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河南城记 > 正文

看不见的安阳:一片甲骨惊天下 从殷商故都到会飞的城市

看不见的安阳:一片甲骨惊天下 从殷商故都到会飞的城市
2020-01-09 09:04:48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

风云激荡的历史大潮中,总有一种力量穿云破雾,御风而行。

这种力量,叫生长。

一座座城池,在中原大地上拔节生长,骨子里透出的,正是70年来亘古不变的——中原力量。

70年,执念改革与发展;70年,不负光荣与梦想。70年,一个崭新的中国如红日般蒸蒸日上;70年,一份傲人的答卷如蓝图般徐徐展开。

探中原往事激越,看河南今朝豪迈。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映象网推出特别策划——《河南“城迹”70年:看不见的城市》系列专稿,巡礼河南18城市发展的骄人成绩,以时代眼光洞察城市的崛起之路,用时代笔触探寻城市的变迁足迹,深入挖掘城市向上生长的中原力量。城市为躯,文化为魂。尺牍之间,于细微处见大千;方寸之内,于无声处听惊雷。

《河南“城迹”70年》,看见城市生长的瞬间,读懂历史细节的变迁。

在这里,看见河南。

看不见的安阳:甲骨文脉与殷都承袭

从殷墟走来,向世界走去。提起安阳,你会想起什么?

是甲骨文、青铜器组成的殷商王朝的想象?是关于《封神演义》哪吒、雷震子的生活背景?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红旗渠精神?还是曾叱咤风云的安钢集团?抑或是痛仰乐队低沉回荡的《安阳》?这些是关于安阳的标签,也是属于安阳这座城市的独特记忆。

藏在这些的背后,是你看不见的安阳:从殷商故都到山水城郭,从殷墟到世界。安阳的昨日今朝依旧灿烂,如星河日月。

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亦将都城迁至太行山麓的漳河、洹河冲积扇扇缘,史称盘庚迁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安阳,出现了。

安阳,旧时被称为“殷”、“邺城”、“相州”。殷墟,司母戊大方鼎,妇好鴞尊,甲骨文……一个个震惊世界的发现都出自于这里。

郭沫若来安阳时,便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的著名诗句。三千年前王朝的荣耀虽已逝去,但这片土地孕育的灿烂文明却永不会消减。殷墟之外,安阳被提起,安钢和红旗渠精神也是不能被忽略的一笔。它们共同构成了今天的安阳。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从甲骨文脉、殷商故都、文字之都,到钢铁之都,再到如今的安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京津冀周边协同发展区城市。

70年来,这个曾经的古都,已成长为现代化的城市。从古意悠悠文峰塔到高楼林立的CBD,从绚丽独特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到充满想象力的安阳易园……三千年前甲骨文脉动天下,殷墟千年承袭一座王朝的气息;从过去到今朝,安阳,无不洋溢着新时代的新气象。

殷商故都 华夏之始

1928年10月,当身着长袍的董作宾,在安阳殷墟挥下第一锹,古老的尘封气息扑面而来,三千年前的商朝生活画卷,毫不掩饰地铺陈在世人面前。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三千年前,安阳“出道即巅峰”。当商王盘庚把迁都的目光,投向安阳这片广袤的土地之时,属于安阳的高光时刻业已来临。

安阳为殷商国都,历时254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在邺建都,共计94年。如此,安阳有了“七朝古都”的名号,安阳的都城史达348年,而建城史更长达3300余年。

而安阳一切的开始都要从殷墟说起。一场安阳的小欢喜就此拉开帷幕,如同著名诗人陈运和所说:“甲骨文乐得跳出殷墟,青铜器乐得跳出殷墟重见天日,真是安阳小屯村的特大欢喜”。

殷墟:王朝的背影

它是中国连续发掘时间最长、清理遗迹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古遗址;它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它,叫殷墟。

几千年时光流转,辉煌的王朝只留下了斑驳的文物和残缺的遗迹。殷商已成过去,都邑沦为废墟。然而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废墟是起点。我们,挟带着废墟才能走向更远。

一片甲骨惊天下

119年前,当作中药“龙骨”吃下去的甲骨,被清代学者王懿荣发现,解开了中国文字的密码。

甲骨文是汉字的前身、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对3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王国重器青铜之光

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单是妇好墓中,就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刻有铭文的青铜器有近200件,殷墟青铜器以后母戊鼎最为有名。

