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老”(中)和汉语班的同学在一起。 |
我的葡萄牙学生高思龙今年72岁,已经坚持学习汉语10多年。关于他为什么要学汉语这个问题,刚接手他们班时我跟这位老人聊过。他曾于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工作过4年,做ATM柜员机的技术支持工作。那段时间,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名山大川。回到葡萄牙以后,高思龙一直坚持学习汉语,直到现在。
一次中文课堂上,课文中出现了“小李”“老张”等称谓,我就给大家讲了二者的不同含义。高思龙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同学们对他尊敬有加,于是,便有同学将所学内容用到了他身上,尊称其为“高老”。
“高老”每次来上课,都会自带一瓶水,瓶子上有“乌龙茶”的中文标签。他舍不得扔掉这个旧瓶子,原因是在中国时一直喝这个牌子的饮料,其中承载的是他对中国的美好回忆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一天上课,按照我的教学惯例,先以口语对话热身。
我问:“高思龙,您今天过得怎么样?都做什么了?”
他说:“今天过得不错,外出理了发又去了超市,之后又去看了妈妈的弟弟和他妻子,送东西给他们。”
“妈妈的弟弟就是你的舅舅,他的妻子你可以称为舅妈。”
“对,是应该叫舅舅。我学过,但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了,呵呵!舅舅和舅妈都90多年了。”
“应该说90多岁,说年龄大小时不能用年。”
“老师不好意思,我总记不住,又错了。”
……
“您今天都做了什么?能再说一遍吗?”
“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今天解封了,我就先出去理了个发。然后又去超市买了些蔬菜水果和牛肉牛奶等,给我舅舅舅妈送去了。因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我的表弟已经过世了,所以我经常去照顾他们二老。”
“说得非常好!大家鼓鼓掌吧!”我忍不住为高思龙流畅的汉语表达喝彩。
像“高老”这样高龄、因为热爱中国文化而执著学习汉语的学员,在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还有十几位。中葡的历史渊源以及个人原因,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学习汉语已经成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努力学说汉语,而且也从内心认同中国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并且一直身体力行。
高思龙虽已70多岁,但仍在尽己之力照顾家族里的长辈。从他身上,我市场能看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作者系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