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教育 > 名校风采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设立12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设立12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2022-06-16 15:13:22 来源:新华网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熊俐嘉线上做客新华网“2022高考情报局”,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招生政策和招生亮点等相关信息。

Q1: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和突出特点?

熊俐嘉: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注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学校是“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正以“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整体建设目标,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Q2:学校有哪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熊俐嘉: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获评A类的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9个学科获评A+,位居全国第四。

教育部今年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4个学科入选。此次公布的建设学科名单中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共92个,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入选学科13个。

此外,自教育部2019年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工作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覆盖近100%本科招生专业。

Q3:今年学校是否有新增专业?新增的专业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有什么帮助?

熊俐嘉:今年中国人民大学新增了2个培养专业,分别是数字经济专业、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

数字经济:该专业以经济学类课程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数据科学等技术课程,设立数字经济理论、应用和方法等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既掌握现代经济学,也了解数字经济专业知识,既了解中国国情,也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熟悉运用数字经济方法和技术解决数字经济理论与应用问题;能够满足国家政府机构、国际组织、高校与科研院所、大型数字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咨询公司等用人要求。

数据计算及应用:为适应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任务,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海量数据形式的信息资料处理新形势,我校加快培养具有深厚数理基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学校开设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以深厚的人文社会学科积淀为土壤,将数据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深度交叉融合,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新动力,为我国数据计算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贡献力量。

新增一个招生专业:传播学专业(国际新闻传播方向)(中外合作办学)。该专业为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联合培养的合作办学专业。通过中法双方开设的新闻传播学及语言类课程,系统教授学生传播学和国际传播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使其熟练掌握传播学、国际传播等理论知识,具备多媒体叙事能力及宽广的国际视野。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从事国际传播、国际新闻、国际交流、国际公共关系管理、国际品牌管理等相关工作。

Q4:有些学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因为对专业不了解而犹豫不决,也有学生在入校后发现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对于此类情况,有什么建议能给到考生及家长?

熊俐嘉:我们建议广大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把眼光放远、范围放宽,根据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来选择专业。而对于有实力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考生而言,不要紧盯某几个专业不放,我校所有专业都具有雄厚的师资、优质的人才培养体系,无论在哪个专业学都能够成长成才。

当然,很多学生和家长会问,如果入学后到了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能不能转专业?目前各高校也有转专业的通道,但除了转专业,中国人民大学近年来还在招生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与选择空间。

一是大类招生培养,增加专业选择机会。2022年学校设置理科试验班类、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基础学科类)、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学科类)和经济学类5个跨学院大类招生专业,充分赋予学生选择学、选择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二是无时点专业选择,灵活调整专业方向。新闻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数学学院等多个学院本科阶段不分专业,在学共同基础课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在学院内自主选择课程,最终根据学生完成培养方案的实际情况认定本科专业,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辅修第二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

三是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助力专业与兴趣相结合。近20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坚持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目前为本科生提供了40余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其中包括12个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17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14个荣誉辅修项目),打造专业素质顶尖、学术训练扎实的精英人才。

Q5:请介绍一下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设置情况?

熊俐嘉:学校本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业”的原则,已建设成奖励性、助困性、普惠性、补偿性有机结合的资助模式,实现从入学前到毕业后的全过程跟踪资助。新生在入学前可通过“新生报到系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通过“新生绿色通道”入学的新生可缓缴学费、住宿费,享受军训补贴、体检补贴、学生活用品爱心大礼包,预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自愿申请奖励性贷学金等一系列资助项目。此外,学校提供新生路费资助,如新生无力负担赴京入学交通费用,可与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系,学校核实相关情况后将资助其入学报到交通费用。

学校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荣誉称号、奖学金、竞赛展评奖励和发展支持奖励这四种学生奖励类型。奖学金最高奖励金额达10000元/人,竞赛展评最高奖励金额达5000元/人;发展支持奖励最高奖励金额为12000元/人。

Q6: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近年来的就业有哪些突出特点?

熊俐嘉: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生深造比例高。2021届落实毕业去向的本科毕业生中,深造比例达67.09%,其中,国内升学42.76%,出国留学24.33%。学校每年推荐免试读研的学生总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25%左右。

从本硕博整体情况来看,人大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竞争力强。以2021届为例,选择就业毕业生的69.67%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科研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招生简章

(责任编辑:News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