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振弢,南阳师范学院教授,韩国京畿大学客座教授,英国威尔士大学特聘实践教授,创办《作文指导报》。曾任南阳师范学院社科研究中心主任(正处级)、南阳师范学院冯友兰研究所所长、《南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现为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冯友兰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南阳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特聘导师。热衷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弘扬和发展,在全世界、国内外,义务讲学3000多场。
在一次书法联展上,我偶然看到了高彦文老师的隶书作品。他那朴厚、凝重、淳雅的书风我早有所知,但看到他那恣意洒脱的简帛书时,真有点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之感。
我与彦文老师相识多年,他为人内敛,不事张扬。几十年来一直在教育领域里默默耕耘。他自幼喜爱书法,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在他读初中时,就为学校写板报,办特刊,刻蜡板,练起了仿宋体和隶书。那个年代缺乏字帖,他就把报纸上隶书标题剪贴下来,当成字帖认真临摹。他曾被武侯祠“草庐对”的石刻迷恋得神魂颠倒,是书法艺术道路上的“苦行僧”,但他以苦为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近几年来,随着他视野的开阔和对隶书的深入探索,知道了汉代隶书是我国隶书成就的最高峰,是任何一个隶书书家都无法绕过的丰碑。于是他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孜孜不倦地对经典汉碑做了系统的梳理,贪婪地从中吸收营养,把《曹全碑》的隽秀舒展、《乙瑛碑》的端庄肃穆、《华山碑》的放达劲健、《礼器碑》的铁画银钩、《张迁碑》的方劲古拙等特点汲收到自己的创作之中,终于形成了今天这种典雅优美、方正健朗的隶书风貌,表达出了一个书家所追求的艺术享受的心迹。
就在其汉隶渐趋成熟之时,他又发现了一种体态活泼、自然率真、趣味盎然的秦汉简牍,不禁兴趣勃发,便一下子痴迷其中。他认为,这种书体虽非高手所为,虽有草率,不像汉碑那样规范,但却是我们迄今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古人墨迹实物。这种文字没有任何雕刻和铸造等加工手段,真实地保存了原始的书写气息,有一种高古格局和正大气象。从这种难得的墨迹中能捕捉到秦汉先人在笔触刚柔、行笔快慢等方面的微妙之处,这对于一个致力于根植传统,有意传承的书家来说,有着丰富的启迪作用。
诚然,由于秦汉简牍出土晚,识者寡,不便借鉴前人的成熟经验,但他知难而上,在没有良师引领、同行切磋的情况下,只身探索。多亏了现在发达的网络,资料充实,可以一笔在手,身心穿越两千余年。他虔诚地与古对话,以古为师,兴致勃勃地游走于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和甘谷汉简这“四大汉简”和马王堆帛书之中,把这些珍贵的墨迹进行了系统的挖掘,把他认为可取之处融会贯通,日间挥洒夜间思,废纸三千不足惜,实实在在地走出了一条碑帖结合的道路。
纵观他的隶书,很容易看出其根基在汉代碑刻,他用笔沉实、笔势开张、结字严谨、线条浑厚圆润,格调高古典雅;细看他的简帛书体,横笔左低右高取斜势,左粗右细见波磔;竖笔由中偏左取侧势,上细下粗显真情;转折笔方圆并重,方折遒劲,圆转流畅;结字中宫收紧,四面舒展,左避右让,时有阔笔出峰,变化多多;章法纵有行,横无格,因字赋形,长短参差,具有强烈的节奏跳跃感。
彦文老师的书法,似一股清流,清澈见底,他所表现出的“原生态”,既有碑味,又有帖韵,婉约而隽秀,风格直追秦汉,既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又丝毫没有“流行味”和标新立异的个性张扬,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内在气质和与众不同的感觉。近两年他那刚毅遒健、自然率真的书法作品不断被各类专业报刊所刊登,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彦文老师的书法创作虽然是业余的,但从他受邀赴国内外交流、参加国内外书法大赛并连获大奖、参加各类书画公益活动并受到热捧这些迹象,就足以证明他的成就是专业的。多年来,无论时风或书风如何变化,他从不跟风随流,一直是根植传统,宗法秦汉,汲古写心、以功力取胜。
我们相信,彦文老师未来的道路会更加广阔。
高彦文艺术简介
高彦文,华中师大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学高级职称,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
作品被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展播、被全国多家刊物刊登、被齐白石纪念馆等专业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曾应邀赴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北京等地参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交流,屡参国内外书画大展、联展、巡展并连获大奖。入编《中国隶书选集》、《中国书画500强》等典籍,被授予“中国百杰书法家”等荣誉称号。(供稿:张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