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有关学生恋爱失败自杀的消息经常出现在媒体,但是对于学校管理部门和学校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采取相应的保障办法。一些家长认为这些现象跟自己的孩子无关,抱着一旁冷观的心理看待这些事件。
事实上,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会出现恋爱期,也有可能出现恋爱失败导致行为失常的现象,自杀只是这种现象的特殊表现而已。作为家长和学校,要积极关注学生恋爱现象的背后的心理失衡问题,认识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手段遏制这些悲剧的发生,才是做好了真正的工作。
12月28日,陕西汉中洋县县委宣传部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洋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洋县一中学高三男生跳楼将女生砸伤的有关情况通报。通报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官方通报称,12月25日,洋县中学一高三男生因早恋问题,于下午放学后下楼过程中从二楼阳台跳下,落地时砸伤一名路过女生。事发后,该校第一时间拨打120电话将两名伤者送至洋县医院进行救治,并协调家长安抚学生、配合治疗。
目前,该男生情绪稳定,各项身体机能正常。医院方对受伤女生进行了全面检查和专家会诊,除胸椎骨折外无异常,医生建议住院静卧休养。县教体局要求该校全力配合家长做好孩子的治疗和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引以为戒,认真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次事件虽然没有造成悲剧,但透射出的问题足以让我们思考。该如何认识和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
众所周知,青春期的孩子在情绪表达方面是非常激烈的,常常因为情绪失控导致行为过激,引发恶性事件。统计数据表明,青春期的孩子自杀率占总自杀率百分之二十七。这些死亡事件常用因为失恋、争风吃醋、情感不和、家长和学校不当处理学生恋爱问题引起。
还有一些致死问题原因为孩子社交不当,在校外聚会言语不和引发争端导致打斗事件;青春期炫酷飙车无视交通规则导致事故;过度饮酒、疯狂发泄等导致意外伤亡。那么学校、家长和社会该如何关注和应对这些严重问题呢?
要从心理层面上认识孩子的恋爱问题
青春期是孩子的自我觉醒期,被称为“叛逆期”,“风暴期”,也是孩子和父母的分离期。这个时候孩子试图脱离父母,进行自我管理,凡事想自我决策,以获得成人感和控制感。他们努力探索心理我、生理我和社会我的统一,但由于心理发展程度的原因,大部分很难达到自我统一性认同,因此内心焦躁矛盾,这个时期也被称为“矛盾期”。
青少年恋爱现象有不同的表现,非常复杂。一般会经过探索期--尝试期--关系建立期--关系维持期等过程。但是任何一个阶段都存在不确定性,都可能因为失败引发异常的结果。当然,也有很多孩子把失败转化为积极的向上动力,升华了自己的情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在以上几个阶段,恋爱探索期是最容易让青少年“受伤”阶段。这个时候他们和自己的父母分离,重新探索自己与“重要他人”的关系链接,试图寻找到能陪伴自己的“亲密他人”。
但是这种关系的建立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大部分孩子寻找恋爱对象时候,多半按照心中建立好的“图式”模型来寻找的,往往把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半看的非常完美,甚至是奉为“女神”“男神”对待。这种不合理的期望一旦受到现实失败的打击,往往导致自我崩溃,出现自我贬低,自卑自责、情绪抑郁、行为失常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自我存在感丧失,引发自杀现象。
家长要科学地对待孩子的恋爱问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情感表达方面是含蓄的、隐秘的,对爱慕,喜欢这些正常的心理体验往往难于启齿。孩子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也表现为对自己爱慕对象讳莫如深,不对父母交流。
而家长对待孩子的恋爱问题也往往是方法粗暴。要么严格限制孩子在学校谈恋爱,认为学生谈恋爱是“不务正业”,谈恋爱会“毁掉自己的大好前程”。要么给孩子的恋爱设置条件,要找也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对家庭条件,身高长相都提出具体要求。可是,这些方式都是违背孩子的自然心理生态发展,往往带来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
恋爱现象是自然发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从幼儿游戏、到少年玩伴、再到青少年的异性爱慕,都有一定的规律。家长不能无视孩子心理发展规律,而去强制干预孩子的情感发展。
如果孩子出现了恋爱现象,不要自己惊慌失措,更不要随便翻孩子日记,礼物等隐私信息,试图寻找解决办法。而是要积极面对,和孩子一块探讨遇到的问题。
首先要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说话,不要站在孩子对立面上质问孩子。
可以认可孩子已经长大了,心里有喜欢的对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把问题合理化,减少孩子的心理防御,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找到问题解决的出口。
第二 学会和孩子谈论感情,尊重孩子
在做到交流以后,可以以自己为例子,引出自己在孩子那么大的时候,也有喜欢的异性等等。当然,重要的是把如何处理好情感问题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孩子,甚至可以综合一些他人合理处理情感问题的经验给孩子。不要用那些因恋爱导致升学失败,导致和父母关系不和的例子吓孩子,因为这样可能让孩子更加逆反,出现反向行为助。
第三 不要帮助孩子做决
作为家长,大多不希望孩子早恋,毕竟是在重要学习的阶段,升学竞争压力很大。但如果命令他们不许谈恋爱,他们很可能会偷偷的谈,因此,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早恋不好,如果早恋不好,那么什么时候好呢?
