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放管服”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职能部门,邓州市市场监管局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履职尽责,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审批少、流程优、体制顺、机制活、效率高、服务好为目标,“查堵点、破难点”,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创优市场环境,确保所有市场主体享受惠企相关政策,努力为市场主体营造安全稳定、公平公正、便利快捷的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亮承诺、强纪律。公示“办事不求人、杜绝吃拿卡要、工作纪律”等办事承诺,公开监督电话,完善值班签到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免费提供热水,优化登记大厅环境。减环节、优服务。全面实施“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等“互联网+”服务举措,将食品小经营店、食品小作坊、食品小摊点登记证的登记权限下放至辖区市场监管所,实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证照联办”;配备帮办服务员,“一口清”答疑释惑,并帮办注册登记相关事项;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开设“绿色通道”。减材料、优流程。实现全程电子化审批登记,网办率95%以上;深化信息共享,相同材料不再重复提交,推行经营场所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经营范围由填报式简化为选择式,更加方便办事对象。减时限、降费用。营业登记由原来2.5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小时或随到随办;积极汇报协调,实现五枚印章和税务Ukey免费发放,一年可为全市企业节约开支420万元。配备自助办照机12台,为新设立企业发放免费印章1930套,邮寄营业执照77份,向11000家市场主体发送温馨服务短信,深入开展入企帮扶,解决企业困难需求26件,营造了公平有序,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提高政治站位,把保市场主体提质增量作为经济发展基础性工作。为落实“六稳六保”,推进创业,促进就业,邓州市把确保市场主体增量纳入目标管理,市政府专题召开市场主体增量工作推进会,主管市长就此项工作进行强调安排,要求各乡镇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鼓励引导发展新业态,促进全市市场主体提质增量。市场监管局同时成立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扶持个体工商户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性格局。至2022年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20.68%。
实施品牌兴企,助推企业发展。开展“诚信文明市场”评定和标准化示范项目申报。把黄志牧业四季鲜农贸市场(邓农生鲜物流城)上报为“南阳市诚信文明市场”;腰店特色农业种植标准示范园申报为河南省标准化示范项目,并争取项目奖补资金5万元,
开展政银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2021年以来,开展政银合作签约机构5家,银企对接会3次,为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9600万元,同时,通过办理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为企业融资贷款2.6亿元,切切实实把为中小企业抒困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为3家企业申请省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奖补、国外申请专利资助资金奖励及省级知识产权奖励27万元。
建立回访制度,提高企业满意度。建立企业回访制度,结合“万人助万企”、“办事不求人”活动,每月上旬对上月新设立企业就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廉洁办事以及生产经营情况等进行回访,征询意见建议,及时解决企业反馈的困难问题,并建立健全回访档案和相关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对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营造宽松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建设,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进精准监管、有效监管,提升监管综合效能,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既将企业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分为低风险(A类)、一般风险(B类)、较高风险(C类)、高风险(D类)四类,并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状况,合理确定监管措施、抽查比例和频次等,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采取降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比例和频次,抽查比例一般为1%;对风险高的,抽查比例不低于20%,并加大抽查频次。使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截至目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取低风险企业106家实施检查。实行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提高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的精准性有效性,实现了对信用好的市场主体做到无事不扰,二对风险等级高的则强化监管,优化和提升了监管效能,全面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对超范围经营等轻微违章行为采取宣传提醒引导、行政约谈、行政告诫、限期整改等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加强指导、规范,避免对违法行为一概给予行政处罚的简单执法方式。加强对企业的行政指导,把以前的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处罚向事前提醒服务,事中规范整改,事后回访提升转变。尤其对新产业新业态体现宽严相济,管理中体现服务的法治精神,让企业感受到“服务型政府的有温情执法理念”,从而达到监管执法与服务发展的有机融合。
实施信用修复,打造诚信文明市场主体。针对市场主体行政处罚、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失信信息,通过缩短公示期限、更正内容、停止公示和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状态)、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方式实施信用修复。对有行政处罚信息的企业,市场监管局根据违法领域、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等,采取无需公示、无需申请停止公示、六个月基础公示期、一年基础公示期等方式实施信用修复;对因疏忽未年报等原因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在纠正错误后可即时申请提前移出;对经营异常名录或其他类型需修复的,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实行即时办结移除。同时,把个体户异常状态的信用修复权限下放到辖区监管所,方便企业商户高效快捷办理。截至目前,共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企业2584家,严重违法失信企业117家,有效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燕天举 尤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