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以来,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在“走村(社区)入户进店访企(校园)”专项行动中,采取“三联三点”工作法,把户籍室建在群众家门口,并量体裁衣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回应群众期盼,全面加强和创新人口管理,消除社会治安隐患。
专项行动开展一个月以来,该局户政管理部门深入辖区,解决70余户的户籍难题,提供便民服务1200余人次,接受群众咨询2700余次。
深入城郊结合部,扫除管理“盲点”
“这下孩子上学终于不用来回跑了,真是太感谢民警的帮忙了。”6月25日,袁庄社区某家属院小区居民李某拿到精确地址的户口簿后,正在为孩子上学来回奔波的她不禁喜开颜笑。
一个户口簿,牵扯着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6月初,户政民警与社区民警一道,在走访到该市城乡结合部袁庄社区某小区时,发现该小区因长期没有申请地名,造成房产证和户口本上的地址不一致,致使生活在小区内的孩子想就读附近学校需要提供多个证明材料,严重影响小区孩子的入学问题。于是,民警主动和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一道,将情况反映到民政等有关部门,为该小区申请了地名。在申请地名成功的当天,民警就为小区立了集体户口,并在小区门口现场为群众办理户口本,彻底解决了小区孩子们的入学问题。
走访中,针对当前城乡接合部家庭式出租房屋、各类小区大量增多等现实情况,呈现出暂住人员流动性强、管理不易等特点,且基层民警无法逐一掌握的实际,户政民警会同社区民警成立“临时户籍室”,对城郊结合部的重点位置、重点区域进行逐一核实,统一做到门牌清、房号明等,并对暂住人口和常住人口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同时,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在主动为流动人口上门解决户籍等证件办理的难题外,还和社区民警形成信息共享、良性互动的良好态势,提高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率、录入率、管控率,从而在服务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消除管理“盲点”。
排查小微企业,根治管理“乱点”
“厂里刚来个老大爷,带着两小孩在这打工,但那么大的孩子了也没去上学,我也不好意思多问。”6月10日,当民警走访到某小型企业时,负责人闲聊之余告诉民警这件事。
民警经过了解得知,老大爷叫谢光周,目前带着12岁、9岁的两个孙子艰苦地生活。孩子的父亲和母亲没有办理结婚证,且母亲因嫌弃家贫已经杳无音讯多年,而孩子的父亲谢某于2019年5月因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抓获。此后,户政民警立即开通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协调羁押谢某的单位,协作配合为孩子申请DNA鉴定。同时,民警积极走访谢光周户籍所在地的知情群众,完善相关资料,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为两个孩子审批了户口,并申请了相关生活补贴。期间,民警还为两个孩子联系补习的老师以及秋季入学的学校。
走访中,户政民警针对集贸市场及小微企业众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且流动性强等特点,会同辖区派出所建立以动制动管理机制,不间断地对辖区家庭作坊、集贸市场、小微企业、劳务市场等进行走访,落实从业人员身份,并针对无户口或者流浪的务工人员进行分类化管理,现场为群众采集人口信息、办理身份证、居住证等相关户籍业务,严防漏管失控,彻底堵塞户籍管理的“乱点”。
同时,针对小微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是同乡,且各个小微企业的行业特点鲜明等特点,户政民警加强与流动人口中责任心强的人沟通,及时掌握外来务工人员及小微企业的行业情况、人员就业情况等,在服务好人口管理、维护好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同时,提升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水平。据统计,走访活动开展一个多月来,民警共帮助群众办理居住证、身份证件300余人次,解决群众户口难题70余个。
覆盖偏远山区,整治管理“弱点”
7月5日,该市户政民警韩燕正在偏远山区黑龙镇郑营村走访时,发现聋哑的残疾妇女范某没有户口,对其医疗、养老等生活造成很大不便。经询问得知,由于范某聋哑,且生活在偏远乡村,不懂得如何补录户口,家人一直没有帮其办理。于是,韩燕立即完善相关手续,并现场为范某拍照,帮其成功申领了身份证件。
针对偏远山区农村存在厂矿企业的实际,户政民警针对偏远山区及厂矿企业等进行“拉网式”走访,特别是针对偏远山村孤寡老人、残疾人士、贫困人口及劳动密集型的厂矿区人员进行逐一走访,及时回应群众期待。期间,针对偏远山区厂矿区的外来人员务工、居住的工地等重点区域和场所进行不定期走访和核查,并要求村组干部和厂矿企业及时到派出所登记辖区的流动人口,为流动人口创造安全、舒心的居住环境,努力增强外来人口的安全感。
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偏远山区村组干部、厂矿企业流动人口微信群等,积极倾听偏远山区村组干部和流动人口呼声、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户籍管理方面的难题,通过设立“临时户籍室”和预约办理业务等,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进一步提升警民关系,改善偏远山区社会治安。(杜明 王龙 武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