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部队伤残的丈夫,支持两个儿子献身国防,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组建专业敬老院。6月30日,笔者慕名采访大桥乡磙子岗村,了解到该村人大代表郭桂月不一样的精彩和传奇。
孝老爱亲经风霜
1981年郭桂月和应征入伍的别耀平结婚了,1984年生下长子别谦,因为别家母亲身体不好,小叔子正上中学,郭桂月一边喂养孩子,一边照料整个家,谁料想孩子不满周岁,就传来了身为工程兵的别耀平从高架上摔下来的消息。郭桂月匆忙抱着孩子,赶赴军营,别耀平伤势严重,左腿股骨头彻底粉碎,没有恢复的希望,头脑受到撞击后,患下了严重的脑震荡。
一级伤残的别耀平转业到老家,一天到晚需要妻子的照料,由于心理受到摧残,接受不了残疾的事实,脾气大变,经常莫名其妙的生气,叫嚷,歇斯底里,极尽打砸摔和怒骂,有时候,神志不清,拉住妻子就暴打和撕扯。郭桂月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尝尽苦辣,灰色的天空下,精神几乎崩溃,一度有厌世轻生的念头。
教养着儿子和照料丈夫,农田内的郭桂月脊背上熟睡着年幼的儿子,每个星期小叔子从学校回来,要带上嫂嫂亲手缝补和浆洗的衣服,要从家里本就不够温饱的粮仓内带走口粮,郭桂月孱弱的肩膀上不仅压着重担,也托着信念的太阳,温暖着饱经风霜的家园和伤痕累累的心。
小叔子的学习很刻苦,为了让他安心读书,为了补贴家用,郭桂月开始做起小生意,安排好丈夫和婆婆,她推着架子车,托着孩子,走村串巷帮助别人制作松花蛋,挣取微薄的收入。冬天,呼啸的寒风中,郭桂月独立村头,向路人叫卖滚烫的烧饼。
不向命运低头。郭桂月咬紧牙关,在宿命里抗争。红尘茫茫,招展的旗帜在心灵里矗立。耀平的脑震荡竟然好了,他说,是妻子用爱心将自己沉沦的良知唤醒了。
带领群众奔小康
两个孩子在成长,郭桂月也在成长,村党支部吸纳她加入共产党组织,村委会选举她进入村班子。郭桂月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她用言传身教鼓励姐妹们自尊自爱,自觉维护计生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大潮里崭露头角。
代表着最基层群众的心声,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郭桂月被推选为乡人大代表。
磙子岗村,这个昔日里名不见经传的村子火了,招商引资的策略引领下,外商看准了这个“风水宝地”;那些昔日里听凭男人支配的农家妇女开始在奔小康的路上但当主力军,巾帼创业基地的牌子下越来越多的妇女创办着越来越大规模的经济实体。
2011年郭桂月当选为磙子岗村支部书记,她一次次组织学习外地生态产业发展经验,一次次自己率先实验。促使该村以花卉苗木和莲藕为代表的生态产业风生水起。她大胆招商引资,让磙子岗村先后建立了新型建材厂和工艺品厂,祖祖辈辈依靠黄土地上刨食吃的农民们堂而皇之的成为产业工人。
2013年借助国家政策,郭桂月引进社会资金,对接大桥集镇,建设了集商贸、宜居于一体的磙子岗新型社区,促使大桥集镇由过去一条街的历史演变成三纵四横格局。集镇平台搭建成功之后,磙子岗的一大部分村民就地转化为商户,脱贫致富的目标变得指日可待。
组建专业敬老院
敢于担当的郭桂月始终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名言当作人生追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国家加大了对养老事业的重视,民营养老机构也能得到扶持,郭桂月有了为老人提供颐养天年场所的想法,她自觉学习先进的养老模式,对那些农村独居的空巢老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说干就干,2015年郭桂月创办了夕阳红敬老院,由于长期形成的孝老爱亲贤名影响,空巢老人们争相入住。
为了全身心投入敬老事业,2019年郭桂月主动让贤,辞去党支部书记职务。但却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
针对70%都是失能老人的敬老院而言,郭桂月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有的老人瘫痪,连话都不能说明白,她要防止新来的护工虐待或者是忽视老人。有新来的行动不便的老人,她要求护理人员像照看孩子一样,养成他们定时排便等帮助康复的生活习惯。对吃流食的老人,她要求护理人员一个人负责4个老人的喂食,保证老人的吃饭时间等等。为了不让老人觉得孤独,她时常陪伴老人们一起吃饭、聊天,为的就是让住在这里的老人有家的感觉。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郭桂月的善举感染和影响着整个社会,她也被更多的人们喜爱着,关心着。就每个人而言,照顾家中老人都是耗费心血的事儿,而能够支撑郭桂月一路走来的,是她对老人的关爱,对养老事业的执着,以及社会上许许多多爱心人士的援手。正是这些充满爱心的人让她觉得,她所从事的是崇高并且让人敬重的事业。天冷时,会有爱心人士对老人嘘寒问暖,主动来为帮助养老院送温暖;天暖时,会有爱心人士前来帮助清洗被褥;平时,每个月有固定的爱心团队来看望老人;节假日,会有爱心村民们前来为老人包饺子、演节目。
她走访群众,化解矛盾;掌握民情,建言献策。为民生事业奔走来往不遗余力,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咱们的代表”。(供稿:付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