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酒业 > 酒业动态 > 正文

唯有走心,方可走货,探秘酒祖杜康的营销“心”路

唯有走心,方可走货,探秘酒祖杜康的营销“心”路
2021-07-17 12:39:07 来源:中华网河南

什么最能说明一家企业的发展情况?那肯定是营收数据。

据了解,2021年第一季度,豫酒十强企业实现开门红,整体税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一倍多的增长,杜康控股同样如此。

近日,酒祖杜康2021万人品鉴官大招募活动再次火热来袭,引发了广泛关注。去年杜康控股首次举行“万人品鉴官大招募活动”效果非常显著,在让广大消费者见证杜康匠心品质与体验豫酒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彰显了酒祖杜康的风采。

唯有走心,方可走货,探秘酒祖杜康的营销“心”路

杜康虽然不是豫酒十强中最大的企业,但却是近来风头最盛、亮点最多、热点最多的。成倍增长的数据也说明了企业的良好发展,而杜康缘何能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绩单?无他,唯用心尔。

走心文案引发情感共鸣

近一段时间以来,郑州街头最火的是什么?

杜康的街头文案引发了无数关注。

唯有走心,方可走货,探秘酒祖杜康的营销“心”路

54句酒祖杜康的走心文案,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街头。涉及亲情、友情、爱情、家庭、工作、教育等等,字里行间,皆是生活的痕迹。

酒祖杜康,以岁月陈酿,致敬生活,捕捉生活中隐藏的“岁月静好”,讲述人性中闪光的“温柔瞬间”。

最普通的话语、最平凡的幸福,独属于中年的酸甜苦辣,在某一个街头就这样与你不期而遇,你会发现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远方,幸福就在身边,就像一杯酒,经过岁月的沉淀更加芬芳。

唯有走心,方可走货,探秘酒祖杜康的营销“心”路

其实,在白酒行业走心的文案并不少见,但大多数是针对年轻人,以青春为主的较多。如杜康这样以“中年人”为视角的还是首次。杜康创新性的表达方式,让消费者看到了一个更贴近生活不一样的酒祖杜康。

尤其,在酒祖杜康这54句文案的背后是54个直击心灵的生活故事。一句句入心文字带来的都是中年人生活上的情感共鸣。这些文字化作纽带连接起了杜康和消费者,既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也展现出了杜康不一样的温度,使杜康慢慢走近消费者内心,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唯有走心,方可走货,探秘酒祖杜康的营销“心”路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朋友圈、社交平台,对杜康的走心文案进行分享与转发。这些有了情感共鸣的消费者将会成为杜康品牌营销最有力的传播者。

在这场“致敬努力的中年人”的情感营销里,杜康以与自身相契合的中年气质,贴近了消费者的内心,用最暖心的关怀,守护最柔软的内心。杜康用文字告诉消费者,我愿做你忠实的情感守护者,陪你体会生活的每一点幸福。

走心背后的“质感力量”

酒祖杜康敢于直面中年人的生活,那一定是了解这个群里。

中年人的“群体特征”是什么呢?

他们大多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地位,尽管压力很大,但他们的付出,往往是为了“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唯有走心,方可走货,探秘酒祖杜康的营销“心”路

“追求质感”——是中年人尤其是所谓“成功中年人”的生活特征和动力目标,他们更希望过“与这个年领相匹配的生活”。

酒祖杜康正是洞悉了这一点,走入了中年人的内心,为他们提供了一款“最有质感的文化名酒”。

这其实体现了酒祖杜康的一种“品质自信”和“品牌自信”。

唯有走心,方可走货,探秘酒祖杜康的营销“心”路

近年来,“酒祖杜康”为什么针对中年人重点推出“12区”呢?“12区”到底好在哪里呢?与中年人的所谓“质感生活”有哪些契合点呢?

首先,“酒祖杜康12区”是中年男人的老朋友,身上有熟悉的味道和个性,是杜康控股推出的引以为傲的主力大单品,已经流行了十余年,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口碑极佳。目前,已经成为了豫酒主力大单品之一。

第二,“酒祖杜康12区”的高级质感,主要来自选取了窖龄40年以上的窖池所产原酒,经12年储藏之后勾调生产所得,是“品质标杆”的象征。而2019年推出的“酒祖杜康新12区”采用的则是窖龄更长的50年老池酿造,对“新区”的“原生环境”要求更苛刻、更讲究、更严格。

唯有走心,方可走货,探秘酒祖杜康的营销“心”路

第三,“酒祖杜康12区”的口感味觉更适合中年男人。据悉,酒祖杜康“新12区”已经经过上万次的“人体破坏性实验”,消费者饮后普遍反映“口不干、舌不燥、醒酒快、醉酒慢,不头疼、不耽误工作。”

第四,“酒祖杜康12区”进行升级后,包装风格由红色转为了蓝色为主,整体画面更加简洁、高贵,也使产品显得更加低调、奢华、典雅,这与成功中年人的思想格调比较吻合。

唯有走心,方可走货,探秘酒祖杜康的营销“心”路

通过以上的总结,不难发现,近年来,“酒祖杜康”的风生水起是有深刻原因的,也是必然的,走心的品质、走心的营销,走心的传播,一个“心”字让杜康与众不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了杜康,这是一种“质感力量”的驱动,更是一种“文化力量”的影响!

(责任编辑: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