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河南城记 > 正文

郑州第四次文物普查设备再升级

郑州第四次文物普查设备再升级
2024-07-25 09:10:08 来源:郑州日报

郑州第四次文物普查设备再升级

工作人员用仪器测量文物

“你看这就是我们现在普查使用的无人机,用它去拍县衙全景,多方便呐!”“除了原有普查工作人员,志愿者们的加入,也为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注入了新活力”……盛夏时节,郑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7月24日,记者跟随一线文物普查工作人员来到荥阳,走访魁星楼、荥阳县衙、洞林电影文化驿站、木华苑民居博物馆等地,实地探访郑州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的火热现场。

时隔17年,“老陈头” 又穿上了“红马甲”

测量、记录、定位、上传数据……7月24日上午,荥阳市索河街道办事处城关村荥阳县衙处,4位身着红马甲的文物普查人员正围着殿门进行耐心细致的文物复查工作。

正是三伏天气,蝉鸣阵阵、热气蒸腾,汗水很快浸湿衣衫,而这对荥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季惠萍带领的小组来说,只是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上午——田间地头、走街串巷,身穿红马甲的文物普查工作人员闪耀在基层一线。

在这群“红马甲”中,59岁的陈国乾并不太善于语言表达,但工作起来一丝不苟,日积月累的工作积淀使他“气场”十足——陈国乾曾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17年来,他伴随着中国文物事业的发展一路向前。在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哪儿的路不好走,他带头走在第一个;哪个文物点搞不清楚,他想方设法搜集资料,为普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是普查工作队的标杆与楷模。

荥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任向坤告诉记者,6月份以来,植物繁茂生长、蚊虫数量增多,为田野普查工作带来了难度。但大家都是早晨6点半集合,一直到中午才顾上歇一歇,从没有一名队员迟到、早退。

技术升级,普查工作精准高效

“你看这就是我们现在普查使用的无人机,用它去拍县衙全景,多方便呐。”任向坤指着远处正在操控无人机的志愿者张浩军告诉记者。如今,手提电脑、RTK北斗手持终端、红外线测距仪、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已经成为这支队伍的“常态装备”。原先要测量一个院落,获取墙壁的长度与厚度都需要完整走一圈儿,如今有了RTK(一种新型常用的卫星定位测量方法)只需要打上几个点儿,就能快速结束测距工作,并上传系统,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落实好此次文物普查工作,荥阳安排部署了综合、宣传、数据、专家、督查5个工作组,以及4支常态化普查队伍进行全方位覆盖。目前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95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荥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未定级文物854处。

志愿者加入,释放团队力量

除了普查工作人员的田野奋战、新技术广泛应用,志愿者、普查新面孔的加入,也为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注入了新活力。擅长使用无人机拍摄的张浩军,正是文物普查队伍中志愿者的代表。

任向坤介绍,张浩军是河南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无人机俱乐部成员,持有民航局颁发的无人机CAAC证书及无人机飞行爱好者协会AOPA认证书。

“我平时喜欢文物也关注文物,2024年6月经过文物部门的普查培训,被聘为田野调查阶段的文物志愿者。利用无人机设备,协助文物部门拍摄不可移动文物点。”张浩军表示,能够参加荥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非常荣幸,“有参与感也有获得感。”

目前荥阳全市文物“四普”工作已全面进入实地调查阶段,已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点37处,其中新发现10处,复查27处,将力争于2025年3月底前完成“三普”期间登记在册文物的复核,并调查、认定、登记一批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以推动“四普”工作的顺利完成。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 文/图

标签:

(责任编辑:郭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