何愁不减?”由此可见,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双减”与“提质”的关系,是现阶段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教师和家长如何面对的一种考验,因而探索“双减”与“提质”的内在和谐显得十分重要。

“赏识与惩戒”是对立的矛盾,在教育教学中二者应该兼得,赏罚分明,却不顾此失彼。只赏不罚的教育或只罚不赏的教育都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教育。赏和罚都是实现教育功能之必需。多赞赏、少责怪,这是广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达成的一种共识。但教育不能只有赏识而没有惩戒,适度的惩戒也未尝不可。当然,教师手中的“戒尺”,也要有温度和限度,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充满爱的惩罚是一种善意的惩罚,能让受教育者充满暖意地接受,老师们不妨善加使用”。

书中的37个教育教学案例,生动地解读了教育教学的辩证之道,不管对哪个学科都非常适用。作者以辩证之道,渗透于教育教学之中,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会终身受益。诚如作者所言:“因为我是数学教师,书中涉及一些数学教学和数学课例,这些内容其他学科教师基本上能够看得懂,没有什么太多的深奥之处,只是为了论证观点或说明问题或给人实例,数学教师可以深悟之,其他学科的教师完全可以类比到自己所教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迁移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创造出自己所教学科的‘另类精彩’。”

我特别喜欢任勇在书中写的一段话:“教育之事,过于理想,走不动;没有理想,走不远。”这段话让我想起几年前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作为一个教育人,应该看到教育改革的信心与前景,应当成为穿越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行者,矢志不渝地‘用教育理想追求理想教育’。”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厦门第三中学)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29日第9版

标签:

(责任编辑:new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