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建是南阳市唐河县大河屯镇夏岗村的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在女儿4岁多的时候因忍受不了过于贫穷的生活,一去不回,家中只剩下81岁患有脑血栓后遗症的母亲和16岁的女儿。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真是不假。因为家里有年迈的老娘要照顾,还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闺女,刘长建只能偶尔出去打打零工,没有技术,只有去建筑队下下苦力,还干不安生,一听到老娘病情加重,就要长途跋涉赶回来,挣得那几个钱都交了路费。房子是八十年代的砖包土,几场暴雨后变成了危房,母子三人只能暂住在弟弟家栖身,因为太不邋遢,身上气味熏人,经常被弟媳撵来撵去。
第一跳:危房改造,刘长建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
贫困户首先要解决两不愁四保障,有安全住房是关键。2017年,我成为刘长建的帮扶责任人后,经过与刘长建拉家常谈心,深切感到他对房子的迫切需要。安居才能乐业,这是人之常情。我立即动身去镇里协调。到镇政府已经中午十二点多了,扶贫办工作人员有的在敲击键盘输入信息,有的在审核资料,有的在电话催促要进度,每个人都如同钢琴上跳动的琴键,演奏着紧张而有节奏的乐章。抓扶贫的曲镇长正在和扶贫办陈主任商量利用五一假期逐村审核村里资料的方案。我简单介绍了贫困户刘长建的情况,拿出村里开的危房改造申请表。曲镇长立刻和镇村建中心沟通,给他申报了危房改造项目。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扶贫任务繁杂,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面对问题,没有硬核手段真不行。
在开工仪式上,刘长建亲自打电话给我,非要让我去。看到像征开工的鞭炮响起,这个五十出头的汉子,眼角泛出了泪花。是啊,没有房子,老婆也跑了,还被弟媳挖苦的没有立足之地……一切的委屈憋闷因为脱贫攻坚这个民生工程而结束,他也找到了做人的尊严。
第二跳:小额贴息贷款,刘长建变身为股东,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2017年,大河屯镇在县产业政策的扶持下,新建了扶贫粮仓,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办理政府贴息贷款,入股到扶贫粮仓中,这样每年可以分红3000元,连分三年。刘长建才50岁出头,经过镇信用社信用鉴定,评为A级,符合贷款条件。有了国家持续性增收措施,刘长建琢磨着把家里粉刷一下,屋里屋外打扫得的干干净净,还置办了几件家具。 这时,恰逢唐河县为了改善贫困户户容户貌,在贫困户中开展七改四有一树活动,看到他家的电线,院墙,窗户都收拾的妥妥当当,我说:“你这到好,不用改了。”他笑迷着眼说:“不用改算了,国家给咱办这么多好事,让咱也成了股东,年年有分红,也该知足了。”
第三跳:刘长建入职扶贫公益岗,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2018年,为了让贫困户增加收入,有活干有钱赚,彻底扭转等靠要的思想,大河屯镇率先在贫困群众中开发了公益性岗位,让有劳动力的人员就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每月定时拿工资。
一大早,我来到刘长建家,几支喜鹊叽叽喳喳的叫着飞过三间刚盖好的平房,他正在端饭,看到我来了,赶忙给我搬椅子:“吃饭没有?给你盛一碗吧,鸡蛋疙瘩汤。”
“我吃过饭了,长建,这房子也盖好了,给你找个工作,这样你既可以务工又可以照顾家庭,一举两得,负责村里的卫生打扫、治安巡逻等村务,每月工资710,你干不?”
他似乎噎了一下,结结巴巴的说:“咋不干!不能光靠国家发的低保过日子,我身强力壮,不怕干活!”
“那好,等你吃过饭,我给你打印个表格,你去镇劳保所签协议去。”
第四跳,刘长建脱贫路上感党恩,甩开膀子加油干。
帮扶人“三个一”活动,让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县委周书记要求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吃一顿饭,打扫一次卫生,共同劳动一天,增加贫困户的满意度,感受党的温暖。提前和刘长建约好,我去超市买了豆腐,肉,辣椒,还有火腿肠。刚到他家,就看见几个人在厨房忙活,原来他听说我要去他家吃饭,专门请了村里的会做菜的,这个人在饭店给人家帮厨,有两下子炒菜的技术,准备给我做几个好菜呢。我说明了县里的要求:“是让我给你做一顿饭,咱们得按政策来,你的心意我领了。”我穿上围裙,热锅凉油,不一会,一个红烧豆腐,一个辣椒炒肉,一个木耳炒火腿就好了,饭菜端上桌子。正准备吃,我看到这个平时喜欢憨笑的大老爷们眼泪出来了,语无论次地说:“真是得感谢你,要不是国家政策还有你的帮扶,我的日子怎么过啊,还让你给我做饭,真是做梦都想不到。”我说:“这都是缘分,要不是扶贫,我咋认识你呢,人都是讲感情的,只要你早日脱贫奔小康,我就知足了。”
前几天,我又去刘长建家贴联合党小组帮扶公示栏,看到他正在修理粉碎机:“你割这是什么?有一种艾草的清香。”
“这是水蒿,粉碎好了晒干,每斤八毛钱,可以用来做蚊香。我早上五点都起来去沟边割了,这不刚割一车回来。”
听说过有些好吃懒做的懒汉,好似湿漉漉的柴草,只冒烟不见火苗。看到我帮扶的户能靠劳动致富,心中还是有些小激动的,于是鼓励他,人勤地不懒,只要肯干,日子就有盼头。但是要注意安全,查看机器时把电关掉。他说:“好的,多挣几个,手里宽裕,自己不挣,一毛钱也不会掉下来!”听到他这样说,我猛然觉得,这个曾经连立足之地都没有的贫困户,经过帮扶,已经蜕变成奋进的普通人,他身上那种颓废、无助已经不复存在,脱贫指日可待。
后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扶贫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公平、共享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杜明 王充 杨海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