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地市新闻 > 正文

杨建国: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是事关河南未来十年的大战略

杨建国: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是事关河南未来十年的大战略
2020-07-30 07:10:28 来源:中华网河南

2008年至今,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大致有这样一个规律:

几乎每五年为一个重要节点,产业集聚区就有一变:启动、升级,以及二次创业,分别因三次“危机”而起,也因三次主动求变,而一直成为中原崛起的新引擎。

当下,河南正在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老杨接受凤凰网河南专访时,系统梳理了一下,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发展历程,解释了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重要性,以及当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的重心。

总结起来,有以下五个观点:

1、集聚“改变”河南;

2、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

3、长葛市产业集聚区拍出全省首宗成功挂牌出让的“标准地”,标志着全省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迈出新步伐、“百园增效工程”取得新突破;

4、建议全面推广信阳方案中的“区中园”以及“链长制”等新举措;

5、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当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核心抓手。

以下为专访内容:

杨建国: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是事关河南未来十年的大战略

每五年,产业集聚区“变”一次

1、2008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抢抓产业转移战略机遇,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布局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大部署。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产业集聚区是怎样成为中原崛起的新引擎,让河南的县域经济发出“最强音”的?

杨建国:中国有句老话:危中寻机,困中求变。

2009年至今,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已10年有余。一路走来,从最初危机下的求变之举,到新常态下的强省平台,再到当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河南产业集聚区“基因”里,始终绕不开的,就是“危机”与“改变”这两个关键词。

从2008年底,到2020年,几乎每五年为一个重要节点,产业集聚区启动、升级,以及二次创业,分别因三次“危机”而起,也因三次主动求变而一直成为中原崛起的新引擎。

第一次危机,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企业向其他企业扩散,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压力加大,使得河南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非常严峻。

与此同时,当时河南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全球经济深刻调整必然促进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组,有利于河南扩大开放、借力发展;另一方面,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和区域竞争格局重塑,有利于河南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再加上历经改革开放30年发展,河南正在缩小与沿海地区的机制、政策差距,而区位、资源、市场及要素成本优势正在上升,具备了逆势发展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

两相对照,如何化危为机,借机发展,力争经过新一轮调整,使综合经济实力有一个大提高、发展方式有一个大转变、区域竞争力有一个大提升,就成了摆在河南发展道路上最突出的问题。在这个重要的节点,河南选择了产业集聚区。

正如原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所说,上亿人口的农业大省,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决不可寄望于继续依靠传统模式维系粗放式增长。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带动全局的战略举措,打造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

第二次“危机”,2015年前后,经济新常态初启。

“十三五”大幕开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河南发展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危机”与“改变”。一方面,投资和要素驱动力有所减弱,环境约束加剧、各类风险累积叠加,企业经营面临需求不足、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带来了内陆开放的新机遇;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让河南可以借助后发优势、后来居上;在承接产业区域性转移方面,河南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以及当前正值对外高端人才技术合作的机遇期……以产业集聚区为发展载体之一的河南,再次走到了“改变”的节点上。

随后,河南产业集聚区开启了转型升级步伐。

第三次“危机”,则是2019年至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包括产业集聚区在内,县域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展望“十四五”,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成为了各地新一轮发展的共同背景。

特别是对于县域来说,当前县域经济在转型升级、引进项目、持续发展、吸引人才、统筹兼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根源上看,是没有跳出惯性思维和打破路径依赖;破解这些问题,必须增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以转观念促进转发展方式,以新视野找到新发展路子。

从机遇条件看,县域经济处在重要关口、具备后发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叠加,让县域发展的位势不断提升。与中心城市相比,县域劳动力资源优势、内需空间优势、现代农业优势等不少新优势正在形成。多年来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探索积累的经验让县域发展的路径更加宽阔。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县域经济已进入总量跨越、质量提升、动能转换、城乡融合、开放协同的关键阶段,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走到了由“创建”向“创新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跨越的关键时期。

而经过这三个阶段,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再从优到强过程。河南产业集聚区已成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引擎,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总体来看,可以说,集聚“改变”河南。

首先,河南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成功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多年以来,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行集约化发展模式,河南加速构建了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现代农业、工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具体来看,在产业门类上,河南产业集聚区培育了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有色、生物医药等15大类产业;主导产业数量上,超过80%产业集聚区拥有两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各地产业集聚区通过围绕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链,持续实施“聚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竞争力、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链。

