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河南城记 > 正文

河南“城迹”70年|看不见的鹤壁:淇水诗源与朝歌古都

河南“城迹”70年|看不见的鹤壁:淇水诗源与朝歌古都
2019-11-27 09:26:03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

风云激荡的历史大潮中,总有一种力量穿云破雾,御风而行。

这种力量,叫生长。

一座座城池,在中原大地上拔节生长,骨子里透出的,正是70年来亘古不变的——中原力量。

70年,执念改革与发展;70年,不负光荣与梦想。70年,一个崭新的中国如红日般蒸蒸日上;70年,一份傲人的答卷如蓝图般徐徐展开。

探中原往事激越,看河南今朝豪迈。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映象网推出特别策划——《河南“城迹”70年:看不见的城市》系列专稿,巡礼河南18城市发展的骄人成绩,以时代眼光洞察城市的崛起之路,用时代笔触探寻城市的变迁足迹,深入挖掘城市向上生长的中原力量。城市为躯,文化为魂。尺牍之间,于细微处见大千;方寸之内,于无声处听惊雷。

《河南“城迹”70年》,看见城市生长的瞬间,读懂历史细节的变迁。

在这里,看见河南。

看不见的鹤壁

鹤壁,一座从《诗经》走来的城市。淇水千古流,一河诗赋唱九州。千百年来,一条淇水自太行山深处滚滚而来,哺育和滋养了淇河儿女与淇河文化。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到此,或游河揽胜,或隐居著书。

河南“城迹”70年

也难怪诗仙李白直呼:「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鹤壁,一座“古老”的城市。她是商、卫、赵三朝都城所在地,悠悠华夏7000年历史发源于此。

河南“城迹”70年

鹤壁,一座”年轻”的城市。她于1957年建市,至今不过六十余载,正值青春勃发之时。

她因煤而生,但也为煤所困。碧水、蓝天、净土…不仅是鹤壁人民心中的向往,也是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今的鹤壁,绿树红花,淇水如碧,昔日“煤城”早已焕然新生!

河南“城迹”70年

古老的淇河边,“年轻”的鹤壁,正意气风发地走向未来!

1

诗经淇河 商都朝歌

汉唐洛阳,东京汴梁,殷商朝歌,三国许都。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这其中的朝歌,便是这篇故事的主角。

河南“城迹”70年

它是商朝最后一个国都,也是《封神榜》的故事发生地。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随着纣王在鹿台投身火中,商纣王朝也尽数焚于大火之中。而文化如同这座城市的灵魂,是时代发展变迁最真实的透视镜。

这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草木有典,遍地历史。商都朝歌,见证六百余年帝国的兴衰。

摘心台作为国神比干摘心之处,记录着一代忠烈为江山社稷剖心殉国的惨烈往事;

圣贤仙翁鬼谷子栖身云梦山中,却有翻云覆雨之能,执手黑白定乾坤;

大唐药王孙思邈隐逸五岩山,采药炼丹,著书立说,留下《千金方》等药学巨作。

这里风光旖旎,引人折腰。

河南“城迹”70年

鹤壁,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城市。两千多年前,许穆夫人所作:“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滺滺淇水,扬波含情。《诗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其中有39篇吟颂淇河两岸的秀美风景。走在淇水河畔,水影山光,胜过桃源。未到江南,却有江南之旖旎。

河南“城迹”70年

带着诗意的淇水缓缓流过商都朝歌,流过许穆夫人的裙边,流过诗仙李白的笔尖……最终让“诗”深深地根植于鹤壁的城市属性之中,一举一动皆风雅。

鹤壁与淇水相依而存,一条淇水穿城而过,这座城市就永不枯竭!

2

太行山城 淇水之滨

为什么叫鹤壁呢?相传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嗜好鹤,在宫廷朝歌西北等处养鹤,“仙鹤栖于南山峭壁”,鹤壁也因此得名。

河南“城迹”70年

这里北瞻燕赵旧地,与齐鲁接壤,地处中原,四通八达,是豫北地区的中原重镇;

这里沟壑纵横,山地、丘陵、平原、泊洼在此地齐聚;

这里千峰竞秀,域内的大伾山、五岩山、云梦山、凤凰山、古灵山巍峨连绵;

这里水清如玉,淇河作为北方一条尚未被工业污染的河流,其流经的地方无不散落着《诗经》的遗韵;

河南“城迹”70年

这里自然禀赋优越,是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目前,煤炭探明储量16亿吨,金属镁的主要原料白云岩约10亿吨,水泥灰岩矿床储量为50亿吨;

这里地少粮肥,曾连续创下了20 多项全国粮食高产纪录,粮食单产水平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景美水肥,“淇河三珍”(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享誉中外。

太行山城,淇水之滨。有一座“仙鹤栖于南山峭壁”的城市,正蓄势待发。

3

因煤设市 活力新城

依煤而建,因煤而兴,鹤壁是一座以煤炭产业为支柱的老工业城市。1957年3月,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正式决定建立鹤壁市,鹤壁是国家首批认定的资源型城市之一。

