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河南城记 > 正文

河南许昌:一座在水声中醒来的森林城市

河南许昌:一座在水声中醒来的森林城市
2019-10-28 09:32:06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70年来,在这片有着8000年底蕴的黄土地上,亿万中原儿女团结一致、敢闯敢拼,推动河南大地改革潮涌、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开放的河南越来越“中”!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网河南频道联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壮丽70年?河南创造的70个第一》融媒体系列报道,对河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的国内或省内多个“第一”进行集中采访。今天推出第17篇,人民网走进许昌,揭秘河南省第一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炼成记。

河南许昌:一座在水声中醒来的森林城市

清潩河畔 汪涛 摄

杨柳依依,绿水盈盈。行走许昌,绕不开的是水,映入眼帘的是绿。群众可以“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欢”,置身其间,仿佛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得到放松。

当地人说,许昌,是一座在水声中醒来的森林城市。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水美鱼肥的“莲城”许昌却年年闹水荒。人均水量仅有全国的1/10,不足全省的1/2,人吃不够,庄稼喝不饱,被列为全国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之一。

几乎每个“老许昌”都有挥之不去的缺水之痛——夏天自来水供不上,半夜还在街上排着长龙等接水;家属院修蓄水池,晚上接、白天用;上班人人带两个大水壶,下班带水回家做饭……一些工厂因水资源不足被迫停工减产,国家棉纺厂、泰国正大集团曾有意在许昌建厂,受水资源紧缺限制,不得不易地而建。

缺水,严重制约着许昌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在不断加剧。

缺水少水,成为许昌发展的最大短板;治水兴水,成为许昌市民的最大期盼。

“南水北调为许昌破解水资源困局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许昌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王玉庆说,南水北调每年分给许昌2.26亿立方米水,等于一年送来两个大型水库。原本的城市饮用水源北汝河,每年就可以置换出1200万立方米水用于城市景观用水。

许昌抓住机遇,倾力打造“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许昌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三大水利项目,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兴水活水之路。

引入三江水,解决“水之源”。王玉庆说,许昌汇引长江、黄河、淮河三江水,投资55.5亿元,对市区河湖水系实施生态治理修复。打造出以110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

解决了“水之源”,还要保障“水之清”。清潩河三达湿地,从污水处理厂流出的一级A标排放水源源不断流入长满水草的湿地,进行生态过滤。77亩湿地每年为清潩河补充大约1000万立方米的清洁中水。“许昌市7座污水处理厂全部配套人工湿地,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王玉庆说。

万众一心,兴水梦圆。2017年4月23日,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水利部和省政府的联合验收。成为全国第二个、全省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如今的许昌,“沿河一片绿、依河一批景”。已历六百岁的护城河,清淤栽莲,再现“十里荷花半城柳”的莲城风光。河上开通水上巴士,每年50万人次“泛舟河上、环游许昌”,一度出现“满城尽是看水人”的盛况。

水也改变了许昌人的生活习惯。市民苏红霞现在最爱的时光就是约上好友在水边唱歌、聊天。“以前许昌干巴巴,没看头。下班了就窝在家里看电视,现在只要不下雨,吃完饭我们就来河边遛弯儿了。沿河到处都是人,热闹得很!”

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在许昌犹如在“水乡”生活的愿景已有几分模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8年,许昌城市居民的宜居度、幸福感、获得感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均位居全省第1位。

近年来,河南多措并举克难攻坚,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总干渠水质持续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保障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经过多年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持续治理,不少昔日的臭水沟,如今变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带,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中原大地上,美丽河南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王佩 实习生 秦双飞)

河南许昌:一座在水声中醒来的森林城市

护城河鸟瞰 赵得宇 摄

(责任编辑:耿倩)

为您推荐

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第四届消博会顺利进行

2024-04-12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