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南阳市宛城区交通局机关干部刘小蕃背着背包,来到了离城60里外的瓦店镇小李庄村,成为一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从一名机关干部变成了一名村干部。驻村刚开始,小李庄村民对于头一次主动下村的机关干部没有抱太大希望,“走个过场,镀镀金,城里的干部不都是一样,帮不了啥忙”,乡亲们都这样想。对于这些情况,刘小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小李庄村贫困的现状,改变乡亲们的看法。
2017年底,第一批驻村工作结束,刘小蕃本可以结束驻村工作,但是他看到小李庄村还未整村脱贫,许诺给乡亲们“拾掇”院子水池、安装太阳能、介绍工作、介绍对象等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办完,他坚定地选择继续留在小李庄村驻村扶贫,并立下军令状:群众不富,小李庄村不脱贫,我绝不回城!
这次,他从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变为驻村第一书记,身份的转变使他感到肩上的压力更大了、责任更重了,怎么办?利用三年时间,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改变村容户貌,更新基础设施,丰富精神文化,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驻村期间,无论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村民有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为大家解决困难。18年三月的一天晚上,小李庄村民王清天打来电话,说七岁的小女儿发生交通事故。刘小蕃接听电话后,二话不说,开车赶到现场,到场后发现小女孩大腿严重受伤,可能骨折,刘小蕃立马决定先送小女孩到瓦店镇卫生院初步固定,又连夜开车送到市骨科医院,办理住院手续、缴费,一番忙碌下来,已经到了12点多,想到明天区里要进行扶贫检查验收,刘小蕃又开车连夜赶回村里。驻村帮扶的一件件小事,让村民真正把刘小蕃当成了知心人,不管是贫困户还是普通群众,有什么事情、有什么困难都愿意和刘小蕃倾诉,因为他们知道,小蕃不小,有困难找小蕃错不了。
三年来,生性腼腆的刘小蕃学会了和老年贫困群众唠嗑,喝过农家自酿酒,啃过冷馒头,但也吃过脱贫群众专门下厨为他做的红烧肉。通过走近贫困群众,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同坐一根凳子、同吃一桌饭菜,摸清贫困的实情、分析致贫的原因、了解群众的需求、找准脱贫的潜力,刘小蕃在感情上和贫困群众彻底融为一体。在进村入户的路上,不时有群众热情和刘小蕃打招呼,“刘书记吃饭了没有?地里新收的红薯,你带点吧?荠荠菜,天然无污染,好吃的很,刘书记你尝尝。”村民们的热情,让刘小蕃应对不瑕,不一会,手里被硬塞了几袋子,“看看,村民们很热情,我现在不需要买菜,群众们送的都吃不完呢”,刘小蕃不好意思的说。
刘小蕃作为第一书记,肩负着帮助贫困户脱贫的责任,更有带领全村实现脱贫摘帽的重任,驻村以来,他积极协调资金、争取政策支持,为小李庄村学校进行了翻新、三条村道进行了硬化、崭新的村卫生室也挂牌成立,为改善小李庄村办公条件,新建村部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设立了宛城区第一家区级普惠金融服务站。村民看到村庄的这些变化,此前的质疑声也变成了句句肯定:刘书记是来干事的。心近了,工作也就好开展了,小蕃的干劲也更大了,不管是建扶贫车间征地、硬化生产道路,或是安装天然气管道、进行厕所革命,小李庄村都党员干部带头先行,群众也都很支持,工作进展顺利,小李庄村基础设施完善,扶贫产业齐全,有劳动能力的群众都参加务工或已经就业,脱贫群众增收稳定,已具备脱贫条件,预计今年年底脱贫摘帽。
“与村民的接触越多,越深刻感觉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落到实处,才能对得起党和村民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就越想让乡亲们早些过上好日子。”刘小蕃激情满满地说。(杜明 史源远 刘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