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房产 > 房产要闻 > 正文

《天津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 到2025年逐步完善 “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天津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 到2025年逐步完善 “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2022-02-10 12:13:29 来源:北方网

记者从天津市民政局获悉,《天津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十三五”期间,本市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200万人次,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78.56亿元、特困供养金9.5亿元、临时救助金6.21亿元、低收入家庭救助金1.54亿元。

创新救助方式

“救急难”服务平台系统已覆盖市区两级社会救助职能部门170个、街道(乡镇)251个、基金会82家,共有注册用户2991人,微信移动审批活动用户1374人,解决了困难群众“救急难”问题。截至2020年,全市有养老机构387家、各类养老床位7.6万张、照料中心(站)1257个,社会建养老机构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比重达到85%。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户口登记、失学辍学等问题得到100%解决,实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全覆盖,城乡社区儿童之家覆盖率达到100%。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逐步提升,累计18万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发放补贴资金18.8亿元。公益慈善事业提速发展,创新推出“合作制”慈善超市28家。全市创建美丽社区1182个、精品美丽社区22个,社区组织和社区服务实现全覆盖。截至2020年,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3.68万人,其中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1.08万人,全市注册志愿者267万人,持证社工和志愿者数量占我市总人口比例分别为0.07%和17.1%。殡葬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投入资金26.46亿元用于提升改造市属殡葬服务设施,推出“3000元一站式全程文明殡仪服务”,累计发放丧葬补贴2.27亿元。开通了全国婚姻登记联网审查功能,全国婚姻登记信息系统实现联网互通。

“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门将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基础,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逐步推动城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统筹。同时,完善临时救助制度,采取“跟进救助”“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加强支出型救助,畅通社会救助申请及时报告、主动发现渠道,完善“救急难”服务平台功能,健全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创新社会救助方式,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模式。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持城乡低保标准与上年度居民消费支出比例不低于30%。

基层社会治理

到2025年,城乡社区全部制定务实管用的居(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街道(乡镇)一体化在线政府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率继续保持100%,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服务功能更加优化。同时,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强化社区治理保障。

到2025年,推动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同时,加快建立现代社工制度,完善多方参与机制,全面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高效联动的“三社联动”机制。引导慈善组织和慈善力量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鼓励发展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到2022年,每个涉农区至少建有1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区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确保失能老人均能有效得到社区帮扶,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

开展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配合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到2022年,新建居住区配建率达到100%;到2025年,“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逐步完善。到2022年,城市地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到2025年,城市地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地区日间照料机构(含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率达到70%。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到2022年,100%的街道、40%的乡(镇)建有区域型嵌入式机构;到2025年,区域型嵌入式机构(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在街道(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到2022年,60%的乡(镇)建有1所农村养老机构。到2025年,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覆盖率100%,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覆盖率100%,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覆盖率100%,农村互助幸福院、农村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70%)。优化城乡养老机构床位结构,新增养老床位1.5万张,养老床位达到10万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推进市级公办养老院改扩建。到2025年,培养培训2万名养老护理员,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1-2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大力支持志愿养老服务,实施“时间银行”公益平台,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畅通养老领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专项社会服务

民政部门将立足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原则,聚焦儿童、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逝者亲属、婚姻当事人现实诉求,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实现街道(乡镇)儿童督导员、居(村)儿童主任配置以及新任职培训“两个全覆盖”,每年儿童福利工作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市区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现全覆盖,街道(乡镇)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50%。提升救助管理工作服务能力,推行对查无身份人员的“五加一”寻亲法,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推送、报纸刊登寻亲公告、DNA采集、人脸识别等渠道,融合传统人工问询与新媒体技术加强寻亲工作。开通使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人脸识别模块,提升甄别查询能力和效率。进一步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推动京津冀殡葬工作协同发展,推进国家殡葬综合改革信息化试点建设,建成天津市殡葬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完善殡葬死亡数据信息,拓展线上服务渠道,提升殡葬管理系统利用率。全面推行“简约祭扫”,继续推行“代祭”“代扫”等暖心便民服务。提升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加强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完善婚姻登记信息数据库,健全部门间婚姻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做好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和“跨省通办”工作。

标签: 到2025年逐

(责任编辑:new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