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不忘思源,脱贫不忘党恩。自己靠着党的政策脱了贫,就要懂得感恩党,我正式地提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并帮助更多人。”近日,社旗县兴隆镇吕楼村脱贫户古西佑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
在社旗县兴隆镇吕楼村,总能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整天奔波于玉兰田间,他凭借勤劳的双手,依靠土地肥沃资源优势,发展种植业,走上了脱贫奔康路。他就是兴隆镇吕楼村脱贫户古西佑。
今年59岁的古西佑是兴隆镇吕楼村的村民,全家五口人,老母亲患有心脏病,需要长期服药;妻子患有糖尿病,10年前脑梗后一直瘫痪在床。全家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5亩薄田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拮据。2016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帮助其早日摘掉“贫困帽子”,市、镇、村各级扶贫干部三天两头到家里,询问他的需求,跟他一起想点子、找出路,竭尽全力帮助他,在扶贫政策的指引下,他尤为关注特色种植技术的学习,每次县乡举办实用种养培训班,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总能看到专家、老师身边的他在咨询不懂的地方。在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鼓励帮助下,大胆地种植玉兰。2016年,他种植了5亩苗木。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18年,他又租了七十亩地搞起了大面积种植,截止目前,共流转300余亩土地用于玉兰种植,其种植的玉兰已畅销至国内外,年收入可达20万余元。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最想做的事,就是写入党申请书。”古西佑说,“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党的好干部,我不可能摘掉贫困帽子。党对我的恩情,更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到身边的人。”
古西佑有一个朴素的理念:他认为今天能过上的好日子,离不开党和政府以及镇村干部的关心、支持与鼓励。为此,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村道清扫、水管维护、道路维护、种养技术推广中主动作为、积极参与。针对在家多为留守老人儿童的现状,他合理设置就业岗位,帮助老人就近获得收入。他的玉兰田一年需要种植、除草、包装,附近30多名群众都会被雇到玉兰田帮忙。
“在玉兰田里除草,每次十多天,每天有50块钱的工资,一年光除草就能挣回一两千呢!”吕楼村脱贫户李常英乐开了花。此外,古西佑还将种植技术分享给其他群众,贫困群众经志菊在他的带动下流转近10亩土地种植古西佑。“我脱了贫,奔了康,还要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尽管我的产业发展才刚起步,但我不会忘记党的恩情,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古西佑一脸写满了感激。
无独有偶,在兴隆镇,像古西佑这样积极上进、主动向党靠拢的脱贫户还有很多。家住腰庄村的脱贫户余文生,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利用腰庄村优美的自然风光积极流转土地180余亩,建设观赏草种植基地,同时带动30余户村民发展旅游产业。
近年来,兴隆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各级党组织通过思想上引领、行动上示范,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迸发出强大的脱贫致富带富的磁场效应。据统计,该镇先后有42名脱贫人员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25名成长为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更多脱贫群众树牢自立自强、勤劳致富意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之一。
“兴隆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十一次党代会、市七次党代会、县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立足实际,扛稳责任,科学谋划,紧盯目标任务,聚焦关键,对标对表,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努力在接续奋斗中实现兴隆乡村全面振兴。”兴隆镇党委书记李志欣说。
如今的兴隆大地,处处展现出生机与希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出、乘势而为,谱写着一曲实现全面小康的壮丽凯歌。(杜明 孟令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