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掩映中的南召县龙王庙村,错落有致的房屋,宽敞通达的公路,古香古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施完善的文化广场,亭台轩榭的小游园,村内墙体彩绘引人入胜,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时尚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处处焕发着新时代的新气象。眼前的美景让人很难与曾经的落后贫困村联系起来。
这个小山村的华丽转变,源于有一位“领头雁”。2017年6月,李印被任命为南阳市南召县南河店镇龙王庙村党支部书记。
李印上任之初,迎难而上,首要抓班子、带队伍,利用村“两委”换届配齐村两委班子,吸纳群众认可、声誉好、有文化的年轻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把6名退役军人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中,提高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组织村里34名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对帮扶成效显著的优秀党员,把其先进事迹在村内“党员风采录”墙上展示,激发无职党员的荣誉感。
面对村内原来没有集体收入,办事有心无力的现状,李印结合村情实际,把目光盯在发展特色农业上,与相邻的郭营村联合打造国储林1000亩,鼓励和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建成800亩苗木花卉基地。目前,苗木基地带动农户200户,务工人员人均月收入不低于1500元。他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动员党员成立农民合作社,建成150亩品种梨示范基地、15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230亩60个大棚的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和1座扶贫就业车间。通过发展产业特色、实施项目带动,村集体收入由2017年之前的“零收入”跃升到2019年23万余元,贫困发生率由9.19%降至1%。
群众口袋富起来,脑袋也要富起来。李印利用村里农户闲置房屋整修改建为“道德大讲堂”,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媳妇”等群众性文明评创活动,用身边的真人真事教育影响群众。
2018年,龙王庙村决定在村部通往扶贫就业车间的路上修一条党建文化长廊,需要砍伐8000棵杨树。两天时间,群众自发砍伐完毕,没有一个群众索要补偿。“为推动村小龙虾养殖项目,李印率先捐出自家2亩责任田,短时间完成150亩的土地流转任务。群众不是糊涂人,谁好谁赖,看得明白,党支部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就会一呼百应。”村民冯德超说。
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条件比变化。自富带富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家李小团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多方争取资金,把原来地势低洼的村部改建成了的党群服务中心,把几近坍塌的院墙改造成开放式艺术围栏,把原来村里的臭水沟、臭池塘整修成景观渠、休闲景观鱼塘;修建入村主道路,硬化入户道路,修建文化广场、游园;道路两旁栽种景观树,村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文化景观墙,整修了两岸河堤,兴建了水上乐园,植入乡村旅游元素……该村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南召县启动“头雁培育计划”,坚持成长需求和培养需求相融合,理论提升与平台锻炼相结合,差异化制定培养方案。探索构建选拔、培养、管理“三位一体”培养机制,打造素质高、能力强、活力足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县乡(镇)两级分别开设“大比武”活动,安排标杆型、骨干型村党支部书记定期讲做法、传经验、打擂台,推动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比学赶超”中提高站位、争先进位、履职到位,着力造就一支政治强、善领路、“翅膀”硬、飞得高的“头雁”队伍。
这些“领头雁”立足各村产业优势、区位优势,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激活闲置产业、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电商、促进产业融合等措施,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有集体经济的村由原来的67个增加到309个,29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记者 田雨阳 通讯员廖涛 徐琛 刘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