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胡茜茹)语文教育关乎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9月3日,弦歌不辍,继往开来——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作为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此次研讨会围绕语文教育理念、课程教材、写作教学、阅读教学等语文教育相关重要议题展开了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研讨,推动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出席会议并致辞,对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携手语文教育界同仁共同探讨语文教育重大问题给与高度肯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立军院长表示,文学院一直非常关注语文教育、支持语文教育,希望以切实行动为语文教育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在研讨环节,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对语文教育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认为,语文教育的实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成熟,是对情商智商、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综合关照,语文教学要通过课本、课堂和教师,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发展。四川大学教授李怡认为,语文教育构成了民族文化发展最坚实的根基,这就是对人的发展的探索,对人的成长的关怀和探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从语文生活、语文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语文生活的意义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育要重视“语文生活”。北京师范大学孙银新教授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问题提出,语言是语文学科的第一位。
针对落实语文新课标,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指出,实施新的课程标准需要守正创新,继承多年来的优秀语文教学经验,以课程标准新理念为方向、为引领,发挥一线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北京教育学院李方教授也表示,落实课标关键在课堂,要鼓励一线教师主动参与、主动创造,将实践的起承转合与教学过程中的学用创研紧密契合。
对于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指出,他非常认同北师大已故学者刘锡庆先生提出的教材选文应该选经典、中小学语文教材应该打通的观点,特别要强调古诗文的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郭戈系统回顾了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语文教材研究的学科成长史,重点介绍了叶圣陶对于“语文”术语的界定和推广、新中国成立之初叶圣陶领导下的语文教材编写团队及其贡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过常宝则指出,要将传统文化任务群列入必修课学分,在读物中增加文化类文章,选择有文化代表性的篇章进入教材。
围绕阅读教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提出,阅读是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结合,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来源,也是衡量学习能力、促进人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教育报常务副总编辑张圣华指出,要培养适合自己的阅读观,养成阅读习惯,学会深入阅读,并做到融会贯通,阅读指导升级的重要的一点是让阅读主体觉醒,并在指导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尊重阅读者的主体个性。
针对学科育人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伟表示,写作教学的育人功能来自于它作为内部思维活动的内生性,主张通过言语训练培育,提升思维品质和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来实现求真、养善、育美的育人目的。北京联合大学教授王德领根据当前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现场分享了互联网时代学生公众号上的优秀作品,建议可将学生的互联网作品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课堂评价、推荐来提升学生习作的兴趣和水平。
据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等单位的22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出席会议并作精彩发言,共计6200余人于线上参与本次会议。
标签: 推动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