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雪后万物萧瑟。内乡县板场乡文龙村的果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驻村第一书记郭盈温邀请林果专家正在手把手地传授贫困群众冬季林果管理技术。
“2016年5月,我从县农科所到文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一名专业人才转变为一名扶贫干部,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之策和增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居家就业的长远之计。”郭盈温说。
文龙村位于内乡县西北部山区,距离县城一百多里,是国家级贫困村。因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群众在脱贫和返贫之间长期呈拉锯状态。2016年5月,文龙村尚有35户95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3.6%。如今,驻村工作五年多了,文龙村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的旧模样,蝶变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新家园。
这事说起来简单,五年间郭盈温可没少费力气。驻村之初,他如和煦的春风,全村的沟沟岔岔、家家户户,一个月里摸了好几遍,哪家房子漏雨了、猪要生崽了,哪户子女不孝需要教育了,哪两家有矛盾需要调解了,他都了如指掌,真正融入群众,取得大家信任。
为做到精准施策,他和村支两委一道,逐户“量身定制”帮扶计划。据王中才回忆:“2016我已经65岁了,有慢病,劳力弱,除了能赶两只羊,干别的咱家也没能力。为了让咱家多养羊、发羊财,郭书记来咱家不下20趟,承诺包技术、包资金、包销路,让咱家‘无忧’脱贫。从2016年初1只母羊1只小羊起步,到2019年,羊圈一扩再扩,年出栏达到20余只,彻底断了穷根、摘了穷帽,过上了好日子。”
脱贫成效实不实、脱贫步伐稳不稳,关键在于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郭书记领着我们发展香菇种植、特色林果和招商引资建企业,乡亲们户户有产业,家家人不闲,致富大道越走越宽广。”贫困户张新法说。他过去一直在省外务工,居无定所,收入没有保障。现在回到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里就业,每月至少也能挣个三四千,还不耽误庄稼活。
产业行,就业稳,贫困群众兜里零花钱厚实了,各家各户就更加信任他。2018年底,文龙村贫困村摘帽,贫困群众全部脱贫退出。郭盈温把改善人居环境和提振精神面貌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带领党员干部清垃圾、铺道路、建游园、种花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挖掘“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先进典型,用群众身边的典型带动群众,形成向善向好的文明新风,不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现年73岁的刘秀荣坐在小游园的长凳上,绿茵茵的草坪、错落有致的常青树、四季飘香的月季、弯曲的小径、别致的石椅、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就铺在她的家门口。呼吸着弥漫在空气里的“幸福味道”, 老人对着郭盈温竖起了大拇指:“现在农村美里很,你们工作好里很。”
从2016年到现在,驻村工作队轮换了好几茬,郭盈温总觉得任务还没有完成,坚持留下来,至今保持着板场乡驻村时间最长的记录。对此,家人颇有怨言。去年除夕夜,家人都在等着他吃团圆饭,郭盈温还在村里逐家逐户排查新冠疫情,叮嘱大家“不走亲戚不串门,讲究卫生勤消毒。”正月初二,郭盈温安抚好老人和孩子,准时出现在文龙村防疫值班岗位上。贫困户刘景国激动地说:“党员干部真是定海神针啊!你们冲在前面,老百姓就有了‘定心丸’。”
郭盈温的女儿从高中到大学,基本没有享受过父爱的“陪伴”。她问父亲是否后悔过,郭盈温坚定地摇了摇头。她问父亲什么时候能回来,郭盈温悄悄拿出记事本,那密密麻麻的“心事”后面,绝大部分已经完成打勾,余下的还有这么几条:纸房组李文献老人的监护人不能经常回来,河北组果树张得豪的果树灌溉用电不够方便,沿路需安装路灯50盏……(杜明 张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