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社旗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对照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和脱贫县过渡期重大任务,坚持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攻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细化政策举措,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力提升了全县的脱贫质量和成色,并创造出了一套“心”字工作法。
“心”字由“丿乚丶丶”组成,其中“乚”代表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监测线,“丿和两个丶”代表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社旗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三类人群”放在心中,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工作。
把“三类人群”悬在心头。全县监测帮扶对象大部分家中有残疾人或重病者,发展产业、参与就业的能力普遍不强,兜底压力大。为此,社旗县制定印发了《社旗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以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农村党员和帮扶责任人为主体,组建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网络,加强对农村“三类人群”的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各类返贫致贫苗头并跟进帮扶。通过“三个途径、五个必到、三个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排查和重点核查。组织村级“五支”队伍,对农村“三类人群”进行集中排查,在“五查五督”的基础上对发现的特殊问题逐户进行重点核查,尤其是对洪涝灾害受灾户进行重点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帮扶,切实做到“发现一户、纳入监测一户、精准帮扶一户”。
把“三类人群”刻在心里。利用社会捐赠资金、光伏分红和股份帮扶结余资金等各类资金筹措1500万元,建立了县级扶贫专项基金,通过奖补、股份帮扶或公益岗位的形式集中对“三类人群”全部进行精准帮扶,鼓励引导其发展产业、参与就业,增加收入。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继续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加大投入力度,定期不定期开展特色技能技术培训,特别是针对留守妇女、稍微年长不能外出务工的人员,使其增加一技之长,能在家门口或是在家就能出产品,有收入。引导各帮扶企业,在聘用工人的时候,优先录用该县县域范围内的农村低收入家庭成员,通过岗前培训等方式使其尽快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使其所在家庭能有固定收入。同时,健全完善“公建公管、民办公助”等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四集中”机构的经费保障问题和入住人员医保报销、多种慢性病保障、医疗兜底等问题,解决机制不畅、运转困难、服务质量差、人员回流等问题,同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新机制,在保障“四集中”对象的同时,解决“空巢家庭”子女养老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对“四集中”机构动态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让入住人员安心、舒心。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四集中”机构80个,托养特困群众2366人。
把“三类人群”挂在心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县级层面,社旗县“四大家”领导和县直单位“一把手”坚持起到带头作用,按照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导的要求,一级带着一级干,不断把任务落地落细、把工作抓紧抓好。切实抓好各项惠民政策、帮扶项目、衔接资金的到村入户,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问题。同时坚持定期进村入户、开展帮扶,抓好对脱贫户、“三类”监测对象户的政策宣传培训,扩大政策知晓率,扎实提高群众满意度。村级层面,从基层党建软弱涣散、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行政村中,确定了20个行政村作为重点帮扶村,整合资源给予集中支持。农户层面,依据“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和家庭劳动力状况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科学划分类别,统筹运用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等政策,以及产业、就业、金融、“四集中”等帮扶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确保一户不返贫、一户不致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社旗县坚持把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抓牢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当做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供稿:社旗县扶贫办 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