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的北部有一个村庄——袁楼村,这里是唐河社旗两县接壤之处,地处偏僻。然而,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四通八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仅实现了物质上的全面脱贫,更实现了精神上的彻底改变。尤其是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袁楼小学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小学一跃成为全县的“明星”学校,这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他就是袁楼小学的校长,群众学生心中的“筑梦人”。
从2006年到袁楼小学担任校长至今,司成立已经在这里兢兢业业奋斗了十四年,把一个生源不足校舍破旧的乡村小学发展成了如今三百多人规模的花园式学校,软硬件全面得到提升,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名列全县前茅,受到县教体局的嘉奖和表彰。这在目前乡村学校日渐式微的大形势下,一枝独秀,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司成立同志能按照上级打赢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他迅速对全校337名学生认真摸排,精准识别,分类统计,建好台账;亲自主抓学校“一补”资金发放、政策落实、营养餐补助工作;建立“一生一档,一生一策”的全程帮扶机制。
目前,学校共有建档立卡学生8人,司成立选择了最为特殊的朱宏伟、范雅涵、郭垚钰三名学生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他在了解到朱宏伟母亲精神异常有残疾,父亲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不能外出打工这些情况后,主动和村支书、责任组长沟通、商量帮扶措施把朱宏伟母亲送到刘岗医院治疗、护理,村里为她的爸爸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又协调到逸飞涂料厂工作,想办法解决了她家里的困难。家庭现在也有了经济来源,朱宏伟的脸上微笑也多起来,说话、学习劲头也大了,成绩名列前茅。
家住社旗县樊营村的范雅涵,2019年来到袁楼小学寄宿上学。她家里有四口人,奶奶七十多了,身体不好,妈妈是个智障人,家庭收入依靠父亲种地生活,日子过得可想而知。司成立听说她们是建档立卡户,为了摸准情况他驱车十几里到家中落实。外县就读生需要提供县级扶贫部门证明,由于范雅涵父亲不在家,奶奶行动不便,为做到精准,他就辗转社旗县饶良镇、社旗县扶贫部门落实材料,为补助资金的发放提供有力证据。尽管麻烦、辛苦劳累,他从无怨言,并且分包了范雅涵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司成立说:“我们教育人能做的,对这个家庭都是杯水车薪,虽然范雅涵家是建档立卡户,享受政府兜底扶持。但是,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呢?”于是他动员村民、邻居、老师、学生都伸出关爱之手,让这个家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郭垚钰家庭也是这样,寄宿到学校上学,他母亲智障管理不了孩子,爷奶去世早,他爸爸一人干活养活一家,日子过得拮据,有时外出干五天活,周五要返回接孩子。这样司成立就分包了郭垚钰在校的一切,生病了带着去看病,有时周五家长有事接不了孩子,司成立就开车亲自送回家里。司成立说:“我们是教师,也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与党和政府一起努力,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多措并举,发挥好帮扶作用,为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是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这份热爱,司成立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脚踏实地投入到乡村教育的振兴中去,孜孜不倦,矢志不渝。相信在他的努力下,在党的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他在“筑梦”路上会走得更远……(杜明 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