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南阳 > 旅游 > 正文

内乡县:显圣庙“元代戏楼” 历经沧桑绽异彩

内乡县:显圣庙“元代戏楼” 历经沧桑绽异彩
2020-09-17 10:05:29 来源:中华网河南

沿着进入堪称神奇的天然森林公园、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宝天曼的灌(河南省内乡县灌涨镇)——二(西峡县二郎坪镇)旅游公路直行大约10公里,便来到了内乡县王店镇,距离镇西北4公里处、王店镇至余关镇余关村公路西侧,有一个名叫显圣庙的自然村,这里有一座较为罕见的“元代戏楼”。

元代戏楼实况

这座“元代戏楼”位于显圣庙村北,距板桥河约500米,与显圣庙小学紧邻,距离村委会200米。她建在一长方形直壁式台基之上,戏台基座高1.50米,戏楼通高约7.5米;建筑形式为单檐硬山式,正面立四根檐柱,演戏时以挂幕布将前后台分开之用,柱旁距山墙分别为1.5米,为上下场门,山墙系砖砌,从台口平行向后2米处,始砌两侧山墙,和后山墙相接,这样便留有两边侧台口,既确保演员唱白声音不散,又能使观众三面观戏;戏台距显圣庙庙门约50米,其间场地为观众区;戏楼始建于元代,当时名曰“乐舞楼”,现存的戏楼,为晚清时重建,呈元代风格,屋面饰灰色板瓦和筒瓦,正脊饰吻,垂脊饰兽。

在戏楼北侧约50米处,为显圣庙大殿,与戏楼遥相呼应,通面阔三间,长7.2米,进深7.6米,亦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屋内梁栿上所刻的字,表明系元代所建。

该戏楼于1982年被内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县衙正堂与显圣庙庙堂处于一条中轴线上,所以,当地流传有“南有县衙,北有庙堂”之美誉,县衙即被称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的内乡县清代县衙,“庙堂”即显圣庙。

龙王显圣的传说

庙宇,在封建社会被作为神灵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道家兴起;到了西汉,随着老子《道德经》的问世,道家学说广为传颂民间;东汉后期,道家思想融合了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形成了道教;隋唐以后的历代皇帝均尊崇道教,纷纷兴建庙宇以传播道教;元朝时期,道教依然最为盛行;直至明清时代。道家学说逐渐成为了人们思想的正统。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元朝“大德”元年的春节,这一带的权贵、豪门、绅士、文卿乃至布衣平民,在相互年拜期间,一致动议修建一座庙堂。这样一来,既可以迎合帝王崇奉信仰,传播道教,修炼人们的思想道德,又可以请进祖始太爷和娘娘、奶奶尊像,供人们祭祀敬奉,祈求神灵保佑,降福免祸。

大家一拍即合,便请来了数名远近有名的风水先生会测妙算,最终选取黄土岗(今显圣庙后岭)附近的一处现在称作“扁担凹”以南的地方作为庙址,此处中间低洼、四周隆起、宛如长龙,属于民间理想的风水宝地,并择定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动工兴建。霎时间,各地擅长建筑的能工巧匠踊跃走村串庄,精选木料、砖瓦、条石等,乡邻们争先恐后,出工献力,运送于庙地。

据《内乡县地名志》记载:“村北有古刹显圣庙一座,村以庙名,相传有龙王显圣的故事。”话说有一天,山(今麦子山)前三位风水先生前往南山(今武当山)朝圣,祭拜祖始太爷。为了赶路,他们早起动身,当五更天行至“扁担凹”处,忽见前面大片莹火晶明,闪闪发亮,绿蓝相映,耀眼昏花,不由得大吃一惊,误以为迷了路,只好停脚歇息,等候头脑清醒、神智稳定之后,再作打算。待到黎明时分,才开始启程,他们走走停停、停停看看,但见眼前的莹光忽明忽暗、闪烁不定,渐渐地地消失了。这时候,突然发现盖庙用的木料、砖瓦、石头摆了一地,且此地凸起,恰似龙头高抬。三人顿时不约而同地惊呼起来:“显圣了!”“显圣了!”