其次,河南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成功构建了现代城镇体系。从吸纳就业方面来看,在国内外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河南产业集聚区就业吸纳能力却在持续扩大,省外务工劳动力加速回流,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工转移就业的主阵地”;从产城融合上看,在产业集聚区的助推下,全省城镇化率提升明显,城镇公共服务逐步延伸到产业集聚区,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实现全覆盖……从政策配套上看,通过规划引导集聚区发展,逐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促进产城互动融合、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健全体制机制等,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

再次,河南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成功构建了自主创新体系。经过多年发展,一套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的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通过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创新载体建设,河南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总之,这些年,产业集聚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充分证明把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带动全局的战略举措是正确、有效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河南发展实际,必须持之以恒向前推进。

杨建国: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是事关河南未来十年的大战略

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牵一发动全身

2、201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发挥产业集聚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先后多次调研产业集聚区发展,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上升到了书记、省长同时站台的“一号工程”行列。为什么提出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杨建国: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原因:

一方面,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背景来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除了第一个问题,谈到的“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之外,我省县域面积占比近九成、常住人口占比超七成、经济总量占比超六成,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县域经济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础和支撑。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市来说,就是要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的“二次创业”和实施招商引资的“回归工程”。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河南来说,就是要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的“二次创业”。

可以说,产业集聚区是促进河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主战场、主平台。

对于河南来说,在高质量发展中,只有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牛鼻子”,做好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实践,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发展资源的“凝神聚力”,让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借由这个载体和平台,传递辐射影响带动更大范围内的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过去两年,周口、信阳等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成功经验,更是进一步证明,通过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错位发展,产业集聚区成为了县域经济大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第二个层面,是产业集聚区本身发展阶段来看,产业集聚区也到了全面推进“二次创业”的时候。

经历了十年发展,改革提升产业集聚区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是战略所向、任务所在,形势所迫、机遇所在,自身所需、规律所在。

目前,全国都在探索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展高端产业发展空间。特别是产业集聚区发展迈入10+年头之后,如何更有效地拓展产业用地,加强产业空间管控和集约化利用,就成了河南破解这道难题对关键。

可以说,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

第三个层面,后疫情时代,产业集聚区的重要性进一步要求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疫情过后,全国产业园区发展,将会呈现出哪些新趋势呢?产业集聚式发展,和产业集聚区作为空间载体得到进一步强化,将成为关键一环。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近年来,产业领域,产业集聚、集群式发展成为主趋势。但疫情中,还是暴露出了产业链式发展中的不少问题: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受到影响,会波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

而作为应对,专业、专向,尽量涵盖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专业产业园、以及产业集聚区就成为了更好地选择。

全产业链的可控度、安全度,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集中反应,均为加速推进产业集聚提供了新的佐证。

3、进一步明确、突出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将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改变?

杨建国:还是那句话:对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说,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

从载体上看,产业集聚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可以巩固提升载体,让产业脊梁强起来,可以实现在主导产业上再聚焦,在创新驱动上再加力,在载体功能上再提升,打造县域经济竞争新优势;

从产业用地提质增效上来看,产业用地提质增效,是地方经济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改革过程中涉及发展方式、生产方式、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深刻的革命性变革,是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最务实最管用最有效的抓手,也是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最重要的招法。

通过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加大腾笼换鸟、清退存量低端产能的力度,将产业集聚区内闲置、低效用地有效盘活起来,为引进、培育优质产业及项目留足发展空间,从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就成了必然选择。

从营商环境上来看,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有助于推动横向整合、理顺体制,纵向授权、创新机制,瘦身强体、精简机构,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重塑体制机制新优势。

4、目前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发展态势如何?

杨建国:当下,河南正处于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启动阶段,这一阶段,涌现出了许昌、信阳、周口等地市,长葛、清丰等县域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典型代表和样本,也有一些地市和县域,还处在摸索、实验的初期阶段,从全省来看,分层、分化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

杨建国: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是事关河南未来十年的大战略

龙头强、制度新、创新强、服务好

5、今年4月28日,河南省举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摩活动,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省政协主席刘伟等领导带队深入县(市)产业集聚区,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现场观摩。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摩情况看,发展态势较好的产业集聚区具有哪些共性特点?

