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一回,曾这么骂尤氏: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
尤氏真的如王熙凤所说,是个没才干没口齿之人吗?当然不是。整个贾府,谁不知道王熙凤的厉害?她这是压根儿没把尤氏放在眼里。
也难怪她这么说,前八十回里,作为宁国府珍大奶奶的尤氏,似乎并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拿得出手的业绩。
而王熙凤就不一样了,秦可卿死亡后,协理宁国府这件事她就办的很不错,贾府上上下下无不称道。而尤氏呢,犯了旧疾,一直在养病。
再者说,尤氏出身也没法跟王熙凤比,她是贾珍的续弦,在家务事上,也不能劝夫治家,一切都由贾珍把持着,因此,虽然在位份上,尤氏是嫂子,但王熙凤从没拿正眼看过她。
大闹宁府一回,王熙凤“把个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骂得不成样子。自己过个生日,尤氏来敬酒,你猜她怎么说?“你要安心孝敬我,跪下我就喝。”
妯娌之间,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很正常,但作为弟媳的王熙凤,当众这么跟嫂子说话,多少有些目中无人了,太过狂了些。
她从来瞧不上出身不高,也从不掐尖要强的尤氏,自然也就不会真正了解尤氏。实际上,尤氏不仅在才干上不输王熙凤,在德行上更胜凤姐十倍。
对于尤氏德才,曹公没有像写王熙凤那样大费笔墨,而是通过贾敬之死做了交代。回目里有五个字“独艳理亲丧”,这五个字,足以作为尤氏真实才干的定评。
贾敬死亡时,赶得不巧,“贾珍父子并贾琏等皆不在家,一时竟没个着己的男子来。”因为此时宫中老太妃薨逝,从贾母开始,贾府的所有太太奶奶,爷们,每日都要入朝随祭,考虑到宁荣两府需要有一个主事之人,于是将尤氏报了产育留下了。
能将尤氏留下主理宁荣二府,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尤氏若真是个面瓜,无德无才,让她来主理两府日常事务,显然是个错误的决定,但贾敬死亡这件突发情况证明了,尤氏是个有大才干的当家奶奶。
此时宝玉生日刚过,天气炎热起来,当尤氏听闻贾敬死亡后,她深知贾珍等人一时回不来,就是即刻回来,少说也得半个月,但人死之后,很多事都得立马解决,不能耽搁拖延。
曹公不简单,给尤氏留了单独的施展才干的舞台。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命人先到玄真观将所有的道士都锁了起来,等大爷来家审问。”
公公在观里好好的炼着丹药呢,忽然就死了,其中肯定有问题,但干系重大,尤氏一个女流还要处理贾敬身后事,为防嫌疑人逃走,断了线索,于是她首先命人看住玄真观的所有道士。
这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封锁现场,既然人是在这里出的事,那么这里的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嫌疑人,要经过仔细的排查审问才行。至少,在查明真相之前,一个都不能放走。
尤氏做的第二件事,是“一面忙忙坐车带了赖升一干家人媳妇出城。又请太医看视到底系何病。”
稳住了案发现场,紧接着就要到现场勘查,尤氏不仅自己第一时间去了玄真观,还不忘带着得力的管家、媳妇,以防后面有重要的事情安排,得有人跑腿办事。
同时,她还想到了请太医看视,以便查出死因。这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法医,过去叫仵作。只有查明死因,才知道贾敬因何而死,这也是洗清第一步里所有在场人员的关键。
当然,尤氏请太医,而不是仵作,大约她心理还抱着一线希望,看人是否真的死亡,或是还有一线生机,以便及时救治。
对尤氏来说,公公意外死亡,家里无人主事,她既然临危受命,那就得把每一步都做好,封锁现场并所有人员,带太医、家人媳妇亲临现场,查明死因,了解具体情况,这样等贾珍回家后,自己也好交代。
太医和众道士的回话一致,贾敬是着急飞升,私吞金砂,烧胀而死,也就是说,众道士是没责任的。
正常人听了这个,应该会放人了,但尤氏心思缜密,并没有立马放人,万一太医和道士串供,隐瞒贾敬死亡真相,逃避责任呢?所以她听完太医的“验尸报告”和道士们的陈述,并不完全相信。
她紧接着做的第三件事,是“只命锁着,等贾珍来发放,且命人去飞马报信。”贾敬毕竟是进士,虽然没做过官,他又死的那么突然,如果尤氏仅仅是听了太医和道士们的陈述,就放了人,万一到时再生事端,她如何向贾珍交代呢?
所以,她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并没有放那些道士,而是命人依旧锁着,等贾珍来了之后,让贾珍来处理。另外又派人飞马去报信,也就是报丧。
毕竟,贾珍是贾敬的独子,自己亲爹死了,儿子不在身边守孝,这是万万不行的。但也不能干等,因为贾珍一时半刻回不来,怎么处理贾敬身后事,才是最大的问题。
尤氏紧接着做了第四件事,“一面看视这里狭窄,不能停放,横竖也不能进城的,忙装裹好了,用软轿抬至铁槛寺来停放。”
这是很关键的一步,人死了,总不能一直放在那里,要赶紧处理现场,贾府有自己的家庙,于是尤氏很快将贾敬尸体停放到了铁槛寺。
若是冬天的话,尤氏能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厉害了,等着贾珍回来再处理就可以了。
其实无论古今,人过世都是大事,很多人碰到,别说处理了,往往会自乱阵脚,不知如何是好。但尤氏特别稳,每一步都处理得很妥当。
贾敬死亡的时候,赶上天气炎热,这样的话,尸体就不能久放,于是尤氏紧接着又做了第五件事,“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三日后便开丧破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贾珍。”
入殓也就是将死者放入棺椁,这一步是有很多讲究的,而且像主理和参与葬礼这样的大事,古往今来,基本都是男性,尤氏作为一个女性,能够如此镇定地处理公公后事,而且没有任何人可以商议,都要自己做主,真是不简单。
别说是尤氏,就换成现在的任何一个人,无论男性女性,能不能将方方面面都安排妥当,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果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就更是无法想象了。因为每一步办错了,都会落人话柄。
尤氏可不只是处理这些事,安排好了公公的大事之后,尤氏想到家中又无人主事,于是又做了第六件事,“只得将外头之事暂托了几个家中二等管事人。……将他继母接来在宁府看家。”
公公葬礼是大事,贾珍一时回不来,尤氏必须要在现场处理事务,这样一来,家里就没了主心骨,尤氏考虑到“凤姐儿出不来,李纨又照顾姊妹,宝玉不识事体”,于是只能安排给其他管事人代理。
你看尤氏思虑事情多么周全,既不能耽误了公公身后诸事的处理,也不能因此让家里乱了套。真正的当家人,不能顾此失彼,都要顾到才行。
从公公死亡,可以说尤氏一刻也没闲着,从锁道士,请太医,报贾珍,到停灵铁槛寺,入殓,开丧破孝,再到做道场,找人管事,请人看家,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她一手安排。
不仅如此,她甚至还考虑到贾珍父子如果提前回来,贾母身边可能无人护送,于是又安排族人前去接应。这心思,不理家可惜了。贾珍听了“称赞不绝”,这四个字,也是对尤氏才干的最好评价。
贾珍唯恐尤氏不能料理,还询问家中都是如何料理的,族人回了之后,贾政忙说了几声“妥当”,这两个字,也是对尤氏才干的最大肯定。
在家中没有一个男丁可以商量主事的前提下,尤氏一个续弦,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这关键时刻,却能如此镇定,就是贾珍回来处理,也不过如此吧?真应了红楼梦开篇里的那句话: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