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南阳 > 民声聆听 > 正文

348.88亿!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348.88亿!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2020-12-14 11:23:35 来源:中华网河南

2014年12月12日,随着丹江水从淅川县陶岔渠首闸奔涌而出,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一渠清流自此浩荡1432公里,直达京津。

悄然间,岁月的指针已指向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来,已经累计向北方调水348.88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4座大中城市,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丹江碧波,正日益成为受水区的生命之水、发展之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来清波润北国的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的淅川县,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生态优先、水质至上、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全力服务南水北调工作大局。

348.88亿!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坚守底线,强力推进污染治理

淅川县立足水源地实际,以污染防治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力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积极推进“点源污染”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冶钒、违法排污等行为。先后关停并转污染企业380多家,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00余家。投入6亿多元,建成治污设施300余台套,完成20余家工业点源治理任务,不让一个有污染的项目落地建设。与此同时,还大力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在环库区乡镇,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40余万亩,建设农村沼气池3.9万座,为水源区村组配备垃圾箱,实现了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运输处理”目标,并对有条件的村庄生活污水实行管网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

348.88亿!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为治理库区污染,淅川县明确要求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与保护水源无关的活动。在无项目资金支撑的情况下,县里不等不靠,多方筹措资金,将5万多网箱全部拆解上岸,同时出台扶持渔民发展的十条意见,确保库区群众绿色发展。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关停、搬迁,共关停608家养殖场(户)。对禁养区外的养殖企业加强监管,督促规范建设环保设施,确保各项污染物全部得到有效处理。取缔库区餐饮船、拆除非法拦汊筑坝、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场,随着一组强有力的“组合拳”的打出,县域治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汩汩清水是最好的见证:六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量持续增长,丹江水库109项全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Ⅱ类标准,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Ⅰ类标准。

348.88亿!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突出重点,持续开展造林绿化

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淅川县委政府深刻理解“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本质内涵,将林业生态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以谋划。

淅川县坚持点、线、环、面多维推进,大力度、全方位、高质量拓展绿色空间,厚植生态优势,致力打造水质保护生态屏障,全县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达95.8%,森林覆盖率达45.3%。造林面积连续12年居河南省县级前列,“淅川造林模式”享誉中原。

348.88亿!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抓好渠首“关键点”绿化。按照创建渠首5A级国家森林公园定位,高标准实施渠首区域绿化,打造“生态渠首、文明渠首”。以“一园、三山、三带”绿化为重点,共栽植月季、广玉兰等大规格苗木及花草272.6万株,建绿化草坪1.65万平方米,高标准造林6000多亩。

抓好干渠与库周“关键处”绿化。在境内14.4公里的干渠沿线,建成两侧各100米的生态隔离带,打造绿色长廊、清水走廊,成为“全线示范”。在库周10个乡镇第一山脊线以内,规划建设面积达18.33万亩的环库生态隔离带。荒山以生态林为主,坡耕地以经济林为主,将生态隔离带打造成保水护水重要环线。

抓好森林城市“关键面”绿化。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载体,坚持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相结合,持续大规模推进“面上”绿化。先后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超过14亿元,累计完成营造林110多万亩。曾经荒漠化严重的淅川,如今变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美丽山城。

348.88亿!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优化结构,致力实现绿色发展

“我在软籽石榴地锄草有收入,地租5000元,再加上平时打零工的收入,每年能挣到2万多元。”日前,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群众王洪才说。

就在前些年,这块地上种的还是辣椒,南水北调实施后,生长需要大量化肥农药的辣椒成了威胁。它会让丹江水氮磷超标,不能再种了。

348.88亿!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环保红线不能碰,经济发展也不能停,为了“吃饭”,群众选择了软籽石榴这个绿色富民产业。“软籽石榴是个宝,树能保水土、花能观赏、果能卖钱,环保又增收。”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说,目前全县软籽石榴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石榴树成了发财树,老百姓生活像石榴籽一样甜。

像张河村一样,如何在“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群众要致富”这三大难题之间找到结合点,走出一条水清民富双赢的新路子,淅川人动足了脑筋。

348.88亿!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围绕做大高效生态农业,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大力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杏李等,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转型,让更多群众端上“绿饭碗”。发展各类高效生态产业30多万亩,打造了平原丘陵区软籽石榴、山区薄壳核桃、库区杏李三个产业集群,成为南阳市首个、河南省第三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348.88亿!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瞄准做优生态旅游业,以全域旅游为目标,积极推进丹江湖5A级景区创建,打造环丹江口水库生态旅游圈。探索实施“旅游+”,推动农旅、林旅、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泓森植物园、雄升生态园等精品示范园10多个、生态观光园20多个。而随着环中原自行车公开赛、丹江湖国际越野赛等多项重大赛事的成功举办,文旅品牌日益响亮。大批国内外游客走进淅川,看蓝天白云,赏绿水青山。

348.88亿!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创新方法,积极探索长效机制

冬日里的丹江水库千里碧波,令人陶醉。有一群人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们身着环保服,头戴工作帽,手携编织袋,每天行走在岸边,一捧捧枯枝、一片片废纸,在一次次的弯腰低头间,装满一个个编织袋——这就是护水队员的日常。

“守护好这丹江水,就是我们的责任,虽然说苦点累点,但我们觉得值得。”护水队员张兆敏说,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不但自己干,还经常带着妻子到丹江岸边捡拾垃圾,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丹江水的清澈。在淅川县,像张兆敏一样的专业护水队员有2000多名,通过网格化的保水护水责任体系,常年守护着库区水面和库周沿岸。

348.88亿!背后是淅川人民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守护好“大水缸”不是件容易的事。淅川县创新工作方法,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水质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工程管护、综治联防、应急处置等水质保护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治水。

投资1亿多元,在库区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500多个,开创信息化保水质护运行先河,“互联网+护水”模式属全国首例。充实护水队伍,创新设立扶贫公益性护水员岗位,既有效保护了库区水质,又促进了脱贫致富。探索实施跨部门跨区域水环境联合执法监管模式,形成保水护水合力。此外,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编制“一河一策”方案,聘请人大代表担任河湖保护监督员。

水质安全大如天,一片赤心护水源。站位新起点,瞭望新征程,淅川,将一如既往坚守职责,牢记使命保水质,砥砺奋进护运行,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谱就新篇,续写忠诚。(供稿:冷新星 张雅峥 杨冰)

标签: 348 88亿 淅川 人民

(责任编辑:苏阳)

为您推荐

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第四届消博会顺利进行

2024-04-12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