杨建国:发展态势好的产业集聚区,有以下四个共性,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龙头强、制度新、创新强、服务好。

首先,龙头强。王国生书记谈到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时,重点强调,以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为抓手,强化龙头带动,让县域经济的筋骨强壮起来。

孟州、长葛、长垣等发展态势好的产业集聚区,龙头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以孟州为例,龙头带动方面,孟州打造了中原内配气缸套、隆丰皮草羊剪绒、广济药业核黄素三个行业世界冠军。

其中,中原内配通过与英国吉凯恩、德国莱茵金属合作,不仅巩固了气缸套龙头地位,更一举成为全球高端活塞制造基地。

隆丰皮草启动建设总投资70亿元的皮革制造产业园,近三年新上项目12个,实现了从“毛皮初加工-研发设计-终端制造-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覆盖。

其次,制度新。长葛、长垣等产业集聚区,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全省领先的体制机制创新。

这方面,重点以长葛市为例,围绕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长葛采用“零地招商”、企业“内部替零”、“产业链拓展招商”、“引鸟入笼”、“腾笼换鸟”、“规划节地”等模式,倒逼两个产业集聚区已入驻项目整改提升,及时利用闲置土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建立企业进入退出机制,盘活低效用地,破解企业发展“缺地”难题。

就在几天前,长葛市产业集聚区拍出全省首宗成功挂牌出让的“标准地”,标志着全省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迈出新步伐、“百园增效工程”取得新突破。

可以说,这方面,长葛堪称全省标杆。

第三,创新强。这里的创新,主要指的是,在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模式上的创新,这方面以信阳为典型。

从观摩考察,以及动员会会议精神来看,围绕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信阳着重推出了一整套集成、系统性产业模式探索。

这方面,信阳在园区层面,在全省率先叫响了全产业链专业园区新模式;在产业培育方面,在全省率先推行“链长制”;在领导机制方面,在全省率先同时将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在考核奖惩体系方面,在全省率先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奖惩体系等等……特别是在全产业链专业园区和链长制,成为了“信阳方案”最大亮点。

第四,服务好。特别是全面复工以来,以邓州为代表,通过精细化服务,为产业集聚区全面复工复产打下坚实基础。

这方面,邓州产业集聚区按照“三有一可”机制(有组织地进行外出前健康状况核查检测、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有组织地开工复工和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该市成立了企业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对企业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对疫情防控物资供应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开工;确保民生物资供应企业,立即复工复产;力保外向型企业复工,满足订单需求,减少损失,履行合同;支持人员较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开工生产;其他企业在政府指导下制定开工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杨建国: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是事关河南未来十年的大战略

龙头强、制度新、创新强、服务好

6、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原有存在的部分问题更加凸显:

产业集聚区面临的分化、低端、短板等问题突出;政府主导模式下,市场化氛围不浓,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高,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不足;部分产业集聚区产业生态体系薄弱,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缺乏,产业链不完整,配套体系不完善,竞爭力不强、品牌效应不突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克服?

杨建国:我有五点建议:

一是,以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为抓手,提高亩均产出效益,包括持续开展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这方面,可以学习借鉴长葛经验。

二是全面推行区中园以及链长制等新举措。这方面,可以学习信阳经验,在园区层面,在全省率先叫响了全产业链专业园区新模式;在产业培育方面,在全省率先推行“链长制”;在领导机制方面,在全省率先同时将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在考核奖惩体系方面,在全省率先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奖惩体系等等……

三是,做好产业集聚区人才引进工作和创新平台建设。这方面,分别可以学习苏州和杭州的经验。苏州解决的是高端人才引进的问题,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喊出的口号是:别的地方有的人才政策,我们也可以有,我们还能更好更多。杭州不仅仅是产业集聚区,还有包括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特色小镇等一整套产业发展平台,特别是在构建创新生态方面,非常完备。

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包括完善管理体制、推行市场化开发运营等等。

第五,是推广店小二式服务。这种“店小二”式服务,除了勤劳之外,更重要的是专业、质量,需要更加清晰明确地聚焦企业发展各阶段需求,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难点,提供针对性服务,助力产业生态体系升级,从企业落户、用地供应、人才引进、研发技改、质量品牌、市场开拓等方面着手,助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这是留给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一道大考题。

6、总体来看,进入2020年,河南一系列重大动作都指向了县域这个关键。而产业集聚区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也在日渐凸显。下半年,河南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杨建国:回到4月底,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其实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要求:

持续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在区域经济布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而结合我的观察, 当前河南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总结起来,就是以“三个区”为抓手:

第一,全面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而这又从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改革,以及用地提质增效几个方向具体展开。

第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河南将会全面铺开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工作,园区将成为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和产业集聚区一起,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第三,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文化旅游大会强调,把文化旅游摆上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此外,文旅高质量发展,对于县域来说,更具体的要求,就是搞好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全面铺开,这两者成为河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news10)