四邻八村的居民为惊呼声所惊动,获悉详情,纷至沓来,焚纸烧香,叩头祭拜。祭拜的人群车水马龙、流连往返,长达三天三夜。最先赶来的是一对白发白须的老翁老妇,他们是携带子孙四代50余人前来的,尽管他俩年已九旬开外,然而,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们一到场,旋即爬下、跪地、叩头,并且念念有词:“天哪,俺夜里没有睡好,一直在做梦,一合眼就梦见‘显圣爷’坐着八抬大轿,赶着大车、小车,拉着东东西西往南行进,半天是把盖庙用的木料、砖瓦、石头,全都拉到这里了!真的是上天有眼呀,简直是孔明先生点就的圣灵宝地啊!”他们的子子孙孙们跟随匍匐在地,黑压压地一大片,煞是壮观。

由于这两位老人在当地德高望重,并且,祭拜的阵仗如此盛大,令乡邻万分惊诧,随之便嘀咕开了:“谁家的牛马恁大本事,一夜之间,竟然把盖庙的材料全都拉到这儿来了?”为了探明究竟,遂挨家挨户打听、查找,忙活了大半个时辰,终于发现一户姓张的大家,楼门上彩练横搭、红灯高挂;牛角上绕着红绸子,在槽后腑首而站,骡马的缰套上,均系着红绫子,在槽头昂首而立,牛马身上的汗水不住地下滴......而这家的主人却浑然不觉、鼾然大睡,满口呓语:“显圣……显圣……显圣了!”

消息不翼而飞,人们奔走相告,纷纷从四面八方,争相把自己家里的“稀罕宝物”诸如豌豆、黑豆、麸子等之类的牲口饲料送到张家,竖立槽头,不一会儿,就堆满了牛屋、马棚,既表示对这些牲口的答谢,亦表达对“圣灵”的信奉。

庙堂如期开工,不到一个月即宣告竣工,人们就据此命名此庙为“显圣庙”,先期盖好的大殿被称为“显圣大殿”。这就是“显圣庙”的得名之说,也是“圣灵”的历史源渊。

戏楼多随庙宇而建。建好了庙宇,方便了人们祭祀敬奉,当然,还需要盖一座戏楼,用以传播道教,这才又建起了戏楼。

保存完好揭秘

戏楼是供演戏使用的建筑,民间俗称“戏台”,是民间祭祖、酬神、闹社火的演出场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和建造规模。最原始的演出场所是广场、厅堂、露台,进而有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地舞台、酒楼茶楼、戏园等,到了近代,开始有了剧场和各类的流动舞台。就其分布来看,也极为广泛,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区,大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几乎都有或大或小、或今或古、或简或繁的戏楼。

根据《南阳民情民俗文化》记载:历朝历代,南阳都建有戏楼,元代时期,内乡县王店乡显圣庙即建古戏楼1座;清朝末年,南阳的各种戏楼、戏场已是星罗棋布、遍布城乡,多达600余座。仅南阳市区就有23座,镇平县有58座,内乡县更达68座之多。比较著名的戏楼有社旗山陕会馆悬鉴楼、内乡王店乡显圣庙村的显圣戏楼、镇平城隍庙戏楼、淅川荆紫关禹王庙戏楼等。

历经沧海桑田,时至今日,由于种种原因,戏楼,尤其是“元代戏楼”已经寥寥无几,内乡县境内仅显圣庙戏楼一座,全南阳市最多现存三座。

她的存在,既是研究元代地方建筑的典型范例,也为研究我国古代戏曲舞台的演变及其发展过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标本。那么,为什么这座戏楼能够保存至今呢?

据清朝咸丰年间重修显圣庙碑记载:“自明以来,几经重修。”始建于元代时称“乐舞楼”的显圣庙戏楼,也曾遭遇破坏,现存的戏楼,为晚清时重建,此后,历经百余年的风刮雨洒,戏楼残破不堪;1983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利用维修文庙所剩款额,对显圣庙戏楼进行了全面地维修,使其重现了昔日的风采。此后,当地村委及乡贤多次募捐资金,及时地进行了修葺。

据这里健在的老年人讲,这座戏楼得以完好保存,还有一些动人的故事呢?