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安阳,为国家一级文物。相关资料显示,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公斤,技术相当复杂,体现了当时青铜器制造工艺的成熟。青铜器,穿过3300年的时空,向我们展示着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工业之城 刚柔并济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曾经的七朝古都,依然伴着洹河耸立,一步对应一句古诗词。每一块石板和砖瓦,又能静静地凝视商场下高亮的大屏幕下不停流动的人群。

古都之后,浮华逝去,建国以后安阳迎来了它的发展和变革,安钢、纺织厂,打上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烙印,也给安阳这座城市注入了不同的力量。七朝古都的色卡被岁月磨砺得愈发清晰了。一块块地定格,写着“安阳 ”。

安钢:中原脊梁新征程

安阳是一座典型的中部老工业城市,建国以来工业发展由弱到强,既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又给城市发展带来了难题。

61年前,在豫北安阳一望无际的庄稼地里,诞生了共和国钢铁事业的新生力量——安阳钢铁厂。改革开放之初,安钢以两个“率先”领跑全国钢铁行业:率先在全国国有企业中实现承包经营,率先在全国地方钢铁企业中突破100万吨钢大关。

转瞬61载,安钢铸就了一座又一座改革攻坚的历史丰碑。而如今在环保“重压”的安阳,仍旧碧空如洗。

2017年安钢投资近30亿元改造,采用最先进设备和技术,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指标大幅度减下。2018年,安钢再次投资10亿元,加快推进“公园式、森林式”园林化工厂建设,致力于把安钢建成为城市钢厂绿色发展的典范。

安钢在“十三五”发展战略中提出,要着力打造“绿色、高效、高质量”三大发展特色,走出安钢发展非钢,走出安阳发展安钢,走出国门发展安钢,在现代化钢铁强企建设新征程中砥砺前行。

站在新的起点,安钢正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中原更加出彩挺起钢铁脊梁!

纱厂:百年豫纺几度坎坷

在安阳,有这样一个区它映射着安阳百年的文化和旧貌,还藏着一个接地气的市井生活区。这里没有安阳市中心的繁华喧嚣,更多的是保留了老居民区的宁静祥和。它就是,纱厂。

在90年代纱厂是安阳人向往的地方。豫北纺织厂是安阳人的骄傲,和向往的天堂。“闺女闺女快快长,长大了进纱厂。”当时广为流传的歌谣是最好的明证。

百年豫纺,励精图治,几度坎坷,几度辉煌,百年艰辛记载豫纺的沧桑巨变,艰难而辉煌的过去已成为历史。

如今纱厂虽已没落,但是纱厂一代代的居民依旧如常,悠然自得。老一辈的纱厂人,始终对这块土地留恋难舍。

人工天河 美丽乡村

红旗渠

“渠,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这是字典上对“渠”的解释。

“人工天河”红旗渠,正是20世纪60年代,30万安阳林州英雄儿女,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胆魄和勇气,靠一锤、一钎、一双手,苦干10个春秋,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生生在太行山脉间开辟出的一条全长达1500公里的渠道,将北部的漳河水引入林州。

而这条总长度“可以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的红旗渠,不仅滋养了林州人的生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成为林州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旗渠流经之地,旱地变水田

如今60年过去了,“红旗渠精神”仍在影响着一代一代的林州人,在建设“美丽乡村”,扶贫攻坚工作过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闪耀。

山水城郭 星汉灿烂

前尘往事尽付风雨,三千年前的辉煌成追忆。而辉煌属于过去,未来亟待引领。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中原大地上一个古韵与现代化完美结合的城市。

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

安阳纳入“十三五”京津冀发展计划

安阳市于2016年成功纳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也是河南省唯一纳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城市。

“全面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以中原城市群建设为主平台,发挥好在中原城市群中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突出优势,将安阳打造为中原城市群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建立开放共享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安阳市人民政府

安阳作为中原经济区对接京津冀、衔接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门户,具有突出的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和文化资源优势。

安阳市城乡一体化 建设城市副中心

2016年安阳市委市政府定调建设城市副中心、产业新高地,突出安阳市两个中心、两个窗口发展定位——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服务与科技创新中心、交流交往窗口、城乡统筹示范窗口,全面推动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与安阳县套合发展。

作为安阳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安东新区一直备受大家的瞩目!