河南“城迹”70年

受到资源开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影响,鹤壁市区在短短几年的历史中就经历了三次搬迁。1992年,鹤壁建立淇滨经济开发区。随着淇滨区规模的扩大,1999年5月市政治中心又迁到淇滨区,淇滨区已成为鹤壁市新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河南“城迹”70年

长期以来,以煤电为主的产业支撑着鹤壁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收入一度占据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煤炭开采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不少问题。据鹤壁资源调查显示,鹤壁市采空区面积约为64.38平方公里,约有335.09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受到影响。以现存储量及开采速度,现有的矿产资源仅仅可供再开采50年。

“灰蒙蒙”的天空与“千疮百孔”的采煤沉陷区,一度是鹤壁人民的心殇。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调研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牢固实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优化,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把沿黄生态保护好,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碧水、蓝天、净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

豫北明珠 破壁领航

建市之初,鹤壁GDP只有0.51亿元,人均GDP只有84元。但到了2018年,全市GDP达到861.9亿元,是建市之初的1690倍,人均GDP达到53063元,是建市之初的632倍。

筚路蓝缕,少年坦途。如今的鹤壁,绿树红花,淇水如碧。

这座城市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正所谓厚积薄发,一旦发展,他们就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辉间交替落叶。

古老的淇河边,“年轻”的鹤壁 正意气风发地走向未来。

10多张国字号名片 上交鹤壁答卷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正是鹤壁上交的答卷。凭借这个“秘诀”,鹤壁凭借仅占全省耕地面积1.7%的耕地,成为全省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基地。连续创下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整市建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10 多张“国字号”名片。

烧鸡腿、叉烧鸡肉、八珍鸡……鹤壁永达美食搭乘神舟10号宇宙飞船,“香飘”太空。

河南“城迹”70年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鹤壁培育的“浚单20”玉米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2010年,该品种在全国推广到4700万亩,目前已经成为黄淮海地区第一、全国第二玉米种植品种。

如今的鹤壁农业强、农村美、农村富,2018年,鹤壁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59元,较2012年提高了7271元!

两小时高铁经济圈 悦纳四方来客

鹤壁地处豫北平原重镇,境内京广铁路、京港高速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G107四条国道纵贯南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傍城区而过。晋豫鲁铁路和在建的郑济高铁、范辉高速横穿东西,乘高铁30分钟到达郑州、2个半小时到达北京、武汉、西安、徐州。

河南“城迹”70年

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30公里,北距正在建设的安阳豫东北机场30公里,东距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港口约500公里。

河南“城迹”70年

以鹤壁为中心500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了4亿消费人口!淇河古城大门已开,喜迎八方来客。

“鹤壁制造”与大国重器

鹤壁因煤而建,但也为煤所困。新时代以来,鹤壁一直致力于产业转型。产业格局由“一煤独大”转变为汽车电子电器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镁精深加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多业并举”。2018年,煤炭产业占工业比重下降到10.6%,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39.6%。

河南“城迹”70年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镁基地,鹤壁从只有零星的镁初级加工企业,发展到如今拥有鹤山原镁综合利用园区、金山镁合金精深加工园区和鹤淇金属镁精深加工园区三大园区的中国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此外,鹤壁的金属镁材料还应用于磁悬浮列车、智能手机、航空和航天及导弹领域。今天鹤壁,正在向中国镁谷迸发前进。

河南“城迹”70年

鹤壁的电子工业也为中国载人航天计划提供了通信设备技术支持。2019年9月25日,“中国天眼”FAST打开眼帘。在这颗“明眸善睐”的天眼之上,由“天海电子”生产的反射面面板占到了三分之一。

面对来势汹汹的智造大潮,鹤壁勇立潮头。发展的步伐越走越稳、越走越快。

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

2018年鹤壁市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连续两年达5%左右,居全省首位。鹤壁市先后获得“全国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等一系列生态名片。

河南“城迹”70年

漫步鹤壁街头,青山作屏障,碧水恒长流。如诗如画的风景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好诠释!

禹贡名山大伾山平地拔起,孤峰凌云。大石佛前晨钟暮鼓,青烟袅袅。

河南“城迹”70年

古灵山上苍翠郁郁葱葱,相传纣王在此地降香,女娲于此修真。鬼斧神工的女娲峰、造型逼真的虎头山…成就了古灵山“中原极品山水盆景”的美誉。

河南“城迹”70年

“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浚县古城东倚大伾,南拥浮丘,西滨运河,浚县正月的古庙会更是被誉为“华北第一庙会”。

河南“城迹”70年

在这里,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宜居宜业宜游。

5

后记

巍巍太行,悠悠淇水。鹤壁,她从《诗经》走来,诗意是这座城市最根本的内核。

因此,商都朝歌的纸醉金迷是诗;许穆夫人的怀乡思亲是诗;诗仙李白的饮酒论文是诗……

草木有典,遍地历史,只因她嬉笑怒骂皆文章。

这座城市的人来了又走,但山是山,水是水。历史与现实的和谐交融,山与水的亘古辉映,让她厚重而灵秀。

这就是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的城市。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新时代的鹤壁,正逐浪潮头,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昂首迈进。

鹤壁,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