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真实故事的电视剧《功勋》,自开播之后口碑与热度持续上扬。该剧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李小明任总编辑,曹平、敦勇任总制片人,王雷、雷佳音、郭涛、黄晓明、蒋欣、佟大为、周迅、黄志忠等主演。
重温感动,铭记英雄。《功勋》用单元剧的叙述方式,诠释了八位功勋人物“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矢志不渝、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模范精神。
在平凡与伟大之间,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功勋》以人物为核心,以充沛饱满的情感、真实震撼的镜头,展现出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功勋模范人物,对信仰的执著,对信念的坚持,用他们的崇高精神感召国人,汇成助推国家发展进步的雄浑力量。
电视剧《功勋》海报
专注创作 以人为本
作为《功勋》的总导演,郑晓龙接下拍摄任务之后,首先就是确定剧中八个单元对应的导演和编剧,然后与每一位分组导演、编剧共同讨论功勋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确定只拍这些人物的高光时刻,而不是拍成人物传记,不是拍他的一生,所以首先要决定选取他们人生中的哪一部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有着不同的精彩与光芒,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人物的光辉一生,就必须要提前统筹把控全剧。在确定创作人选后,郑晓龙导演分别与各组导演、编剧共同研究故事架构如何设置、情节推进如何铺陈,“跟每位导演编剧,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个过的。”
在郑晓龙看来,《功勋》的故事最应该讲述的就是“共和国勋章”为何颁给了这八个人。“只有搞明白这一点,才能找到剧本创作的根本。”当剧本初稿完成后,郑晓龙导演依次审看,可以的,留下;不行的,毙掉。“如果对功勋人物和对这个片子要的东西理解不对,就只能整个推倒重来。”
电视剧《功勋》剧照周迅饰演屠呦呦
面对演员选取的标准和要求,郑晓龙导演也是在几番更改后才确定了如今的演员阵容。“基本上都是按照原型人物与演员的实际年龄段来选的,当然也有不那么准的,但是相对来说是符合的。比如周迅,她这个年龄正好是屠呦呦搞青蒿素试剂的时候,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就没有考虑谁是明星什么的,只考虑塑造能力问题。”
细心打磨 成就口碑
以现实主义题材讲述功勋人物的真实故事,其创作的难处在于如何摆脱高高在上的姿态、如何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如何将平凡琐碎的日常转化成好看动人的故事。面对《功勋》的拍摄任务,郑晓龙导演做足了功课才敢接下。“我回来看了很多材料,深入了解了功勋人物的事迹,慢慢被他们的事迹带入了、感动了,也就有了创作想法。”
电视剧《功勋》剧照王雷饰演李延年
以首个单元故事《能文能武李延年》为例,在六集的篇幅内,展现的是李延年具有领导指挥能力的一面,也是他作为指挥员所具备的军事能力和英勇无畏精神的一面。“为什么写这一段?李延年为什么成为了一级战斗英雄?要把这个讲清楚。重点在于不光是打赢了这一仗,同时身为指导员的他在这场仗里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是题目说的‘能文能武’,这是要抓住突出的特点。”
电视剧《功勋》剧照蒋欣饰演申纪兰
再比如说申纪兰,“大家都知道她当了13届全国人大代表。可她更重要的贡献是,当时的情况男人都去当民兵、上前线,她带着妇女们下地种粮、纺纱织布,当时社会重男轻女,妇女的劳动工分只有男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申纪兰提出来应该是男女同工同酬,后来这个精神还体现在了《宪法》里,这个过程就有故事了。”
最后的成片,郑晓龙导演同样是一一检验,“有拍得有问题的,就要跟人家说这个问题在哪?哪个地方要改,逻辑不合理怎么改?如果有的改也不成,就干脆整段重拍,这部剧就是这样一点点磨出来的。”
电视剧《功勋》总导演郑晓龙接受采访
坚持自我 探索未知
《功勋》收获的高评分与好口碑,也再次验证了郑晓龙导演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符合历史真实为基础,努力讲好每个故事。郑晓龙导演从细微处对场景、服装、道具都一一过问,仔细查看每个细节设置是否符合年代;整体上则强调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经得起推敲的逻辑,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这样一部人物立体、情感饱满、剧情扎实的优秀作品。
作为一手打造了《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甄嬛传》《红高粱》等多部高品质经典佳作的导演,郑晓龙在影视圈多年,看过行业的起起伏伏变化无常,身处其中颇多感触,“我干电视剧这行年头比较多了,算这里面的一个老人了。我们当初拍电视剧的时候,也就是刚到‘北视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那会儿,脑子里想的就是要把电视剧拍好看,要让老百姓爱看。”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化的推进,电视剧更多的具有了商品属性,但郑晓龙导演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不管拍什么,除了要好看,还有就是要有营养。要有娱乐性,但也要有价值观。”
尽管成功拍摄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但郑晓龙导演还是“总想拍一点与众不同的故事”。他说,自己一直有一颗好奇心,“如果我对什么事不太了解,我就会去搞明白,然后把它表现出来。或者是什么让你有感动、有触动,而且是没做过的,我就想去做。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文/张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