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60年代,出于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毛泽东主席强调要突出备战问题,要准备粮食和布匹,要挖防空洞,要修工事。“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荥阳市粮食局建了一个地下粮仓0108粮库。如今,几十年过去,这个地下奇观早已失去了历史作用,险些被荒废。荥阳一小伙租下后,发现这里隧道纵横,“密室”众多,恒温、恒湿,冬暖夏凉,而且极具时代印记,准备将其打造成一个红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打开厚重的水泥门,穿越时空走进另一个时代
6月13日上午,荥阳市赵沟村,荥阳市粮食局0108粮库就坐落在在一片丘陵地势中。这里沟壑纵横,绿树掩映。赵沟村村口的一处白色院舍显得与众不同。走近后,一楼环绕分布着数十间房子,二楼拱券洞鳞次数间。
在一间装修典雅的茶室里,墙上有一堵厚厚的水泥门,与整个荼舍氛围格格不入。打开这堵水泥门,是一条黑黑的隧道,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就像武侠小说、电影中的场景一样,打开一堵石门,期待里面埋藏着巨大的宝藏或者有绝世的武功秘籍。
在壁灯的照亮下,沿着一条幽深的隧洞前行,曲折逶迤,万千神秘,脚下的甬路初始平坦而后倏忽折转陡然下行,愈纵向深处愈感到气温偏低。隧道里面有多个“秘室”,但里面却空空如也。这些秘室虽然位于地下,但并不狭窄,而且高度很度,可以容纳很多人,也可以储藏大量物资。
在酷热的夏天,穿着短袖走进隧道和秘室里,反而有些寒冷。如果隧道和秘室里没有电灯的话,你简直会觉得自己是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上个世纪60年代的粮库,既可储备战略物资又可作人防工程
如今,荥阳市民夏延伟是这个粮库的新主人。夏延伟本来是做红酒的,一直想找一个储存红酒的好地方。有一次,他从一位在粮食局上班的朋友口中得知,荥阳城关镇赵沟的地下粮库废弃多年,较为适合做酒窖。
当夏延伟看到这座地下粮仓的时候,当时就震惊了。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建筑结构,无论是温度、湿度还是储存容量,都让人惊叹。他与荥阳市粮食局签订了粮仓租用协议,并着手进行相应的整改。
据夏延伟介绍,该粮库建于上世纪60年代,属于荥阳县(此为当时的称谓,现称“荥阳市”)粮食局下属机构,主要功能为储存粮食。之所以建在地下,是当时全国上下积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一指示而建造的,备战、备荒为人民。
该地下粮仓建于丘陵之下,占地近40亩,一条主隧洞通往10多个仓舍。长达200余米的地道可将数以万吨的粮食进行输入和转出,实现机械化运送。同时,建有地下面粉加工厂,利用传送装置,实现对粮食的储存、加工双重功能。
均匀分布的仓舍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高达10多米,仓体直径10余米。每个仓以红砖砌成,配有气孔。仓内冬暖夏凉,温湿相宜,其建筑结构坚固难用,形制古朴自然,工艺细致精湛,整体密闭性强,既体现出当年地窑储粮建造技术的精湛,又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实乃是当今郑州区域乃至河南省范围内保留完整且罕见的地下粮仓。如果战时,还可以作人防工程。
时代烙印的工程,欲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夏延伟说,他把自己的红酒储存在地下粮仓后,还有很大的空余。他想让这个地下粮仓发挥更大的意义。
“走进隧道,立刻就有不一样的感觉,就能感受到当年的时代气息,感受到‘深挖洞、广积粮’的真正样子。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大家都不应该忘掉那段历史,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那段真实的历史。”夏延伟说。
作为这个地下粮仓的开发者、守护者和推广者,夏延伟在全力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存之外,希望能让曾经历经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追忆一下历史,让没有经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接受精神启迪,成为一个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 邱延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