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时尚 > 时尚新闻 > 正文

江姐诞辰101周年|再唱经典《江姐》 依然激动人心

江姐诞辰101周年|再唱经典《江姐》 依然激动人心
2021-09-03 15:51:40 来源:北京晚报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脍炙人口的《红梅赞》,唱出了革命烈士江姐的高贵品格。8月28日至30日,中国歌剧舞剧院重排的经典民族歌剧《江姐》(2021 版)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江姐的感人事迹和艺术家们的倾情演绎,感动了现场观众。

《江姐》(2021版)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担任艺术总监,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指挥家许知俊执棒,女高音歌唱家伊泓远、王莉、王莹担纲主演。

走进剧场,低垂的大幕上,多媒体投影的红梅花闪动,把观众带入到“黎明前”那段特殊的岁月。在特务重重的重庆朝天门码头,江姐穿着蓝色旗袍和利落的白色风衣亮相,她要登船前往川北执行新的任务。《红岩》和江姐的故事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歌剧的表演形式让更多经典唱段传唱开来。当《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五洲人民齐欢笑》《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唱段在剧场中响起,观众都沉浸在熟悉的旋律中。

相比于以往上演的《江姐》,2021版的主色调以“黑白灰”为主。每一场的文字介绍都以多媒体的形式,投影在黑灰底色的幕布上,充满历史的氛围感。这一版歌剧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投影,配合灯光的变化形成诗意的舞台效果,“红岩上红梅开”的红梅花也不以写实的布景出现,而是在灯光的衬托下,形成了饱满的视觉冲击力。

这一版《江姐》观众的年龄跨度很大,既有白头发的老人,深情回忆当年看《江姐》时的激动场景;也有学生样貌的年轻观众,被江姐身上所折射出的信仰力量所感召。“江姐的精神很感人,气质也很好。”一位在读研究生看过演出后说,“我特别喜欢江姐向耳后捋头发的小细节,哪怕就义前她也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很能打动我,是无数像江姐一样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这是我们这代人绝不应该忘记的。”

快访

主演王莉

100场磨炼表演更从容

此番上演《江姐》,对解放军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王莉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身为第五代江姐,这是她第100次在舞台上扮演这个角色。经过十几年的打磨,王莉越发感受到江姐身上的稳重大气,她在这次出演时有意让节奏“慢下来”。

2007年,空政文工团第五次复排歌剧《江姐》,并将它搬上刚刚开幕的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当时刚刚斩获青歌赛金奖的王莉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五代江姐的代表人物。“江姐牺牲的时候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但她只有29岁,所以14年前我演江姐时,想把青春的江姐传达给年轻观众,让他们觉得江姐并不遥远。”十四年过去了,王莉自己也成为妻子和母亲,这次再登台,她觉得自己对江姐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原来的我就喜欢快,总跟指挥说加快速度,快!”王莉回忆当年的自己,“第二场‘哭老彭’是场重头戏,江姐发现自己的爱人被残忍杀害,头颅悬挂于城门之上,我原来想,人都不在了,还不能疯一把吗?”王莉摇了摇头,现在的她已经不这么看。“丈夫虽然去世了,但江姐在众人面前不能失态,她要化悲痛为力量,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因此,她要表现得更加沉着冷静,落落大方,这是我原来不理解的,现在我终于理解了。”

上次出演《江姐》是在四年前,对比上次演出,这一次的王莉尤其注意“稳”下来。“我会比以前演得慢,但不是为了慢而慢,而是找到她作为一个稳重大气的女革命者的气质,把它转化到语言和歌唱的节奏中。”

在成为母亲之后,王莉觉得自己跟江姐的距离更近了,也更能体会到江姐的精神。“我现在常常想,江姐也是一位母亲,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王莉身为军旅歌唱家,经常要下部队,一出去就是20多天见不到孩子,每每这时她就想到江姐,“她肯定也放不下自己的孩子,但她心里装着的是迎接新中国的信念,并且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她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种精神力量非常伟大。”