家长不要对孩子是否恋爱做决定,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谈恋爱了,家长尊重你的感情,如果你真的喜欢那个女孩,那么你就要让她幸福,就要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会肩负责任。
那么如何提升能力,如何肩负起将来的成家责任,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评估自己的现在能力和承担能力。如果孩子对未来比较模糊,可以帮孩子一起预设和规划。
第四 引导孩子认识恋爱和真正的感情
大多时候,孩子的恋爱是一种不成熟的情感需求,甚至是从众心理诱发的行为,很多孩子看到人家恋爱了,也想寻求一下刺激,验证一下自己的能力。要让孩子感到他们的恋爱与感情是不是真的,或者是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要告诉孩子一些恋爱的道理,并且要让他们明白恋爱中存在的一些危害,以及一些不能越位的一些事情,尊重孩子,让他在恋爱上没有压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保持合理的边界,不做伤害对方是事情。
第五、告诉孩子如果不能在一起了怎么办
毕竟感情有些时候不尽如人意,会走不到一起,那么我们就要提前告诉孩子,如果你们分手了,怎么办?
伤心是肯定的,如果自己陷入这种纠缠的情感里走不出来怎么办?这些都需要家长提前给孩子做预防式的探讨。如果家长没有方法,就要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情感指导师,让孩子获得帮助。
第六 家长要与时俱进,改变一些固守的思想
因为家长和孩子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很多思想和观点是不一致的,家长的思想观点不能总是停留在自己的年代里或者是自己的思维世界中,学会为孩子着想。
因此,当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能找到一些共识,对于孩子早恋问题,就能很好的把握,科学引领孩子,不至于让孩子早恋成为孩子的心理阴影。当然,家长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找专业的机构咨询和学习。
学校要对学生的恋爱问题做好预防性疏导工作
由于中国的国情条件,目前中小学的升学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学校也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同时面临上级升学率考核。因此,学校对学生恋爱行为基本是严格禁止的。
虽然国家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系统各级学校都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减压设备,而实际上在运行过程中大多还是思想教育为主。
一方面学校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没有固定的岗位编制,兼职老师也不想过多费时间做心理辅导工作。
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和辅导师一项很专业的工作,有很强的隐私保密要求,学生碍于面子,遇到心理问题一般不求助学校心理老师,但是到社会上又很难找到非常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而学校心理教师也不敢过多对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因为存在潜在的风险,万一出现异常事件,自己很难担负责任。学校领导也要求学校心理咨询师只做到谈话疏导的层次,要慎重做心理咨询的层次。学校对一些问题的谨慎态度,某种程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学校有些工作还是必须要做的。
第一 做好心理知识科普工作,让学生从心理层面上认识自己
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时候是自己没有觉察造成的。在学校的环境里,每个学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但其实心理问题是很普遍的现象,成人也是一样,就像每个人都会得感冒一样,只是程度深浅的区别。
因此,学校要加强心理知识科普,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认知问题,这样可以减少很多问题的发生。当然,如果学校缺少专业教师,也可以购买政府评定的有信用等级的专业机构提供服务。
第二 中小学要从班委建制上提高心理工作的重视,班委要设立心理委员
目前,学校班委心理委员的职位一般在大学里会设立,中小学还是非常罕见。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工作,减少问题发生,学校要在班委设立心理委员。
虽然中小学的心理委员做不到很多专业性的服务工作,但是可以引导大家对心理知识的关注,为大家提供很多有个心理健康管理的信息,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学校可自己或聘请专业的机构为心理委员做必要的培训,掌握一些基本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团体活动知识,也可以对组建的心理社团进行培训,这些工作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将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第三 利用好家长学校普及心理知识
目前,教育部要求每个学校要建立家长学校,充分运用家长力量和学校共同做好学校教学活动。整体上学校做的都还可以,但是还不够深入和专业。大多学校给家长上家庭教育课,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但是牵涉的细致入微的心理问题,学校还缺少专业人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可以引人专业的心理科研服务机构,形成专业合作,提升家长学校的服务内容和质量。
作者简介:
许宪伦,男,汉族,1974年11月生。心理学博士、正教授级研究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社会月人格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网教育频道主编、郑州市爱可恩心理科技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