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房地产信贷呈持续收紧状态,严监管下,银行审查不严及涉房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近日,一些城市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及开发贷资金管理不到位等事件再起波澜。
信贷违规流入楼市 多家银行被罚
一天之内,宁波银保监局连发三张银行资金涉房监管不到位罚单,直指信贷资金、个人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等问题。
4月23日,根据银保监会网站消息,宁波奉化罗蒙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因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贷款资金用途管控不严,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不合规,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被处罚款人民币90万元。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尽职、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被挪用予以罚款30万元。
同是这一天,还有一张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行的260万元大额罚单,原因是房地产开发贷款支用审核不严,未按工程实际进度发放开发贷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保险代理业务管理不规范,监管统计数据不准确。
实际上,四月以来,宁波多家银行都先后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被罚,4月18日,中信银行宁波分行因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等五项案由被罚款340万元。宁波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违规向土地储备项目提供融资、非标投资业务资金支用审核不到位、房地产贷款授信管理不到位等罚款220万元。
不仅仅是宁波,据统计,进入四月,银保监局已对广西玉林、云南昌宁、江苏宿迁、黑龙江等省市先后因信贷资金、个人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违反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等管控不严的银行密集开出罚单。
监管围剿层层加码
围剿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是收紧房地产钱袋子的一个重要举措。2020年底开始,从银保监局到各地市都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严堵这一漏洞。
2020年最后一天,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划定房贷红线,要求银行控制房贷规模,从村镇银行到大型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上限必须控制在7.5%到32.5%以内。
次年3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国人民银行重拳出击,联合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其中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经营用途贷款“三查”,落实好各项授信审批要求,不得向无实际经营的空壳企业发放经营用途贷款。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对工商注册、企业经营、纳税情况等各类信息进行交叉验证,不得以企业证明材料代替实质性审核。
明确要求各银保监局、地方住建部门、央行分支机构联合开展一次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专项排查,于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
这一年7月,银保监会召开全系统2021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提出,严格执行“三线四档”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要求,重申防止银行保险资金绕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随后,天津、安徽、上海等多地银保监局在年中工作座谈会上都提出要严格执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防止银行保险资金绕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工作部署。
从此,一场围堵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的监管风暴,迅速席卷整个行业内贷款中介、银子银行、炒房客等各个层面。
部分银行缺乏底线思维
如此密集的监管下,银行信贷资金依然在悄然地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与银行进行合作的中介、金融公司等违规操作,银行并没有加强规范。一些银行“房住不炒”意识不强,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只负责发贷,并不关心贷款用途。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一直都是金融监管部门严厉禁止并实施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一方面,楼市上涨预期会引导很多人去投资买方、炒房,所以势必就会加杠杆,这就容易造成资金违规。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合理的购房需求,由于首付款不足,一些人会在开发商或中介机构的怂恿下,会利用一些其他渠道资金造成违规出现。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随着金融监管精度和密度的提高,监管的视线终究会遍布到各个隐秘的角落,违规资金进入楼市的操作也一定会在久久为功的长期实践中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