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乡县大桥乡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五访两调四个一”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不断优化矛盾纠纷调解模式,架起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全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访”模式解民忧。“预访”,内乡县大桥乡各村根据自身特点条件,分别成立由村“两委”干部、民警、网格员、乡贤、老党员等组成的村级调解员队伍,将收集排查“关口前移”,第一时间收集记录群众反映的矛盾问题,针对性地开展摸底排查;“纳访”,坚持每月4次书记、乡长接访日,其余时间为党政其他班子成员接访日,真情解答问题,细心办理来访,让来访群众真切感受到真心和诚意。“下访”,针对开门“纳访”无法当场处理的信访案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乡信访办把好“第一关口”,分类梳理形成信访台账,由分管领导带队,组织相关部门、村干部、民情调解员“下访”调查;“议访”,针对“下访”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或重大矛盾纠纷,由乡党委书记主持召开联席会,邀请涉及到的部门单位、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和群众代表进行协商座谈,面对面阐述诉求、解答疑问、确定调解方案。“回访”,根据矛盾纠纷案件的关注度和紧急度,强化办件“回访”,组织接访人员对已经办结的各类纠纷做实跟踪回访,巩固调解成效,防止纠纷反弹,达到“调处一件纠纷,留下一片和谐”的社会效果。
“两调”模式暖民心。“警调”,群众之间大小矛盾纠纷是常有的事,很多群众养成了有事拨打“110”的习惯。然而实际情况中警力有限,大桥乡通过警调对接“再延伸”,在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方面,都作出了“实绩”。建设高标准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中心,大力推广派驻模式,吸纳司法、信访、民政等部门入驻,全力打造村级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老封调解工作室”,以党建为引领,以村委会为阵地,以乡贤为品牌,积极打造“党员+乡贤+调解”的人民调解新模式,打造出了属于“大桥调解”的品牌效应。并针对派出所的工作特点,推行“快调快处”工作机制和24小时受理模式,促成很多纠纷就地解决,大大缩小了群众的时间成本,缓解维稳压力;“访调”。坚持“党委领导、多方参与、部门联动、司法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原则。一是积极搭建平台。建立“信访+网格+人民调解”访调对接平台,强化由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专职调解员成立的矛盾纠纷化解团队建设,完善访调对接机制,推行“访调对接”工作模式。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始终把矛调工作发力重心放在初信、初访、初始阶段上,进一步压紧压实首接首办工作责任,不断规范初信初访的办理,把问题解决在最佳“窗口期”。三是制定个性方案。按照“一案一策”制定化解方案,把“开门接访”变为“上门化解”,用心用情用力架起“连心桥”、结成“连理枝”,增进干群感情,摸清信访实情,排除隐患险情,化解信访纠纷。
“四个一”保民生。纠纷化解在一线。内乡县大桥乡积极构建“党组织+调处专班+司法调解员+村级调解员”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调处的触角延伸到村组,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在排查中遇到重大的矛盾纠纷,调处专班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上门对接,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村组,坚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法律服务在一线。积极主动上门为辖区企业开展法律风险评估,主动对接重点工程项目,及时有效防控潜在风险隐患,积极为在建项目提供法律服务。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精品示范村打造和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等重点工作中,争做一线的文明使者和政策宣讲员;司法服务在一线。秉承为民服务“有求必应、无求不扰”的服务宗旨,对涉及群众利益事件坚持现场办理,积极转变司法为民服务工作方式,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坚持“零距离”司法服务群众,做好“守夜人”,当好“店小二”;法治宣传在一线。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责任,选派理论功底扎实、调解经验丰富的司法干部利用平安法治宣传月等传统节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提升群众法治理念,利用培训学习活动等有利时机,培养一批活跃在一线的“懂法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守法开路人”。(供稿:朱程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