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从脏乱荒芜废弃坑塘的整治,到洁净生态景观的嬗变;从防洪抗旱蓄水的修缮,到三产融合助力扶贫;从“河长制”“塘长制”延续,到全域党建引领的长效管护机制。地处豫西南的邓州人,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邓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实现“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在坑塘整治中孕育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据了解,去年以来,邓州市水利局按照“四水同治”的要求,立足邓州水资源现状,把农村坑塘沟渠整治作为“水网”建设、水系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抓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打好“生态牌”、念好“整治经”。
眼下,邓州市自我加压,倒排工期,三年任务,二年完成,全市需整治总任务3258座,2019年已完成整治坑塘1795座,2020年需整治坑塘1463座。目前,部分乡镇已启动实施,已初步形成了“沟渠为线、坑塘为点、点线相连”的生态水网。整治后的坑塘,再现了清水碧波,恢复了坑塘的生产生活的基本功能,切实提高了乡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邓州市十林镇新建的杨寨提灌站,先引湍河水入张岗水库,后通过沟渠坑塘相通小微水系,可浇灌流径区域的30000余亩农田,有力地促进了该辖区三产融合发展。
对此,十林镇杨寨村的杨明锐老汉深有颇多的感触:“先前俺村生产是靠天吃饭,现在有了提灌站供水,这岗坡地上的庄稼有了水喝,那长势和收入大变样了。”
是的,杨老汉说得没错。该镇党委书记魏新果介绍道,如今的十林镇正是有了丰富的水资源,三产融合即农业、加工业及乡村旅游观光特色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沿着杨寨拦河坝自北向南小微水系至牧原的生态农业,处在张村镇杨楼村昔日的废弃坑塘,如今却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的典范,这里集无公害有机农业、特色加工业、水体养殖及观光旅游业为一体的综合发展体。
不仅如此,在这里沟渠通联环塘而过,红木雕栏围塘而建,造型别致的景观亭傍水悬立。坐在亭子里纳凉的徐老汉说:“以前这荒芜大小坑塘,臭气熏人,路人多掩鼻而过,现在改建得这么好,乘凉啊,散步呀,美得很,这环境城里人估计都羡慕……”
而在扒淤河生态补水后延伸沿岸的朱营村,及沿邓习路正在施工整治的景营村和杨场村,邓州市水利局与当地乡镇村在全域党建的指导下,对已治理好的,或将治理后坑塘,采用”河长制“和”塘长制”的长效管理模式,将治理好的生活型、生产型及生产生活型坑塘,以村集体资产形式进行承租、代租或全租,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优先安排村里贫困户,以公益岗位、分红等模式,充分发挥坑塘的经济、生态、观光的效能,助力全市脱贫工作。
如今,邓州市的坑塘整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全市乡村振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燕天举 张国栋 林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