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周永生通讯员王鸿昌李仰乔)近年来,淅川县坚持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紧紧围绕汽车零部件、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持续壮大主导产业,强力拓展引才渠道,增添工业发展新动能,奋力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丹江两岸涌动着科技创新的活力大潮。
精准发力激发创新动力
创新驱动是发展的潮流,创新环境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的速度和质量。
2018年,淅川县在经济下行、要素制约和产能锐减等压力下,整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有好态势。汽车零部件和医药食品两大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淅减公司、福森集团等骨干企业步稳腰挺,很好地发挥了支撑带动作用,工业增值税同比增长41.6%,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家,超百万元的22家,同比增长8家。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十先产业集聚区”。同时,新修订的力度更大的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即将出台。
在县长杨红忠看来,尤为可喜的是,淅川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加上金博橡塑、林吉特和九龙公司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跃居全市第一;淅减公司和金博橡塑两家企业获得国家级认可实验室,森丽汽减等6家企业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源科生物、金利管业、川江缘等企业通过对外合作,实现了持续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创新的动力源自创新平台的支持,源自创新环境的激励,源自精准发力创优服务。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是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根基所在。
为了鼓励科技创新,淅川县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奖励扶持力度,年初拿出1757.3万元重奖一批在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品牌建设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企业。重点培育浩帆车辆、金博橡塑、粉末冶金等一批经营状况良好、科技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推进技术革新、产品创新和设备智能化改造,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作用,淅川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构筑“科技研发平台”,大力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企业研发机构,进一步集聚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县属限额以上企业90%以上建立了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累计建设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3家。特别是金博橡塑公司主动出击,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吸引高科技人才,增强研发能力,掌握市场主动权。
在淅川县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引进的现代化生产设备超出了人们对于机械加工的认知:万伏高压通过数控高精度线切割机作用在工件上,能达到人的头发三十五分之一的精度;金属工件分离采用氢气连续爆破,电火花成型,精度高、速度快。公司副总经理寇智峰说:“我们是省内第一家没有借助外来帮助,自己把自身武装起来的企业,生产线上的机器人都是自己开发的,是自主创新给了我们竞争的优势。”
机器换人彰显创新活力
河南川江缘食品有限公司摒弃传统高盐发酵工艺,用自主研发的小茴香植物精油萃取技术替代化学防腐剂,衍生出一系列无添加、富营养的发酵酱制品。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坚持传统的360天不停“翻、晒、露”工艺,各生产线全部采用不锈钢、自动化成套设备,8小时就能生产2.88万瓶,一班生产人数却从此前的16人减少到2人。依托坚实的科研后盾,该公司共获得15项专利技术成果,还获得了市创新券项目资金支持。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淅川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实和完善支持企业创新投入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大企业牵头承担重要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大企业“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特尖专精”,增强了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积极申报项目,提供资金支撑。淅川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入,抓投入就是抓发展”的工作思路,把科技项目申报当作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整合资源,着力做好项目的开发和包装工作,立足资源优势,不断挖掘、筛选、包装、储备一批符合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的项目,全力推进产业扩张和产业升级。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接续发展能力,提升和优化产业布局。县科技部门用足用活政策,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深入研究国家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掌握信息,摸清投资方向和投资渠道,在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政策基础上,积极与上级部门搞好政策落实的对接工作,确保各项下放“权力”和政策落实到位,多渠道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特别是获千万元以上项目两个,淅减公司的高速列车减震器项目获国家新产品试制计划1000万元,淅铝集团公司“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异性槽”争取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1000万元。淅减公司、福森药业、金博橡塑的4个科技创新项目争取市科技创新贷款贴息资金952万元。川江缘、金博橡塑、丹江减振器争取市创新券项目资金76万元。
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升级的主要环节来抓,淅川县首先是抓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采取分层培育、逐步壮大的策略,通过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逐步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进而成长为上市企业。2017年,西岛光电等11家企业成为市高新技术后备企业,金博橡塑、林吉特、九龙新能源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由多年来的3家增至6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今年,县科技局推荐了川江缘、浩帆车辆、森丽汽减3家公司申报201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在6月初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森丽汽减成功通过市科技、财政和税务三部门的联合审查,由市科技局推荐至省科技厅,目前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紧紧抓住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三个重要环节,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淅川县科技局将知识产权工作引入并贯穿于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切实加强专利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努力提高企业厂长、经理和科技人员的维权意识及申请专利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开展专利代理业务,帮助企业申报专利。与省、市专利管理部门合作,增强企业依法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信心,推动专利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近3年来,全县专利申请合计637件,其中发明申请153件;专利授权378件,其中发明授权26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提升,且发明专利比重增大。同时,新的《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即将出台,加大对各类专利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借智引才增添创新潜力
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关键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激励与保障机制。淅川县以“诸葛英才计划”作为人才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依据和工作纲领,进一步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出台文件为县域引才提供政策依据,搭建平台,创新人才工作新载体,创优环境,营造人才工作浓厚氛围。通过深化薪酬制度、科技奖励制度等改革,完善人才评价、培养使用、合理流动等机制,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奔头、社会上受尊敬。
创优服务。有关部门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服务年”、“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积极牵线搭桥当好企业与人才之间的“红娘”。召开政银企对接会,积极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园”和“众创空间”,入驻企业已达59家。县里还高标准建设“诸葛英才服务中心”和“诸葛英才智慧平台”,选聘人才服务专员,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通过制定方便简约、行之有效的规则,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把优质服务打造成淅川人才品牌。
人才协作。依托“院士专家咨询服务中心”开展高端引智,为中国顶尖院士专家和淅川企业缔结紧密合作关系,推进技术革新、产品创新和设备智能化改造,前期合作红利不断释放。2017年由县委组织部牵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和淅减集团合作的汽车整车悬架系统已在淅减进入试制阶段,投产后将使淅减公司跃居国内外汽减行业“第一梯队”。此外,淅川县与朝阳区共同起草出台《朝阳区对口支援2018—2020年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与许昌市和河南理工学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通过智力帮扶、人才支援,建立行政、教育、卫生等各行业专业人才交流机制。同时,加大科技扶贫工作力度,大力引进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目前已引进各类科技特派员42名,服务各类扶贫产业和专业合作社,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突破瓶颈。面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攻克关键共性技术,淅川县努力解决好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县里多次协调,实现了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福森集团、玉典钒业的需求对接;与河南农业大学成功签署合作协议书,把淅川作为河南农大科学研究、技术示范与推广、教学实习及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扩大了校县合作的深度和领域。此外,县科技局与北京市朝阳区科委成功对接,朝阳区科委将拨出专门经费为淅川工业企业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淅川将组织企业到朝阳区参观学习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新业态发展,为新业态的发展壮大提供技术支持。淅川县还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合作,使中科院丹江口水库生态系统试验站落户淅川。
潮涌丹江风正劲,奋楫扬帆谋新篇。下一步,淅川还将进一步实施“创新活县”战略,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进一步突出创新主体地位,提升高新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深化对外科技合作,借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步伐。科技创新将成为淅川朝着“水清民富县强”目标前行的不竭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