话说光绪二十年(1894年),知县章炳涛正在营建县衙,显圣庙的一个乡绅为了攀附知县,专程前往谄媚:“显圣庙戏楼系元代建设,有些材料非常珍贵,如果拆下装备到县衙,必将锦上添花!”章炳涛闻讯喜不自禁,急忙备车由这位乡绅带路前往,赶赴这里一看,不由欣喜若狂:“真乃世间珍品也!”但是,还是忍痛割爱了,原来,章炳涛祖籍绍兴,由于擅长且颇懂土木工程,才被选拔到工部,从工部位置上赴任内乡,见到戏楼,惺惺相惜,不忍心“暴殄天珍”。幸亏戏楼遇到了知音,这才又逃过了一劫。

1947年,由毛主席策划,根据周恩来指示,由陈赓、谢富治指挥,诱敌国民党李铁军兵团整三师西进的“宛西牵牛战”中,我军的一支小分队由于敌众我寡,只好战略转移,无奈,敌军乘胜追击,眼看就要束手被擒,幸遇显圣庙正在演戏,看戏的老百姓慌忙配合他们掩藏伤员军衣、枪支弹药,部分战士乔装打扮混入观众,敌人百般盘查,老百姓机制应对,当然他们看不出蛛丝马迹,加上戏场的演员观众众多,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悻悻而去。为革命建立了奇功的古迹,当然一些人不敢轻举妄动,可以逃避一些政治运动。

县里一戏曲界资深人士分析认为:庙前有戏台,戏台展现了世间百态、缤纷传奇,打开了通向历史、现实和人性的大门。譬如观看《三戏周瑜》、《杨五郎出家》、《梁红玉》、《空城计》、《定军山》等刀枪剑戟的戏剧故事,目睹了情感悱恻的《西厢记》、《白蛇传》、《秦香莲》,从戏台上认识了才子佳人、英雄奸佞,初步品味了人生的疑惧惊悔。古戏的不断上演,人间多少忠义邪恶、爱恨情仇在这里上演,使人们加深了对人间良善与忠义的认识,也有利于人们对戏楼更好地管理和维护。显圣庙戏楼经受战争及各种颠簸,得以完整保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传奇,与这里持续不断地上演古戏密不可分。

巧借戏楼唱经贸戏

庙会,亦称“庙市”,起源于寺庙周围,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祭神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种小摊赚钱,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等节日举行。

显圣庙村不沿山,不靠水,更不近商贸口岸,基本没有任何资源优势,距离相邻的王店、余关、马山集镇分别为 5 公里、5公里、16公里,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自然村,这里的村民巧借“元代戏楼”优势,实施“古迹搭台,经贸唱戏”,采取得力措施,打出特色牌:成立专门的由村委会监督的“民间管理维护机构”,根据实际,募捐资金,及时进行修缮、管理、维护;从2017年开始,每年于春季农闲季节在此举办“农民文化节”,由农民自导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增添音响、灯光等设施,每天傍晚,组织舞蹈爱好者在此跳广场舞;每逢物资交流大会等节会,派发海报,邀商招商,集聚人气......

通过历届村党支部、村委会多年以来持之以恒的努力,致使该村的集市成为常态活动,促使这里的集市越趋繁华:集市宽20 米,长 1200 米,集中兴建门面房 50 多个100多间,计有百货、日杂、农资、副食、餐饮、维修、卫生等店铺商贩,涵盖了居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个数、门类及繁华程度,要赛过一般乡镇的集镇,本村及邻近村居民基本实现了不出村,就可以买到日常生产生活用品;这里每天一小集,隔天一大集,辐射邻近3个乡镇7个村,这在当今村级集市是不多见的;每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恰逢临近4个乡镇的庙会均在这天举办,然而,这里的人流、物流和盛况 是其它地方所难以比拟的。(杜明 李焱 张红杰)

标签: 内乡 显圣庙 “元代戏楼”

(责任编辑: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