未来的安东新区将以建设高端产业、产城融合、城市发展对外合作、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为引领,打造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轨道交通,为依托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服务中心。

此外,河南将加强城市群城际交通网建设。规划研究安阳——濮阳、安阳——邯郸等城际铁路,实现“高铁+城际”省辖市规划。

腾飞——会飞的城市

航空成为安阳支柱产业

不少城市上空飞白鸽,安阳空中常飞的却是飞机。对于飞行,安阳人并不觉得神秘、高不可攀,反而乐在其中。

“安阳有飞翔的基因。”作为殷商都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流传至今。有历史基因,更有实际优势————安阳航校和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安阳航校全称“国家体委安阳航空运动学校”,是中国航协最大的航空俱乐部和航空体育训练中心,素有中国航空体育的“黄埔军校”之称。

1987年,时任安阳航校校长一职的张杰和友人一起到林虑山考察,发现这个地方很适合进行滑翔运动;1989年国际航协秘书长何塞·海勒应邀前来测试、试飞,誉其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1991年,英国国家滑翔协会理事查尔斯·赫吉曼也被这里所具备的滑翔条件折服:“作为滑翔基地,中国的林虑山可与阿尔卑斯山媲美。”

林滤山山体垂直高度达800米,形如刀削,山顶斜面,适宜滑翔起飞,是天然的山坡滑翔场地。从此,滑翔伞从欧洲引进中国,落户安阳.

2009年5月,第一届中国安阳滑翔伞世界杯热身赛举行。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2名选手参加,创下国外选手报名参加我国滑翔伞赛事的人数之最。

从此,安阳开始了十年办会的摸索。如今,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硕果累累:承办世界杯赛、全国锦标赛等重大赛事31次,签约项目243个,吸引游客近千万人次,由此,安阳叫响了“一座会飞的城市”品牌。过去说起安阳产业,人们言必称钢铁、煤焦化、水泥。而现在,人们谈得更多的则是航空产业。安阳市将通用航空定为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之一,并计划培养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在安阳通航产业的蓝图中,“一区三园”大格局正逐渐形成。

这里将成为安阳通航产业腾飞的摇篮。人生就是无数个起落,关键看你有没有飞过。安阳已经开始飞了。

清新——国家园林城市

山水城郭 古都迎来小清新

碧波洹园

如果你是安阳人,外出几年回城,你会发现,安阳“美”了。如今的安阳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近年来,安阳市创新发展,以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为宗旨,大力开展城市建设,加大力度兴建绿地和公园。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仿若江南水乡,刹那间,“不识安阳真面目”。

安阳强力推进百城提质工程,以建设宜居新城为目标,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设,使城市形象和品位得到提升,形成融水、林、园、城为一体的城市风貌。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安阳市中心城区新增绿地1.14万亩,迎宾公园、CBD公园等8个大型公园建成开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86平方米。

如今推窗见绿,出门有湖,家门口的好风景让生活更舒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打通“绿廊”、构筑“绿心”、加密“绿园”……这座古老的城市正以小清新的面貌出现,公园绿地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后记

见证过华夏最开始的荣光,也曾舔舐过兵戈刀尖的血泪,见过“大世面”的安阳,并未沉湎于过往的辉煌。

从火柴、自行车、电池等享誉全国的老牌明星工业,到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通航制造等产业“新秀”遍地开花,老工业城“逆袭”成功;从“豫北工业重镇”到中国航空运动之都,“飞”起来的安阳更加出彩;从简陋的公交车站到舒适的候车亭、便捷的分流岛,民生领域不断改善……安阳,充满了现代灵动的气息。

一组组跳动的数据,一个个具体生动的项目,一帧帧接地气的画面……安阳已不仅仅是一座“古”都,一个洋溢着青春与活力、梦想与追求的新都市正款款走来。一股激发志气和干劲的力量,犹如春潮,涌动在古都大地。

三千年的历史、王朝的荣耀是这座城市原本的底色;不念过去,山清水秀的人间仙境是这座城市如今的色调。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如今的安阳,我想用与安阳颇有渊源的曹操的诗来总结:“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日月新天,星汉灿烂!如今的安阳,正展现出一幅殷商故都与山水城郭结合的大美画卷。安阳,甲骨文脉与殷都承袭地,这座承载千年文明的历史古都,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着它的风华,在中原大地上谱写着一篇篇开拓创新的盛世华章!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