导演王晓鹰

淡化程式让经典走近观众

此次执导《江姐》的是著名戏剧导演王晓鹰,他为2021版的《江姐》带来了很多与众不同的风格。

这次的合唱队从乐池“升”上了舞台,不仅要唱,还会参与一定的戏剧表演。比如在江姐晕倒的场景中,身穿戏服的合唱队员们就在江姐身边,他们并不与江姐构成真正人物关系上的互动,但会同时向江姐伸出手,在演唱中加入了很多表演的成分。这些都是王晓鹰的新处理。

“艺术发展到今天,当代观众也在新的舞台艺术培养和熏陶中成长,我也必须做新的尝试。”在王晓鹰看来,歌剧中的合唱,与角色歌唱、乐队演奏共同构成了歌剧艺术的组成部分,从情感表达来说,这些合唱常常与人物的情感形成呼应和衬托,因此他让合唱队登台,形成剧目的“情感性背景”,在舞台形象上也形成全新的“诗化意象”。

对歌剧演员,王晓鹰也有全新的要求。“他会拿话剧演员的标准要求我们,比如说台词的时候,发音的腔体和底气都要考虑到,他常跟我们说,话要说出来,不要总依靠麦克风。”主演王莉很理解导演的安排,王晓鹰为的是让今天的观众更容易走近这部经典民族歌剧。

“导演的要求是去夸张化,我能感受到他的用心,希望我们淡化一些戏曲程式化的东西,包括许知俊指挥也总跟我们说,让我们唱得如诗如画一点,不要过于棱角分明。”王莉还透露,就在经典的“哭老彭”唱段,演员难免受到情绪感染,当场哭出来,但是导演要求尽量不要真哭,“其实作为声乐演员我们也知道,大哭一定会影响声音的发挥。”但她也透露,由于那一段戏情感过于浓烈,演员们常常不能自已,“我们告诫自己一定要理性,忍不住可以哭,但是千万不要嚎啕大哭,否则真的会声带充血。”

幕后

江姐诞辰日与张桂梅连线唱《江姐》

今年七一前夕,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获颁“七一勋章”,她在发言中深情地说:“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此前她也曾说过,是《红岩》这本书支撑她走到了今天。

今年8月20日,是江姐诞辰101周年的日子。在第二代江姐扮演者孙少兰的帮助下,王莉和张桂梅进行了一次视频通话。说到这次对话,王莉还几度哽咽,“张桂梅老师特别朴实,你知道吗,我们随便挑一段《江姐》的段落,她都倒背如流。”

张桂梅从小看《红岩》,看《江姐》,“江姐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她,她一直以江姐为榜样。”让王莉最受触动的是,张桂梅的爱人也在她年轻时离世,但她在江姐精神的感召下,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事业和奉献上,在山村办女高。“视频中我们一起唱《江姐》,唱到‘一生战斗为革命,不觉辛苦只觉甜’,那一刻我感受到,无论是江姐还是她,都是在为了后代无私奉献。”

“那天视频结束时我特别激动,我在镜头前给她深深鞠了一躬。”王莉说,“看到她,我觉得我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一位人民教师能做到这样,作为职业演员的我们做得太不够了,应该向她学习。以后我也会做更多公益的事情,就从身边的事做起。”

这次《江姐》上演,大家本来想邀请张桂梅来京看演出,但后来考虑多种因素没有成行。“我们所有人有一个共识,不想消费张桂梅老师,更不想消费她对《江姐》的热爱。”王莉诚恳地说,尽管不能在京相见,但大家依旧可以向张桂梅老师学习,传承《江姐》的精神。“江姐的传承者并不是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代人两代人的承上启下。不管是在舞台的台前幕后,还是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我们手里拿着的不是标签而是接力棒,因为我们都是《江姐》的传承者。”

本报记者 韩轩 方非 摄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